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优化配置师资力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是保障所有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们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2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二、教师资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县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县教育工作新的重要任务。1.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是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2.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县。然而由于师资等原因,县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1)大批农村中小学生不断涌入县城,出现了许多学生家长托人情、找关系,进入重点或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县城中小学不断壮大、扩招,部分学校班额达50人以上,但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又造成了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生源紧缺,今年我县200人以下的学校有所,不足100人学校达所。3凸显这些学校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优质师资力量缺乏,形成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2)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农村学校,尤其是距县城较近的学校,生源的不稳定,导致经费更加短缺,办学条件愈加落后,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家长越发不放心,更多学生流失。造成不少教师情绪低落,上课没激情,教学质量提不高,学生留不住,教师队伍也不稳定。(3)近三年来,我县教师、校长校际间交流情况: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选调156人,校际之间正常调动350人次,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动了教师队伍;二是校长交流达60人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少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三、优化配置义务教育师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在教育硬件设施普遍优化的条件下,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更显重要。(一)加大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与统筹力度切实把推进教师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作为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多种方式统筹调配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说: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4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要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1.严把教师入口关。一是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二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招聘新教师。统筹考虑县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及时补充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改善教师年龄、性别、专业结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教师公开招聘,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新招聘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几年,作为一种机制,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理解与支持,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1)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要求,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彻底解决部分小规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偏紧的问题。对农村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给予倾斜,对200人及以下的学校按班师比配备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2)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和调整各校人员编制,每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按标准配足配齐教师,并通过建立核增编制、调配、流动等机制,优先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3)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教职工实名制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实行竞聘上岗,对不能胜任教师岗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进行处理。53.健全教师交流机制。着力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推动校长、教师在校际、县域内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建立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有计划地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县域内教师资源的调配力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逐步扩大交流比例。(1)积极探索校长任期制和轮岗制,加大县城或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到农村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坚持县城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制度。(3)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骨干教师支教工作的意见》(淳教[2008]28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对口支教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县城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支教,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鼓励优秀教师跨校兼课、兼职,实行“走教制”,缓解少数学校专业课教师紧缺矛盾,促进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4)合理设置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5)相对均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县城学校与农村同类学校之间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应相对均衡,农村学校应不低于县城同类学校标准。(6)发挥城乡互助共同体的作用,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借助城镇学校师资与管理优势,通过支教、培训教师等多种形式,提升农村学校办学综合实力。6(7)积极配合做好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市教育局“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8)坚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进一步缩小教育发展水平城乡差距,扎实做好教育协作工作,认真实施好教师培训项目,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借力发展我县农村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二)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效实施,确保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政策到位,各中小学校要按年度生均公用经费总额的10%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在2005-2007年“提素工程”、2008—2010年“领雁工程”的基础上,认真实施好浙江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确保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1.制定义务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规划。按照省“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要求,结合县人才发展规划,制定我县“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力争在五年内在职教师全部完成360学时培训任务,并培育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造一支名师和名校长队伍。特别要加强推进对农村音、体、美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农村中小学能开齐开足课程。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做既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及激励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师德师风状况的监督和评7议。将教师职业道德纳入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提高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加强校本研修,开展“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建立导向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落实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三)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将教师的权利、义务和待遇上升到法律层面来规范和保障,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努力使广大农村学校教师安心工作,潜心教学,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贡献。1.落实好教师绩效工资,完善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健康发展。2.对长期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实行倾斜,完善津贴补贴政策。3.要优先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中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对在农村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优化师资配置,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8参考资料: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研究(宋辅英)
本文标题: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9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