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4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
专题十四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专题十四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考情报告专题十四│考情报告专题备考引擎专题十四│考情分析预测专题十四│考情分析预测知识网络构建专题十四│知识网络构建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分析世界大洲自然地理特征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对于大洲复习的主要策略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具体来说就是突出亚洲,抓其他大洲的主要特点。1.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具有显著的独特性。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1)亚洲是世界最大的陆地环境综合体。(2)地理环境要素具有多样性、极端性和典型性。(3)地理环境结构具有错综复杂性,以纬度地带性为基础,兼有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烙印。(4)矿藏、水力、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性。这些是有别于其他大洲的独特性。2.其他大洲要抓住最主要、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1)欧洲: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广布;温带气候,海洋性特征典型;河湖众多,水量充沛;多温带植被。(2)非洲:高原大陆;热带气候;河湖少;草原为主。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3)北美洲:纵向地形区;跨热、温、寒三带;河湖多;森林、草原植被广布。(4)南美洲:山地、高原、平原地形完整;热带气候;水源丰富;森林、草原植被广布。(5)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三大地形区分布;气候、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干旱;河湖少,集中于东南部;草原植被广布。(6)南极洲:海拔高,冰盖;酷寒,干燥;淡水资源丰富。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1·上海地理卷]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得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河源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变化的原因。(3)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4)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1)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2)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3)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降低(任答一点即可);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一点即可);农牧渔业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任答一点即可)。(4)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说明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第(2)题,乍得湖湖水主要为雨水补给,水位随降雨量的多少而升降。第(3)题,结合图示明显看出乍得湖湖面的演变趋势;可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刚果河的水量丰富,可为乍得湖提供充足水源;距离乍得湖近,投资较少。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点评】对于大洲的考查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大洲主要的地形、气候和植被(自然带)等自然特征及农业、工业和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征;二是大洲内部典型区域特点及形成原因;三是大洲及其内部主要区域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也是区域综合试题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点拨】◎探点——世界共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七个大洲,每个大洲都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认知——选取代表性大洲例如亚洲做为典型,通过分析其地理特征,总结出认知各大洲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结合比较和综合等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掌握其他各大洲的主要特点。◎关键——准确把握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地理特征,抓住其他大洲的主要特征。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复习世界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的方法与技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①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和战略位置,理解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②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和概括;③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城市、科技等方面分析和概括。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1·山东卷]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14-6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野外考察(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说明理由。(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室内分析(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下表内容。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解析】第(1)题,由旧金山和R地两地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可得出R地气温的特点,冬季气温低于旧金山,夏季高于旧金山,气温年较差大。由于R地远离海洋,且位于山间谷地,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大陆性强。第(2)题,A、B、C三地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因素考虑。B地比A地海拔高,水汽受地形阻挡,易形成地形雨;C地位于背风坡,降水比B地少。第(3)题,大盐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主要从大盐湖补给方式、蒸发量与补给量的关系、地表径流等角度入手即可。第(4)题,比较加利福尼亚谷地与大盆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异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回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即可得出适宜发展的农业。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点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是我们复习过程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也是我们认识自然、谋求人地和谐发展的基础。本题结合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读图获取信息、描述、分析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做为例题,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复习,特别是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等国及东南亚、欧洲西部、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极洲等地区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要做为重点进行掌握。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巴西的气候说法正确的是()A.A地区和C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成因相同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B区域草木枯黄C.D地区的气候在巴西最典型D.巴西缺失温带大陆性气候(2)D处有世界第二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其年发电量高于长江三峡,原因是()A.降水量的差异B.落差的大小不同C.发电时间的长短不同D.设计的功能差异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1)D(2)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和C虽都是雨林气候,但A主要是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形成,C主要是受信风和洋流影响;地球公转最快时是1月初,此时巴西高原草木茂盛;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最典型。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大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三峡大坝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防洪,由于防洪的需要,不能及时地开足发电机组来发电,而伊泰普水电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发电。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点拨】◎探点——中学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主要地区有五个: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极洲;主要国家有六个: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认知——从各个主要地区和国家所在地理位置入手,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掌握其地理特征。◎关键——准确识记各地区或国家的形状和位置,把初中知识和高中地理原理相结合,能较为熟练的对其从分布、特征及成因等方面进行解答说明。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中国农业生产与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分析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分析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旱涝灾害特别是春旱的影响;(3)南方水源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水旱灾害的影响,受伏旱天气影响是其特征;(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如下图所示: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2.我国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分析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工业部门、工业布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海运输方便,有利于同各个友好国家往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系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交流。(2)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4)四个基地中有不少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例3[2011·上海地理卷]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的农业战略格局。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1)图14-9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__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14-10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1)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华南(2)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靠两大山脉的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解析】第(1)题,本题是一基础性试题,结合图示信息,通过调用所学知识容易得出结论。第(2)题,结合长江流域和河套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及生产特点即可判断出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及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第(3)题,结合图14-10的信息知,南疆和北疆由于水源条件的差异,导致其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不同。专题十四│重点要点探究【点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本题的三大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该题以“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发展的资料为背景,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的思想。二是考查基础知识。
本文标题:2012届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4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0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