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015年高考地理广东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呈现目标导航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壳物质循环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正确识别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图片2.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和图片,判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貌类型3.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①__________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外部,主要是②__________表现形式③____________、火山喷发或地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④________关系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果往往交织在一起一、内力作用、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放射性元素太阳辐射地壳运动平坦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岩层变化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大规模的⑤______________影响形成⑥________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引起地势的⑦____________和海陆变迁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以⑧____________为主,外力作用为辅2.地壳运动:隆起或凹陷断裂带起伏变化内力作用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薄弱地带温度和压力(1)岩浆岩:岩浆由⑨____________的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⑩______________下经变质作用而成。2.物质循环过程:图5-1-1(1)a.风化作用,b.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e.侵入、喷出,f.变质作用(2)a、b属于外力作用,c、d、e、f属于内力作用。项目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图示考点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项目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对岩层的影响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绵长断裂带引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附近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联系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续表)2.主要的外力作用:(1)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图5-1-2外力因素堆积原因堆积地貌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2)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典例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5-1-3),其成因是(图5-1-3A.侵蚀—搬运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提取信息:①测点位于大坝下游附近;②建坝前后的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思路整理:建坝后水流落差增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测点粒径较小的沉积物被侵蚀搬运到下游→粒径较大的沉积物留在原地。答案:A1.图5-1-4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5-1-4(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b.楼兰古城c.天山一号冰川d.西北“魔鬼城”e.“鱼米之乡”f.“黄土高坡”ABCDEF(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答案:(1)a—Ab—Cc—Dd—Fe—Bf—E(2)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3)冰斗角峰“U”形谷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思路整理: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流水侵蚀而形成的长江三峡;B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符合这种地貌;C图为分布在干旱地区的风力沉积地貌沙丘,我国的楼兰古城就消失在了茫茫大漠之中;D图是冰川地貌,①为冰斗,②为角峰,③为冰川运动中侵蚀而成的“U”形谷;E图为我国典型的黄土沟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F是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魔鬼城”,即为风蚀城堡。考点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5-1-5【典例2】(2012年福建厦门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5-1-6),回答(1)~(2)题。图5-1-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理岩属于E类岩石B.玄武岩属于A类岩石C.B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D为喷出岩(2)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⑤为外力作用C.④为重熔再生作用B.⑥为变质作用D.①为冷却凝固作用思路整理:第(1)题,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第(2)题,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A(2)D图5-1-7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2~3题。图5-1-72.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A.甲B.乙C.丙D.丁思路整理: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在岩浆岩中花岗岩侵入岩石的内部,玄武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答案:B3.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A.②——外力作用C.④——地壳下沉B.③——固结成岩作用D.⑤——高温熔化思路整理:读图可知,①③为冷却凝固作用,②⑦为风化、侵蚀与搬运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②为外力作用。答案:A1.(2013年广东佛山二模)图5-1-8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图5-1-8B.岩浆活动D.风化作用A.变质作用C.海浪侵蚀答案:B(2013年山东青岛检测)天山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读图5-1-9,回答2~3题。图5-1-92.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B.风力侵蚀D.海水侵蚀A.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答案:C3.据图文材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B.乙D.丁A.甲C.丙答案:A4.读法国罗纳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5-1-10),判断断桥处)图5-1-10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A.左岸深B.右岸深C.一样深D.无法比较答案:B读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图5-1-11),完成5~6题。图5-1-115.图中数码代表沉积岩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6.图中字母代表变质作用的是()A.aB.bC.cD.d答案:A7.读图5-1-12,回答下列问题。图5-1-12(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2)B图是__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_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防治这种地貌蔓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河流堆积三角洲(平原)(2)沙丘干旱、半干旱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等(3)丘陵海拔较低,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硬,不易被侵蚀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地理广东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1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