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设计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所广州大学城总平面图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一、有利于广州科教体系的完善广州大学城项目的提出,最直观的依据是源于现实的挑战:高校扩招——用地不足——外迁的可能与现实趋向。广州大学城项目的建设,更是主动、积极地因应发展的需求:从趋势与规划看,广州的高教科研事业应有也必将有大的发展,需要先行考虑发展的需求。通过广州大学城的建设,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知识化进程和城市的知识密集区域(知识产业区域)的成立,提升和强化广州作为华南教育与研究中心、华南知识产业中心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二、有利于新型办学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不仅为大学发展提供空间、用地与设施的支持,而且力图通过营造利于创新的校际网络,创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大学发展新模式,并在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税收、人口管理等各方面探索建立特殊体制、实施特殊政策、建设特殊区域,为全国高教改革寻求新的模式。总体鸟瞰图三、有利于促进学、研、产结合,推动大学成果产业化广州大学城顺应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基本发展趋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能够进一步发挥大学作为高技术产业摇篮的作用,促进高教对经济、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为学、研、产的结合特别是大学成果的产业化创造空间环境。四、有利于拉动城市向南部发展,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广州大学城的建设顺应广州城市“南拓”的趋势,成为城市空间南拓的一个增长点,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档次,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推进大广州城市新格局的形成。总体鸟瞰图五、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跃升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通过促进大学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广州的高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均进入全国的前列,从而促进广州城市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选址基地建设条件分析评价一、地理区位纵观全国已建或将建大学城的城市,它们多为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尤其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且具有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由此可大略看出大学城这种具有新的组织模式的高教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指向。广州大学城所依托的城市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广东省会城市,广州承担着广东以至华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其经济实力和腹地内对高教产业的广泛需求为大学城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州大学城选址于广州番禺区北端新造镇小谷围及其南侧珠江对岸扩展用地,西邻洛溪岛,北邻国际生物岛、东邻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并与琶州岛城市副中心(RBD)举目相望。基地距广州旧城中心区约17公里,距建设中的广州新国际机场30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小谷围为大学城的建设提供岛状用地。在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北抑、南拓、西调、东移”发展战略中,这一地区是城市南拓轴的重要节点,位于都会区的中心位置,地位极其重要。二、交通区位在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中,基地为广州中心城区与广州新城、南部新城联系的重要交通节点,其东侧为京珠高速公路(红线80米,线形基本确定),西侧为规划快速路(走向定,坐标未定),南侧为金山大道(红线60米,已建成)及其延长线(红线60米+,走向定,坐标未定)。具体而言,大学城西南可与海珠区环岛路相连,南与新造镇、广州新城通过新造大桥(规划)相连,北与官洲生物岛通过规划道路相连并向北直通五山地区,东部有京珠高速公路东线经过该岛和长洲岛的交界地区,可以作为该岛与外界发生交通联系的主要连接线。地铁四号线横跨珠江,南北向贯穿大学城(走向定,坐标未定)。另外,基地位于珠江主航道两侧,水运交通极为发达,但同时,航道的净空限制也为桥梁的架设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总的来说,广州大学城在区域规划中初步形成了“高速路、轨道交通、航运、普通城市交通”四位一体的复合交通体系,充分满足大学园区自身对交通模式多元化的需求。三、现状交通条件珠江三角洲在建大学城分布1、小谷围地区小谷围地区现状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条件较差。将小谷围和其东北部紧密相连的长洲岛作一体看,目前与外部无路、桥相连,与岛外的交通只有轮渡的方式,现岛西北、东南和南部各有一渡口与海珠区小洲村、番禺区新造镇和南村镇相联系,东北经长洲岛后可通过轮渡与黄埔区联系。2、新造及南村地区新造及南村地区现状交通条件相对小谷围地区较为发达,不仅与外界交通联系较为方便,而且新造镇和南村镇之间也有道路直接相连。各村、镇内初步形成不规则道路骨架,但并不完善。四、生态区位从整个广州市域生态保护“一环两楔、三纵四横”的策略来看,小谷围地区处于广州“山、城、田、海”格局的绿心位置。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基地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基本农田保护、山地森林资源、水源保护区,地形地质条件、用地类型及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因子的进一步分析,初步形成基地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划分生态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四类生态分区以指导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五、人文状况分析基地包括了新造镇的几乎全部地区以及南村镇约1/4的地区。除两大镇区外,基地内散布了十几个农村聚居点。基地内现有人口约3.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历史上,小谷围曾是南汉王刘狩猎的地方,名为“昌华苑”。所以北亭杅又名“昌华市”。如今南亭、北亭的地方,原是刘打猎休息用的两个亭,后来发展演变为南亭、北亭两条村。小谷围至今仍遗留众多名胜古迹,如“南汉王刘墓”、“渭水桥”、“东汉墓”、“水云寺”、“石人石马”、“石人墓”、“海心岗梳起石”、“明嘉靖敕令碑”等文物古迹。基地附近旅游资源丰富,东面有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闻名遐尔的黄埔军校旧址所在地,并密集着政治、军事、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各胜古迹,如孙中山纪念碑、孙中山故居、东征阵亡烈士陵园、北伐纪念碑、波斯楼、大坡地炮台等。基地西侧南村镇附近著名的余荫山房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六、自然景观分析从内部自然景观来看,广州大学城基地地处珠江冲积台地和丘陵地貌地区,山林和水体连绵起伏,景色优美。从外部景观条件看,基地岸线漫长,对外观景条件极好,可以纵观珠江两岸秀丽的景致。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概念一、规划定位1、功能定位----中央智力区(CentralIntelligenceDistrict)概念的提出结合上述关于大学城功能组织的分析和论述,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同样是以大学为核心和主体,以有机联系网络(包括开放式办学、校际学术与教学协作、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等等)为基础,包括居住、休闲、生产等多种职能,是学、研、产、住一体化的综合性城市区域。通过其核心功能(高教科研)、基本职能(大学产业集群)、服务及辅助功能以及延伸功能(文化旅游、生态维育等等……),广州大学城完善了一系列大学产业链,形成了与城市中央商务区(CBD)、休闲现状交通条件图商务区(RBD)相对应的中央智力区(CID--CentralIntelligenceDistrict)。2、地区定位从地区定位来看,广州大学城应综合发展大学的三大功能,成为全国的重要科教节点之一,珠三角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广州地区的科教核心和中央智力区。3、形象定位----“绿心、智心、中心”三心合一广州大学城选址于广州番禺区北端小谷围岛及其南侧珠江对岸扩展地区,该地区位于大广州都会区的中心位置,也处于区域生态结构的“绿心”位置,故此,作为广州中央智力区(CID)的大学城就明确了“绿心、智心、中心”三心合一的形象定位。二、广州大学城的功能组织广州的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广州大学城的功能组织如下:1、城市资源共享区:包括①教育研究类: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科技馆、推广教育中心、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②大型体育设施类:大型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③生活服务类:国际交流酒店、医院、中学、实验表演中心、商业服务设施(如大型商业、书店、餐饮等)、影剧院……④行政管理类:行政中心、物业管理……⑤综合类:师生联谊、活动中心、大学城入口标志、中央广场、大学城广场……⑥城市公共绿化2、大学校园区:由若干大学园区组成,每一大学园区又由若干所性质相似的大学构成,其中每一所大学包括:①校际资源共享区:·学术资源单元:校级图书馆、会议厅·体育运动单元:校级体育场馆(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公共教育单元:教学主楼、基础科目教育、公共教室等。·生活服务单元:餐厅、小型教育超市②行政办公区:行政综合大楼③二级学院区:由若干学院教学楼(实验室、研究室、专业阅览室等)构成;④研发孵化区:包括研发用房、实验场地等;⑤生活居住及配套设施区:教职工居住单元及配套设施:安排20%—30%教职工居住;低年级学生居住单元及配套设施:安排1年级学生居住;大学招待所……3、生活居住单元:校区用地结构图大学城内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居住由社会解决,其组成包括:①教师居住组团:可根据情况分为专家标准、教授标准、讲师标准、助教标准等;②学生居住组团:包括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宿舍及公寓,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标准的居住用房,但可以混合居住③生活配套设施:餐厅、超市、冼衣房、开水房、公共浴室、阅览室、医务室、活动中心、影剧院、书店、理发等各类服务设施;④相应教育配套设施:小学、托儿所等;⑤管理用房:物业管理。⑥活动场地: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等。⑦绿化4、国际大学园区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吸引国际名牌大学在广州大学城设立分校或办事机构,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与各个国际著名大学连接,营造国际氛围,与国际接轨,其组成包括:①虚拟国际大学管理中心:包括各个国际著名大学办事机构及国际大学园管理中心等②国际教育中心:包括教室、实验室等。③国际教育共享单元:包括图书馆、会议厅、教育展示厅等。④国际学生公寓:提供不同标准的居住用房,满足不同居住档次的要求。5、中试生产区包括中试基地、创业中心、软件基地及配套生活设施等。三、广州大学城发展策略1、开发推进①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操作方式相结合;②设立开发基金(包括通过发行彩票为大学城募集资金)③通过规划等政策引导投资、推进开发2、市场开拓①重点选择、开拓合适的目标市场②多元化的市场开拓手段·优惠条件的吸引·对外联系与外部开拓·形象建设与推广·行政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与控制③若干建议·通过优惠、行政干预等手段,吸引、引导、促进新中大总部或研究生院、新广东工大总部甚至整体、新广州大学整体进驻,形成先锋与龙头,带动大学城发展;·通过行政干预、优惠吸引等手段促进部分现有的大学、研究机构(特别是位于老城区、布局分散、用地扩展受限制的)整体或部分向大学城搬迁;·通过规划手段,要求今后新设立的大学、研究机构或现有机构的空间扩展在大学城选址;·以优惠政策鼓励与吸引私立大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并进入大学城;·以各种优惠条件与方式吸引国内外名校、名科研机构进大学城办分校或分支机构。3、环境营造根据目标市场及其需求特征,营造合适的大学发展环境,以保证大学的集聚、发展。包括:①物质环境:规划布局,景观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筑②社会文化环境③政策环境:体制、政策建设,可考虑建立专门的政策、专门的体制、专门的机构、专门的区域——大学特区。4、效益提升注重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①乘数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如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提供等②创新扩散重点是高技术产业发展③空间效应·带动城市向南的发展·建立全新区域及空间亮点·推进知识密集区域的建设四、大学品牌与资源共享、社会化的关系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概念在最大限度地提供共享资源(信息、设施与空间等)的前提下,重视各大学品牌的保持和校园的相对独立,强调各大学独自的特色,妥善处理好社会化与品牌化的关系。五、共享与交流空间管理在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概念中,我们强调绿化与设施的开放、渗透和共享,强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不同层次和开放程度的共享交流空间:1、一级共享交流空间:城市资源共享区(包括教育研究类、大型
本文标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