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考前第三天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共28张PPT
考前给力十三天考前第三天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前给力十三天一、我国几个典型地区的生态问题1.东北地区的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1)原因: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2)整治措施:①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②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考前给力十三天2.黄淮海平原的土地盐碱化(1)原因: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2)措施:调节、控制水盐运动。3.南方丘陵山区的水土流失(1)原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2)措施:①发展节水农业;②退耕还林还草;③营建防护林;④合理放牧;⑤推广生活用煤、天然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4.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1)原因:①干旱多大风的气候;②丰富的沙源;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⑤大水漫灌。考前给力十三天(2)措施:①发展节水农业;②退耕还林还草;③营建防护林;④合理放牧;⑤推广生活用煤、天然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二、流域的开发治理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考前给力十三天2.长江流域的区域开发考前给力十三天三、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项目考虑因素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开发条件区域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考前给力十三天项目考虑因素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存在问题综合整治措施市场竞争、经济效益、运输压力、环境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考前给力十三天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四大条件表解:考前给力十三天点击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开发)的分析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考前给力十三天点击2:正确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大小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及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点击3: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是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防洪等方面;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常从工程本身及对上游、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考前给力十三天点击4: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考前给力十三天命题角度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我国荒漠化面积的45%。受降水变化及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据统计,每年新增荒漠化土地面积3000km2,对区域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空间分布,下表示意A地不同区域牲畜饮水采食往返行走距离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前给力十三天居民点与井距离(km)游牧行走距离定居行走距离(km)典型草地0.023随机936荒漠草地0.024随机2168草原化荒漠0.031随机2418考前给力十三天(1)简述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环境特点。(2)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并说明理由。(3)分析牲畜饮水采食往返行走距离对A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1)描述自然环境特点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水文等方面,并注意各要素关系的分析。(2)该区域地处半干旱、干旱地区,故土地利用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说明“措施”的选择理由应考虑“措施”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3)读表格比较游牧和定居牲畜饮水采食往返行走距离的不同,并考虑距离不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前给力十三天【答案】(1)地处我国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量少,降水变率大;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落差大;植被类型多样;多外流河,流速快等。(2)土地盐渍化、荒漠化严重。“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在宜牧草原地区,“退耕还草”既实现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也有利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在宜林山区,“退耕还林”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3)不同区域,牲畜饮水采食距离不同,但无论哪种区域,长时间定居、踩踏和采食都容易出现点状荒漠化;草原化荒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牲畜行走距离最长,最容易出现土地点状荒漠化问题。考前给力十三天命题角度2河流流域开发2.甲、乙为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干流纵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考前给力十三天(1)两河下游均几乎无支流汇入,原因分别是什么?(2)两河中,航运价值较大的是________河。另一条河流航运价值较小的原因是什么?(3)从河流源头到距源头3000千米之间,两河流水能资源差异明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乙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建成后,给所在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解析】读图可知,甲河发源于海拔5000米的地区且流程约为5500千米,因此判定其为我国的黄河;乙河发源于海拔2000米的地区,落差较小,且流程约为6600千米,因此判定其为非洲的尼罗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水位较高没有支流注入,而尼罗河下游流经热带沙漠地区,支流较少。考前给力十三天与尼罗河相比,黄河航运价值较小,主要原因是黄河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且结冰期较长。水能资源丰富与否取决于落差和流量,黄河比尼罗河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黄河落差较大。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甲:下游为地上河。乙:下流流经干旱的沙漠地区(2)乙甲河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甲河含沙量大,淤积航道;甲河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断流等现象。(3)甲河落差大于乙河,且甲河流经地区多峡谷,水流急。(4)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淤泥,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处海域的鱼类因失去饵料而大量减少;入海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考前给力十三天命题角度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资源的跨区域调3.读江苏省主要资源调出、调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考前给力十三天(1)读图填写下表。(2)箭头①所示资源能够大量调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单位能耗在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箭头资源名称调运工程名称或运输方式①②③④⑤科技进步、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考前给力十三天【解析】(1)对资源调入地和调出地进行综合分析填表。(2)江苏水资源丰富与气候、大江大河过境等有关。(3)主要原因应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箭头资源名称调运工程名称或运输方式①水(淡水)资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②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运输)③电能西电东送④煤炭北煤南运(铁路、海运)⑤石油海运考前给力十三天(2)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mm,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处于长江、淮河下游,中上游大量来水经本地区入海,河流径流总量大;可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通道。考前给力十三天命题角度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4.(2013·高考四川卷)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考前给力十三天图2考前给力十三天(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考前给力十三天【解析】(1)图1: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图2:该区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增加的百分率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2)西部平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降雪量较常年偏多,积雪量大,地势平坦,春季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易造成洪涝灾害。(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春季气温低,春播会推迟,生长期也会缩短,影响农业生产。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少,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考前给力十三天【答案】(1)图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上。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考前给力十三天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考前第三天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共28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2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