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职业道德与法律练习试题
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一、单项选择题1.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都不得与之相抵触的国家根本法是()A.宪法B.民法C.刑法2.在我国公民首要的基本人权是()A.平等权B.宗教信仰自由权C.生存权和发展权3.关于纪律和自由的关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B.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获得充分的自由C.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的,不能统一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帮助B.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先以以牙还牙的手段报复对方5.实现人权的保障是()A.稳定B.发展C.法治6.普法的重点对象是()A.全体公民B.犯罪分子C.青少年7.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的原则。A.回避原则B.公平性原则C.谁主张,谁举证8.审判机关只能服从法律,不能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及个人的干涉。这体现了()原则?A.独立性原则B.回避原则C.公平性原则9.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用来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是()A.物证B.人证C.证据10.我国诉讼实行的是()A.两审终审原则B.一审终审原则C.回避原则11.符合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的非诉讼方式是()A.调解B.仲裁C.行政复议12.所谓“民告官”就是(),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告诉。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13.下列不属于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有()A.调解B.上诉C.仲裁14.我国的审判机关是()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生活必须有纪律,我们学生应该遵守的纪律规则有()A.《学生守则》B.《学生日常行为规范》C.《校园管理规定》D.《环境保护法》2.法律的显著特征有()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D.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4.我国的诉讼可分为()A.自我诉讼B.刑事诉讼C.民事诉讼D.行政诉讼5.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有()A.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B.公民有上诉的权利C.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D.公民有抗诉的权利6.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有()A.有人落水,过路人见死不救B.李某(22周岁)伙同王某(18周岁)持刀抢劫C.父母对孩子不尽抚养义务,遗弃后致使孩子饿死D.某职高学生甲(16周岁)和乙(17周岁)因发生口角而大打出手,致使甲的头部受重伤7.中职学生吴某,迷恋网络,不思学习,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竞发展到持刀抢劫,受到刑罚处罚。对此正确认识的是()A.中职学生要认真学法,依法自律B.中职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C.不去网吧的学生可以不学法律D.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还有待加强8.作为新时代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A.公民意识B.国家意识C.法律意识D.权利和义务意识9.下列哪些体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遵守法律B.国家行政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D.根据职位可以酌情减刑三、判断题1.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只有道德和法律。()2.一行人在过路口时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聪明灵活之举。3.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法制和德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6.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政府部门提起诉讼。()7.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8.任何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这体现了“执法必严”的精神。()9.某法院法官赵某在审理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因其弟是犯罪嫌疑人之一而退出审判活动。这体现了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原则。()10.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除了依法治国外,还包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13.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是爱国的、守法的、有责任感的、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1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在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原则。()15.法律实现正义的方式主要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16.程序正义实现的标准有裁判者保持中立、当事人充分参与、裁判过程尽量公开。()四、简答题1、评析下述观点:遵守纪律会妨碍个人自由?P73-742、法律在外面生活中的作用与法律特征?P743、中职学生还应从哪些方面做到遵纪守法?P77-78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P8-795、社会主义法治P79-806、中职学生应当注意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81-827、谈谈对“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理解?P84-858、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87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已,避免违法犯罪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A.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B.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C.张同学经常迟到的行为2.李某与蒋某离婚,10岁的孩子判给与母亲蒋某一起生活,李某每月给孩子一定的抚养费。李某再婚后,拒绝支付抚养费。蒋某将李某起诉到人民法院,法院经过调查了解,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判决李某必须承担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李某的行为是()A.民事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违法治安管理行为3.王某养了一条宠物狗,经常半夜吠叫,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民警接群众举报后对王某提出警告,要求对宠物狗进行约束,但王某并不改正,派出所对王某处以500元罚款。王某的行为是()A.行政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违法治安管理行为4.中职业生小强出于好奇、刺激心理,因为经常拨打“110”,被警察现场抓获。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中的()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B.妨害公共安全行为C.妨害社会管理行为5.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于某通过各种形式散布谣言,声称某地某时发生多少级的地震,在社会上传播,使部分公众产生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安定,公安机关对其依法进行了处理。于某的行为是()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B.妨害公共安全行为C.妨害社会管理行为6.刘某、江某从小在铁道边长大。一次,二人打赌看谁能让火车紧急刹车,争相搬石头扔进铁道的道岔里,幸而被扳道工及时发现,才避免一次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刘某、江某的行为是()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B.妨害公共安全行为C.妨害社会管理行为7.某中职学校学生徐某到公用电话厅打磁卡电话,结果发现自己的磁卡丢了,电话没打成。他一时气恼,竟然扯断了话筒线,又用脚揣碎了电话亭的一块玻璃,保安把徐某带到派出所,给其警告和罚款的处罚。徐某的这种行为属于()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B.妨害公共安全行为C.妨害社会管理行为8.以下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A.警告B.罚金C.行政拘留9.以下不属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方式是()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自我保护10.中职学生小强出于好奇、刺激心理,经常到迪厅跳舞时服用“摇头丸”。其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11.15岁的小云听说大家都传阅“非常好看”的漫画书,处于好奇,她终于找到一本,发现书中画的是裸体,还有传授男女接吻技巧等。虽然感觉看这本书不好,但她还是忍不住看完了,并把它传给他人。小云这种行为属于()A.一般违法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12.某中职学校的几名学生经常趁深夜在宿舍玩牌赌钱,这种行为是()A.一般违法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13.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传播疾病的严重不良行为是()A.传播淫秽的读物或音像制品B.吸毒C.赌博14.李某因无钱履行合同,即起欺骗之意,达到不按合同上交承包款的目的。他趁天黑携带刀子来到村外的路上,用刀子在自己左臂轻轻地划了两刀,形成一条伤及皮肤4厘米长的迹痕。当过往行人发现李某时,李某谎称天黑行至此地,被人打中头部昏倒,刺伤左臂,抢走身上15000元。有关部门认为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其理由是因为李某的行为()A.没有社会危害性B.有社会危害性,但没有触犯刑法C.只危害自己,没有危害他人15.2008年的一天,贵州农民杨某与农民高某为地界争议发生争吵,进而发展成相互厮打,后被人拉开。农民高某感到在刚才的厮打中,自己吃了亏,折了面子,遂回家拿出一把剔骨刀要砍杀农民杨某。杨某见状赶忙逃走并躲了起来,直到傍晚,才回到村中,不想高某还是持刀追了过来。眼看高某就要追上来了,杨某急忙从路边的村民李某手中夺过锄头朝高某头上打去,高某当即倒地身亡。杨某随即到公安机关自首,后经有关部门认定,杨某不构成犯罪。杨某不构成犯罪的理由是()A.杨某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B.杨某的行为没有触犯刑法C.杨某的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16.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严重社会危害性B.触犯刑违法C.应受刑罚处罚17.2009年1月20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永吉县李海峰黑社会团伙案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海峰犯故意杀人罪、组织领导黑社会组织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等19项罪名,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对李海峰的判决,体现了犯罪()的特征。A.严重社会危害性B.触犯刑法C.应受刑罚处罚18.中职生沈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社会青年堵截要钱,沈某无奈只好给了他。事后沈某越想越气,第二天便找了几位要好的同学找到那位抢钱的社会青年,将其打成重伤。沈某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犯罪行为D.防卫过当19.死刑是我国刑罚的()A.主刑B.附加刑C.特别刑20.以下不属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A.家庭的影响B.法律意识淡薄C.自控能力、认知能力差21.因盗窃罪被判刑3年有期徒刑的小华上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有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小华违法犯罪的情形是()A.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B.由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到侵犯他人权益而违法犯罪C.从娇生惯养到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杀人而犯罪22.中职学校程某在校时学习不努力、表现欠佳,毕业后暗下决心:“我要做个有钱人,好好享受生活”,但他不愿意通过脚踏实地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他多次挪用、侵占公司资金近百万元,受到法律制裁。程某的行为告诉我们()A.中职生要增强防范职业活动中犯罪的意识B.职业活动中的犯罪是常见的C.中职毕业生收入不高,为多赚点钱挪用、侵占公司资金是很可能发生的23.在一条僻静的胡同里,一个无业青年拦住中职生常某,要求交朋友,后又称手头紧,要向常某“借”钱。这一幕被走在后面的陈某看到。他机智地躲在树后报警,然后走向前与常某一起同无业青年周旋以拖延时间,直到赶来的民警将无业社会青年带走。陈某的行为是()A.见义勇为B.见义智为C.胆小怕事二、多项选择题1.违法行为分为()A.违宪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2.一般违法行为包括()A.违宪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3.下列属于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是()A.江某和刘某争相比赛着往铁道上扔石头B.齐某从大草原上旅游回来时,携带着尖锐的蒙古刀上了火车C.王某用弹弓把一路上的路灯全打碎了D.龙某到长城参观时,在城墙上刻下“小龙到此一游”4.下列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是()A.谢某到长城参观时,在城墙上刻下“小龙到此一游”B.吴某没有驾驶执照在小区开汽车,围绕小区转一圈C.艾某经常到深夜时,大声放音乐影响邻居休息D.沈某经常玩牌以提高牌技5.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6.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主要有()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
本文标题:职业道德与法律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4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