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673-0课程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位课)课程名称(中/英):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课程总学时:51讲授学时:51实验学时:0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主讲教师:杨滨指定教材:阎力,《当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目标:(1)课程设置知识要求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位课程,在学习本课程前,学习者最好具备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实验及相关理论的由来。如果具备心理学史方面的相关知识,则有利于对社会心理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2)课程设置能力要求具有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基本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3)课程达成目标社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课程。目的是了解人的常见社会心理现象,了解心理学家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取得的重要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通过课程学习,学习和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课程简介社会心理学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下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根据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道德2、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与伦理规范3、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4、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分期、独立标志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方向与方法创新第二章社会化与个性化1、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化的理解第三节社会化的内容第四节个性化2、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化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社会化与个性化的意义和关系。3、重点社会化的概念、内容4、难点社会化的核心第三章自我概念1、教学内容第一节自我概念及其特点第二节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功能第三节自我概念的结构与测量第四节自我概念的应用与调整2、教学要求了解自我概念的定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自我概念的理论与测评方法3、重点自我概念的理论自我概念的塑造与调整4、难点自我概念的测评第四章印象1、教学内容第一节印象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印象的形成第三节刻板印象与社会偏见第四节印象的管理与改变2、教学要求了解印象的概念、形成与印象的管理3、重点印象的形成、刻板印象、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印象管理的策略4、难点印象的形成与改变第五章态度1、教学内容第一节态度的概念与功能第二节态度的成份与结构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第四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第五节态度的测量与评估2、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心理学关于态度的已有理论和重要研究成果。掌握态度测量与改变的原理和方法。3、重点态度的形成与改变4、难点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第六章归因1、教学内容第一节归因的概念及过程第二节归因的理论第三节归因的偏差及影响因素第四节归因与文化2、教学要求了解归因的概念、理论和归因问题上的心理现象。3、重点归因的偏差与影响因素4、难点归因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第七章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1、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吸引第二节人际排斥2、教学要求了解人际吸引与排斥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对人际吸引与排斥现象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解。3、重点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人际排斥的表现与原因。4、难点人际排斥实验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八章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交往第二节人际关系第三节合作第四节友谊与爱情2、教学要求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学会科学地、正确地与人交往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3、重点人际关系理论4、难点合作的条件友情与爱情的关系和区别第九章人际相互作用1、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众第二节权威服从第三节群体影响2、教学要求了解从众、权威服从、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社会惰化与社会补偿、冒险转移、群体思维等现象和行为,以及产生的原因或条件。3、重点从众概念、从众的原因与类型;权威服从实验及实验伦理问题4、难点不同人际相互作用现象发生的条件、原因及相关知识的应用意义。第十章反社会行为1、教学内容一、反社会行为的概念二、攻击/侵犯行为及原因三、说谎四、社会腐败行为五、反社会行为的社会控制2、教学要求明确反社会行为的概念,了解几种主要反社会行为的表现、成因及社会控制的方法3、重点反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有效控制反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根据与方法4、难点反社会行为实验研究的伦理限制;有效控制反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根据。第十一章亲社会行为1、教学内容第一节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第二节亲社会行为的原因第三节亲社会行为的培养2、教学要求明确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表现,了解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理论解释及培养方法。3、重点助人的实验研究;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4、难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第十二章大众社会心理现象1、教学内容第一节流行与时尚第二节谣言、流言与传闻第三节社会恐慌与骚乱第四节社会偏见第五节舆论与宣传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的大众社会心理现象:概念、原因及控制方法。3、重点社会冲突的心理过程模型4、难点大众心理现象、特别是负面行为的预见/预警、控制与化解。三、各章课时分配表章序号章内容学时数1绪论32社会化与个性化63自我概念34印象35态度36归因37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68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69人际互相作用610反社会行为311亲社会行为312大众社会心理现象6总计51四、考核方式及要求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20%(开卷)期末考试:50%(闭卷)五、参考书目[1]阎力,《当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2]ElliotAronson,TimothyD.Wilson,RobinM.Akert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英文第五版,中文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3]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4]RogerR.Hock著,白学军等译,《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5]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著,《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邓羽,肖莉,唐小艳译,刘力审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1月。[6]乔纳森·布朗著,《自我》,陈浩莺等译,彭凯平审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7]莎伦·布雷姆等著,《亲密关系》,郭辉,肖斌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10月。[8]S.E.Taylor,L.A.Peplau,D.O.Sears著,谢晓非,谢冬梅,张怡玲,郭铁元等译,《社会心理学(第十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9]R·A·巴伦,D·伯恩著,《社会心理学(第十版)》(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0]《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系列文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11]珍妮特·罗莎尔,伊丽莎白·汉默编,《社会心理学新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12]郑全全,赵立,谢天编著,《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2版。[13]俞国良等著,《社会心理学前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14]【美】DavidW.Johnson,FrankP.Johnson著,谢晓非等译校,《集合起来——群体理论与团队技巧》(第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15]乐国安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16]【美】史密斯,【加拿大】彭迈克,【土耳其】库查巴莎著,严文华,权大勇译,《跨文化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17]【英】RupertBrown著,胡鑫,庆小飞译,方文审校,《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执笔人:杨滨审批人:张明完成时间:2018-9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4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