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外国美术史发展历程》姓名:王小喜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号:2009132221班级:09级艺术设计13班日期: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指导老师:王大光-2-原始美术美术品究竟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们认为它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开发自己的头脑和发达双手,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维持生存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绘画、雕塑和音乐、舞蹈。人类脱离一般动物的标志是人能够依靠双手劳动来维持生存,最早制造的劳动工具从广义上讲它就属于美术品,因为它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但是我们现在论及的美术品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塑、建筑等,大多数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留存下来的洞窟壁画、岩壁浮雕和各种小雕像谱写了人类最早的美术篇章。而这些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旧石器时代美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品产生于原始社会蓬勃发展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奥瑞纳文化期。旧石器时代指公元前100万年到两万年之间,公元3万年前属奥瑞纳文化期,公元2万5千年前属索鲁特文化期,公元2万年前属马格德林文化期。由于当时冰雪覆盖大地,为避寒原始人类都居住在洞穴中,所以在远古的洞穴中留存下他们的绘画和雕刻创造。旧石器时代美术的特点: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写实。其中最突出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塑大多数为小型的动物雕塑,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发现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维林多夫的《母神》(原始的维纳斯)和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雕刻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形象记录。看来原始人制作雕像决不可能是有意识的艺术活动,更不可能有明确的审美观念,完全是出于功利的目的:通过制作“母神”形象和吉祥物角器来祈求种族的昌盛。所以人们视《维林多夫母神》和《手持角杯的裸女》是处于原始时代的人类最早创造的雕刻艺术精品,它们写下了人类雕塑艺术史的第一页。中石器时代美术由于冰河的消退,气候逐渐转暖,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随着人类狩猎工具的进步,对大自然的征服力的增强,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心,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的主要对象。新石器时代美术-3-新石器时代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建筑。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型巨石栏“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典型的代表。在原始社会里,艺术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它们不是一开始就被当作纯粹的艺术品,而是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所以产生了多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巫术说原始人经常遭受自然界的袭击,对自然的一切现象都感到神秘,难以理解,企图发明各种能支配自然力的东西,如假面、泥人、雕刻、图画……这些发明都是企图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去控制各种可怕的自然力量。首创人应推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Tylor)和弗雷泽(FamesFrazer)等人。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到“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一些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让这些幻象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游戏说这一理论的首创人是席勒和斯宾塞。席勒认为人类审美观念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标志;斯宾塞进一步明确并发挥席勒的观点,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美感起源于游戏的冲动。正如各类动物都有游戏活动一样,原始人类在劳动之余也要游戏的,要唱歌、跳舞、画画,把生活中看到和感受到的形象用画或刻的手段在想到岩石上、沙土、树木等地方,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画完之后的欣赏也是一种游戏。摹仿说这大概是最古老的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但和上述两种理论相比,影响较小。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都有过关于艺术摹仿自然的提法,但把它作为较系统的理论提出来的则是亚里士多德。他的艺术发生学的理论同他的艺术创作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即对西方艺术和艺术理论发生了巨大影响的“艺术摹仿说”,认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越来越多的识别各类动植物,识别能力的提高导致了对它们的摹仿。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劳动说、装饰说等等。我们上溯历史走的越远,时代期待艺术服务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离奇,令人不可思议。在原始艺术是不是艺术的探讨中,原来一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主观主义的解释,即用现代欧洲人对“艺术”品的要求标准(如:个性、独创性、表现性等)去衡量原始艺术品,往往会得出原始艺术是艺术的结论。另外一种是客观主义的解释,主要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看法,他们把原始艺术放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宗教文化背景下考察,认为原是艺术一般主要执行政治、宗教、经济等功能,而缺少审美功能,因而不是艺术。后来,当代美国分析哲学、美学的一位后起之秀布洛克(GenBlocker),在批评了两种解释的片面性,清除了他们两方面加给原始艺术品概念的不正确涵义,同时吸收了二者的合理性,提出“经过修改的客观主义”原则,既顾及原始艺术的特定社会文化内涵,也估计其审美艺术特质的客观存在;既承认原始艺术产生时所包含的-4-非审美功能,也注意发掘当时条件下原始艺术所包含的审美功能,从而得出原始艺术是艺术的结论,颇得信服。原始绘画中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如此准确,连现代人都难以做到,这表明原始人终生同动物打交道,对动物的形象、习性非常熟悉,闭目如在眼前,所以才能画得那么真实、生动,由此开创了西方以实用为目的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古希腊古罗马德国近代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一提到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希腊这片气候温和宜人的家园,岛屿星罗棋布。这里虽然盛产橄榄、葡萄、大麦,然而,大部分土地却是光秃的石头。因而,古代希腊人大都泛舟入海,扮演着商人、海盗、冒险家等角色。那时,地中海的波光帆影,闪烁的是他们的智慧和机敏。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他们充满征服、支配的奇妙幻想,从而创造出许多美丽的神话。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米隆(Myron,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是希腊造型艺术繁荣时期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人们熟悉的雕像《掷铁饼者》,就是他的杰作。古希腊人赞美人体,他们以裸露的人体美赞誉人生的纯洁,在艺术领域写下了完美无瑕的人的诗章。米隆之后的杰出雕塑家菲底亚斯(Phidias,主要活动时期公元前448~432年),除了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之外,还在雅典建造卫城的活动中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卫城是在希波战争后重新建造的,并且由原来为军事目的而建的城堡成为宗教圣地和社会活动中心。巴特农神庙是当时希腊最大的庙宇,也是卫城最华丽的建筑物,它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列柱高10.5米,南北长70米,正面由山墙、列柱和台阶组成。神庙的山墙,外檐壁上满是雕刻,在肃穆的气氛中不失欢乐的色彩,充分表现了古代希腊人神奇的创造力。从雕像风格来看,很可能出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像家菲底亚斯之手,从中可以领略他的艺术功底及魅力。古希腊人把人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形象典范,他们以健美的人体表示出对神明真诚的奉献,就是与神同乐,为了神而装点城邦,为了神而创作诗歌、戏剧、雕塑。他们的神,都有着现实中人的感情、事迹。爱与美神阿芙罗蒂德,被他们想象成从海浪托出水面的贝壳中诞生的,但她的模样,却是人间的美丽女性《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德》被誉为是美的化身。这座雕像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一个山洞里发现的。人们称它为“维纳斯”,那是她的罗马名字。她双臂断失,许多艺术家曾煞费苦心为她复原双臂,但都无济于事。这座雕像却以其“残缺美”形成特殊的魅力,成了女性美丽、青春的永恒象征。以人为主体的古希腊艺术,热情坦率地表露人类丰富的感情,人类纯朴的天性和对美的渴求,因而能强烈地打动人心,引起人的共鸣。马克思认为,希腊艺术在某些方面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这是对希腊艺术的最高评价。至于古希腊的绘画,由于年代久远,人们今天只能从形状各异、用途不同的陶器上欣赏到。陶器上的绘画被称为瓶画,有“黑绘”和“红花”两种形式。“黑绘”以红色为底,绘以黑色的形象;“红花”则相反,黑底红色图像。意大利罗马城内,如今许多广场、街道上还保留着古代武士的雕像,它告诉人们,古代罗马曾经有过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显赫霸业。古代罗马人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过辉煌的成就。罗马民族十分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在艺术上,他们醉心于学习、模仿希腊作品,因而,很多古希腊的雕塑,今天人们是从罗马时代的复制品才得以认识、欣赏的。古罗马有很出色的雕塑和壁画,而且还有许多小手工艺品。罗马人雄心勃勃,崇尚武力,他们那冷静、清醒的民族气质在艺术上表现为较为写实的手法,并且强调庄重、严峻的风格。-5-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有那样浓厚的浪漫气息和幻想色彩,也少了那一份以平易、亲切感人的朴素的美。奥古斯都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个正式皇帝,他的雕像被塑造成指挥着千军万马的统帅形像,全身披盔戴甲,象征着这位君主创业的武功,手执权杖,面部呈现出刚毅、自信的神色。奥莱略也是古罗马的一位君主,塑像表现他骑在一匹壮硕的战马上,右手前伸,像在对全球发号施令,又像在对人民进行安抚;战马步态从容,造型庄严、凝重,其造型手法对以后欧洲雕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罗马时代的艺术,还在人物肖像的塑造方面有独特的贡献。古希腊的雕像追求完美的理想化造型,而罗马人在肖像作品中,却更加注意外形形似,它们多来自对现实人物的精心描绘。中世纪美术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时期,通常被认为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丰富多彩,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中世纪是一个基督教盛行和罗马天主教会主宰社会的时期,基督教的婚姻观念和性观念统治了当时欧洲的与性有关的一切活动。宗教禁欲主义这一特点被统治阶级利用了,因为否定性欲、否定对今世幸福和快乐的追求,民众就不会奋起反对压迫和剥削,统治阶级的地位就巩固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会利用所掌握的权利,强制推行教士独身制和苦修制,教徒们禁绝性行为,基督教反对性甚至发展到反对婚姻。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6-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古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
本文标题:外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4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