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阶段进行“太极拳”普及教育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感到健康的重要,认识到健康是今天社会上价值最高的需要。“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这已成为众多人的切身体会。可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困忧。诸多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1.现代经济的发展,事业上的竞争,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压力,造成精神紧张,心态失去平衡。2.现代化科学、先进工业的飞快发展,在许多工作岗位上,按按电钮、操作一下电脑,或掌握一下方向盘,即可完成工作任务,坐办公室的人更是整天坐在那里可以身体不动,因而形成身心不平衡,久而久之,许多人患上了上盛下虚之症。3.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带来生命的凝聚与耗散的失衡。许多人营养过剩,而运动量过少,从而出现诸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脂肪肝、冠心病等一系列所谓的“现代生活文明病”、“社会进步并发症”。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繁重,整天伏案读书,做练习、答试卷,大量的上身运动与脑力劳动,极少量的体育活动,难以保持上、下身的平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近视率上升、肥胖症低龄化、神经衰弱人的增多、“招飞对象”难以寻找等等,这一切说明,现代人身体素质有所下降。4.某些地区治安状况不良,造成人们心理上的自危和自我保护的需求。上述种种由生活方式不健康、不科学而带来的疾病,人们称之为“现代生活方式疾病”,逐渐地成为世界的头号杀手。据此,当今现代生活中,人们迫切地寻求一种可以使精神放松、心态平衡、身心平衡、凝聚与耗散平衡,特别需要加大下部运动,从而能使生命整体得到调整,以克服上盛下虚弊病,而且有一定护身价值地体育运动项目。而中国古老的太极拳,它既是武术,又是文化;既是健身术,又是护身术;它既炼内(心)又炼外(体),精、气、神兼炼;既有养生健身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太极拳非常重视加大人体下部运动量,大大有利于避免上盛下虚的“时代病”。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相结合,从而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太极拳是一条非常可靠的身心健康之路。只要天天练太极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动态平衡。太极拳的魅力,已吸引了整个世界,它不仅是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的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版本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的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交流。纵观太极拳开展与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开展太极拳活动的基本上集中在中老年,尤其是老年人的活动。少有在青少年中开展,特别是在中学开展太极拳的教育几乎没有。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为此,我校确立了“太极拳”普及教育的实践研究。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假设(一)概念界定:1、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早期称为“长拳”、“绵拳”、“软手”。“太极”一词源出于《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是一种充满哲理的一种拳种,从整体上完整地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快慢相兼、形意结合、顺逆缠丝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因为阴阳相合而为太极,所以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相传太极拳出于河南陈家沟,后经杨禄蝉、全佑、吴鉴泉、孙禄堂、武禹襄等各路名师的发展,自成流派,各具特点,先后形成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五式太极拳套路。2、太极拳普及教育:在实施课程计划时,我们安排一节体育课、一节校本课程时间学习太极拳,进行太极拳的普及教育,同时安排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练习,使得我校的每一位教师至少掌握一套太极拳的套路,在校每一名学生在初学毕业之前至少都能够学会一套太极拳套路打法,增强健身意识,提高健身技能,增强师生身体素质。(二)理论假设我们的理论假设是:在中学阶段开展太极拳的普及教育的研究,在实践上,能增强师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同时不仅能使师生多学会一种强身健体的本领,为终身健体服务,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快速静心读书,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开发太极拳这一校本课程,探索中学阶段进行太极拳普及教育的途径、方法、策略,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研究中学太极拳的普及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政策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使每一位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等。(二)古典哲学《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又是传统哲学思想的根本。《周易》的核心思想是“阴阳”理论和“太极”学说,它利用统一的、进化的、互不协调的观点对待万物万事。阴阳是化生万物的基础,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明确指出了阴阳的依存互根、消长转化是万物生化的本源。太极拳就是依据这种阴阳论来安排他的形态结构的。根据《周易》中的阴阳互体、阴阳互根、阴阳对称、阴阳消长、阴阳合德、阴阳转化、阴阳平衡等观点来构思太极拳动作中的刚柔相济、开合相遇、虚实互根、快慢相同、内外简练等一系列的运动理论,以达到调整人体一系列对称的脏腑之间平衡关系,以及通过稳定重心而增强人体劲力的随遇平衡的功能。‘(三)道教养生术和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的精义在“贵生”,倡导“我命在我,不属天地”。这种“贵生”思想主要表现在养生术上,即“道寓术中”,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以经络气血精液畅通为宗旨,以运动锻炼性内分泌为重点,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以达到精、气、神三宝相凝聚,身心性命相平衡为目的。经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重要过程,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从而增强生命的活力。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调整全身平衡的重要渠道。人的疾病是人的阴阳失去平衡所致,而太极拳则在“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的原则下,强调放松,强调气存丹田,含胸塌腰,肩衬胯都要松沉,并强调拳走低势,裆走下弧,五趾抓地,注重呼吸,以及发劲松活弹抖等一系列锻炼措施,特别是通过太极拳的独特的丹田内转功法,是内脏自我按摩,从而使大脑洗心涤滤,以拳练精,以拳引气,以气引血,使气血下行,以达到气血平衡、身心平衡。四、研究的内容和措施(一)研究的内容:1、开发以太极拳为主要形式的武术健身的校本课程。(1)太极拳的功法入门:礼仪、桩功、基本的手型与步型;(2)太极拳练习中的武德教育内容确立;(3)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套路招式及练习要领;(4)太极拳的拳术特点与拳理。2、探索师生以太极拳为主要形式的武术健身的实施策略。(1)教师太极拳练习考核激励策略研究;(2)学生、班级太极拳练习评价考核方法研究;(3)家庭太极拳练习推动策略研究;(二)研究的措施:1、聘请校外武师为学校的武术教练,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对师生进行武德、武艺、武理等方面的训练。2、选择部分年级进行武术教学的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地在全校进行推广。3、确定具体的时间练习:每天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太极导引功和陈氏太极拳练习,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对试点年级的各班进行基本套路教学,每周安排一次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体的太极拳巩固练习、每周安排一次课余时间针对试点年级中部分优秀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4、通过学校自信教育专题活动——“健康我能行”,强化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技能。组织各种考级与竞赛活动,培植兴趣、提高技能,并通过各种形式激励,发展兴趣特长。5、环境熏陶:利用操场四周的围墙建立“太极拳文化墙”,在综合楼布置“太极拳陈列室”,室内放设一些太极拳方面的书,学校开展太极拳活动的照片、图册,获奖的证书、奖状、奖杯等。五、研究阶段与预期的成果(一)课题研究阶段1、准备阶段(2010年8月――2010年9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组织论证,聘请校外武术教练,确定实验对象,召开家长会进行宣传,形成校内外的合力。2、初步尝试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7月):先后在七、八年级进行武术健身的实验,开练陈式太极拳19式、杨式太极拳24式、太极引导功等招式教学,并结合招式的学习,渗透武德、武礼、武艺、武理等方面教育。组织教师开展练习太极拳,为全校推广太极拳活动做好准备。初步总结尝试阶段的经验,形成初步的实施策略。3、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始学习太极引导功,要求人人会打,并作为学校课间操的主要内容。7-9年级学生至少学会一套太极拳,部分运动技能优秀学生能进行提高性培训,参加各级武术比赛,并能获奖。初步形成太极拳的校本课程,总结中学实施太极拳教育的有效策略,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4、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09年9月):全面总结“太极拳”普及教育实施策略,形成课题研究阶段性结题报告。反思实践过程中的教训,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二)课题研究预期成果1、增强师生健身意识,提高健身技能和师生的身体素质。养成快速静心聚神的习惯,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2、通过实践研究,在参与实践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学校的深层发展奠定基础。3、初步形成中学生太极拳练习的课程体系,总结中学阶段普及武术教育经验,提炼太极拳普及教育的实施策略。4、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武术教育为载体,以“健身我能行”专题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成为宿迁市太极拳学校,为创建品牌学校奠基。六、研究组织与条件(一)组织分工指导专家:王站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武术院院长,全国太极拳比赛冠军)组长:王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持人:杨军(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组员:张创先(副校长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刘强(体艺卫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杨开山(体育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张建(年级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江东(太极拳爱好者、中学一级教师)谷立雄(中学二级体育教师)(二)条件分析1、学校的自信教育办学理念支撑课题。自信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品牌进行打造,分为“活动培植自信”、“专题强化自信”、“环境熏陶自信”、“评价激励自信”等四个方面展开,其中“专题强化自信”我们设计了“学习我能行”、“健身我能行”、“品行我能行”、“创造我能行”,以太极拳为载体的“健身我能行”将在全校进行太极拳的健身普及教育,这为太极拳的普及教育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2.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坚定了课题的研究。我校开展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得到了泗洪县教育局、泗洪县太极拳协会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这坚定了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决心,也为课题的顺利结题提供了保证。3、雄厚课题研究实力能确保课题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组聘请全国太极拳比赛冠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武术院院长王站军先生为武术教学指导专家,校长王杰为宿迁市名校长,先后承当过三个省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并取得显著的成果。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亲自参与课题的策划与课题的实施,能够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副校长杨军担任课题主持人,教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实施,能使各项工作按期按要求完成。几位体育教师都是太极拳爱好者,已练习太极拳多年,并且有着丰富的武术教学经验,能确保太极拳教学的质量。因此,本课题组的成员完全有能力保证课题按期完成。4、本课题的研究实施也得到了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泗洪县太极拳协会的大力帮助,为本课题顺利的开展,提供了专业保障。七、
本文标题:太极拳研究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5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