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鉴定结项审批书立项编号2015ZJY051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策略课题负责人吴跃文负责人所在单位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填表日期2016年6月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1一、数据表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主题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类别自选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学·体育学负责人姓名吴跃文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1.08职务职称职务:校长;职称:小学中级研究专长德育实践工作单位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学历大专邮箱43714984@qq.com手机13949181672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杨运伟男大专小学中级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方东男1984.10大专小学初级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汪玲女1984.03本科小学中级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何雪女1988.05本科小学初级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耿荣荣女1988.09大专小学初级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杨平男1964.10中专小学中级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2二、总结报告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中心学校于2015年4月向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立项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条不紊、扎扎实实的开展实验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1年的努力,课题已经取得预期成果,达到预期目标,现向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课题研究过程:根据课题组课题研究方案和实际情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开展了研究。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学科,明确人员分工表。2.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理论,开展理论研讨与交流。3.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技术人员及教师进行培训。4.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在家长、学生、教师中进行调查,掌握研究前的数据。5.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6年1月)1.开展研究与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相关资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要求指导教学。2.进行研究学科的课堂现场观摩、交流、总结。使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3.采取调查、测评等手段对课题研究过程各环节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有效的指导。4.对各课题进行专题研究。5.采取调查、测评等手段对课题研究过程各环节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有效的指导。6.对各课题进行专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2月)1.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能力进行系统评价(评价表),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科学的评3价。2.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3.整理课题研究档案和教育资源库。4.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测评,写出测评报告。5.汇编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推广研究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6.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报告。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果分析总结。③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课件集合。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4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4.研究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根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无缝接合,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教育意义。其整合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入:①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认识主体的作用②利用计算机超文本的特点,灵活性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地组织与管理,方便师生摄取信息。③利用计算机网络特性,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④利用因特网网络平台,架设学校课程整合资源和学校资源网站,进行网络社区的教育与辅导,开展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创新价值和现实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1.研究应用价值①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学科优化整合,构建技术路线,使其更符合学科教学中的认知规律。②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专业和技术协调发展的教师队伍实现科学的教育手段和学科教学设计的相互融洽。③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建立丰富、功能强大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资源库,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2.创新之处①老师能运用信息技术,在教中创,创中教,为教师的全面转型奠定基础。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的成员要积极围绕课题方案展开研究,就课堂教学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5②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在学中创,创中学,为信息社会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搜寻学习资源,并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和加工,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运用与课程整合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友好合作,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创造性学习。研究存在的问题: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和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才能选择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一)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信息技术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简单“凑合”。(二)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专家设计开发的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与一线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而大多数教师自身又缺乏开发资源的条件。(三)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家庭条件的限制,学校条件同样发展不均衡,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搜集、甄别、提取学习资源的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四)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网络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五)探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修改和完善。(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项目负责人签字:年月日6三、有关方面意见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结项评审意见专家组评审意见组长签字:年月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
本文标题:课题结项审批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5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