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财务预警模型之建构(PPT 73页)(1)
报告人:昆山科技大学企业管理系欧阳豪南台科技大学财务金融所许溪南教授南台科技大学财务金融所陈庆芳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财务预警模型之建构CorporateGovernance,EarningsManagement,andtheConstructionofFinancialWarningModels摘要-1文献上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构,主要采用会计报表上之比率变量,本文旨在探讨会计比率、公司治理变量及盈余管理指针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机率之预测能力。本研究财务危机的样本为66家,财务正常公司的样本为132家,样本期间为1998年至2004年。本文分别建构七种财务预警模型,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会计比率、公司治理变量及盈余管理指针组成之各种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机率之预测能力。摘要-2研究结果显示,以AUC衡量指标而言,由会计信息、公司治理及盈余管理指针所建构的财务预警模型比其他模型具有最高的模型配适力与最佳的预测正确率,对财务危机预测正确机率分别为前一年为95.2%,前二年为84.1%,前三年为71.4%。本文的发现对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构,具有重要的贡献与启示。关键词: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财务预警模型(thefinancialearlywarningmodel)、受试者作业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ionalCharacteristicCurve)壹、绪论-1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来年国内股票市场频传地雷股事件,使得金融机构及投资大众损失惨重。对于此种现象,国内外学者也相继发展财务预警模型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之发生。目前国内由证交所及柜买中心已在2002年10月发布「上市上柜公司治理实务守则」,上市上柜公司应依保障股东权益、强化董事会职能、发挥监察人功能、尊重利害关系人权益及提升信息透明度之原则建立公司治理制度。壹、绪论-2台湾自2006年底爆发之「力霸集团」掏空案以及2004年起上市公司如博达、宏达科、皇统、讯碟、升技等公司陆续爆发财务危机,这些公司的共通点就是管理当局利用盈余操纵,虚列应收帐款来向金融机构融资,利用虚设公司的假买卖真掏空公司资产来图利自己,并且大部分公司在发生危机前的财务报表都有不实的嫌疑(用来掩饰资金被挪用与巨额的投资损失)。这些事件,不仅造成整体股市价格大幅下跌,成交量大幅下降,使得证券市场筹资的功能也随之萎缩,更让投资人对公司财务报表与查账会计师的独立性失去信心,增加投资者与公司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过去,也有学者探讨有关公司治理变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但对于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许多文献则只从财务报表的信息(包括财务绩效与会计师查核意见),来分析建立预警模型。壹、绪论-3有鉴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变量对财务危机的关联性,本文主要目的为从盈余管理指标、公司治理与财务信息的角度,针对国内这些发生因财务危机而导致经营权移转或下市(柜)之公司,与相同产业没有发生财务危机之公司分群相比较,来分析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壹、绪论-4研究结果显示,在财务危机公司预测正确率方面,由会计信息、公司治理及盈余管理指针所建构的财务预警模型有最佳的预测正确率。本文的发现对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构,具有重要的贡献与启示。壹、绪论-5贰、文献回顾一、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为「财报提供者基于某种经济上的动机,利用其对损益承认的自由裁量权,而企图控制盈余的结果。」亦即,企业管理当局基于企业整体利益或其经理人自身利益之考虑,运用某些方法或程序介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控制会计盈余,以达成其所预定之盈余目标的行为,称为盈余操纵(EarningsManipulation)。Healy(1985)是第一位以应计项目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学者,他将总应计项目定义为本期纯益与营业活动之现金流量之差额,再以当期之期末总资产加以平减,并将总应计项目再细分为裁决性应计项目(DiscretionaryAccruals)与非裁决性应计项目(NondiscretionaryAccruals)。Gilson(1989)主张经理人在公司面临财务困难时,将导致薪酬降低与职位更迭等损失。当公司负债比率愈高,为避免发生财务危机,管理者有调高公司盈余的诱因,此外为了避免财务困难所导致之契约重新协商,并降低公司负担,管理者有诱因降低公司的盈余。由于财务报表用户与企业管理当局间存有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对信息结构之了解远超过用户,因而常会偏向自利的考虑,利用任何可以自由裁量之方式,发布对自己有利之财务信息。财务危机发生前国内管理当局可能有从事盈余管理之行为。二、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公司治理的发展到JensenandMeckling(1976)的代理问题趋于确定,JensenandMeckling将公司的股东分为两类:一为公司内部股东,即持有公司股票的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阶主管。另一为公司外部股东,通常,公司可透过增加内部股东的持股,则高阶管理者因特权消费由自身承担的损失比例愈大,因此,高阶管理者会减少使公司价值有损失之行为,使其与外部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或是增加外部股东的持股,以提高其监督高阶主管的诱因,亦即主张股权愈集中,对企业价值愈有正面提升作用。在董事会特性方面,Fama(1980)及FamaandJensen(1983)认为若董事兼职公司之内部管理人员,则对董事会当然会有影响力,因为内部董事可透过对内部相互监督其他管理人员之机制,获取有关公司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而当拥有这些信息的内部董事列席于董事会上,将是监督控制决策之有效机制。而财务危机发生之成因,大体可分为牵涉管理舞弊或道德危机以及企业失败兩种,其中又以前者为多。危机公司之内外部监督机制,如监察人及会计师均无法适时地发挥功效。从文献可知公司治理对企业的经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否有彻底去执行,从财务危机公司与正常公司就可以看出端倪,所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促进股东、董监事和管理当局三赢的局面。在国内,陈肇荣(1983)与戚务君(1991)利用Beaver(1966)的单变量分析和Altman(1968)的多变量分析使用会计变量建构财务预警模型并预测财务危机机率;陈莉莉(1994)、陈凤仪(1995)、熊大中(2000)、及谢智安(2003)等皆使用会计信息变量来建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利用罗吉式回归方法预测财务危机机率。但只有熊大中(2000)使用公司治理变量,却没有加入盈余管理变量。熊大中(2000)使用公司治理变量,却没有加入盈余管理变量,实证结果发现,董监持股比率低或质押比例愈高,愈容易发生财务危机事件,进一步之分析亦显示,当董监持股比例愈高,公司经营绩效愈佳,监督的机制愈能发挥,减少代理问题,降低财务危机的发生机率。故本研究尝试以会计信息变量加入公司治理变量和盈余管理指针变量来建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观察是否能增加其财务危机预测机率。文献汇整表:一、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1学者文献提出之观点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为「财报提供者基于某种经济上的动机,利用其对损益承认的自由裁量权,而企图控制盈余的结果。」Healy(1985)第一位以应计项目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学者,他将总应计项目定义为本期纯益与营业活动之现金流量之差额,再以当期之期末总资产加以平减,并将总应计项目再细分为裁决性应计项目(DiscretionaryAccruals)与非裁决性应计项目(NondiscretionaryAccruals)。Gilson(1989)主张经理人在公司面临财务困难时,将导致薪酬降低与职位更迭等损失。文献汇整表:一、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2学者文献提出之观点DeAngelo(1986)探讨1973-1982年期间公司在管理买下(managementbuyout)前,管理当局是否利用应计项目之调整,刻意减少或低估公司的会计盈余,企图使公司股票之市价降低,以降低收购价格,减少收购成本。DeAngelo,DeAngelo,andSkinner(1994)探讨在1980-1985年间受到债务契约限制之财务危机公司,管理当局是否会因此而调高应计项目,以降低债务契约所带來的外在压力。文献汇整表:一、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3Dechow,Sloan,andSweeney(1995)系针对Jones(1991)所发展之检测模型作修正。Dechowetal.认为Jones模型中将应收帐款亦列入非裁决性应计项目中,欠缺合理性,因为实务上管理当局常以销货收入认列的时点不同,來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也有学者主张探讨盈余管理时,应从管理者的诱因方面着手,例如公司面临现金增资(Teoh,Welch,andWong,1998)、初次公开发行上市(Aharony,1993)、融资举债与公司发生财务困难(DeAngelo,DeAngelo,andSkinner,1994;陈锦村与叶雅熏,2002)等。文献汇整表:二、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2学者文献提出之观点YehandLee(2002)以成立投资公司家数与控制股东股票质押比率来衡量控制股东投入股市之比重,且从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组成发展出衡量经营的利益效果与财富侵占效果的指标。Weisbach(1988)亦认为公司盈余下降时,将导致董事会撤换执行长。因此,高阶管理者有可能管理盈余,以掩饰公司财务窘境,以避免遭受撤换。Kasznik(1999)与林婵娟,洪樱芬与薛敏正(1995)研究指出公司处于财务艰困状况或另有所图时,可能引发高阶管理者操纵盈余以掩饰其财务困境,此时盈余管理行为将会暴增。文献汇整表:一、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4学者文献提出之观点沈维民(1997)则以选用有利之会计方法与应计项目认列方式来综合考虑高阶管理者的盈余操弄行为,其衡量高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代理指针包括应收帐款及票据备抵呆账提列比率、存货备抵跌价损失、固定资产折旧提列比率与退休金费用提列比率等四项。李建然(2000)提出符合分析师预期亦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但台湾分析师预测上在萌芽起步阶段,市场上并未给予太大重视,而强制性财务预测只有特定公司在做,并非普遍存在。文献汇整表:一、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5学者文献提出之观点林婵娟、薛敏正、苏逸颖(2002)指出出售长期性固定资产、从事投资、改变会计方法,以及调整应计项目等均是盈余管理的方式之一,但高阶管理者出售长期性固定资产或从事投资,亦可能是基于市场行情或是经营效率的考虑,不必然一定是意图以非营业项目来进行盈余平稳。沈维民(1997)则以选用有利之会计方法与应计项目认列方式来综合考虑高阶管理者的盈余操弄行为,其衡量高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代理指针包括应收帐款及票据备抵呆账提列比率、存货备抵跌价损失、固定资产折旧提列比率与退休金费用提列比率等四项。文献汇整表:二、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1学者文献提出之观点Fama(1980)及FamaandJensen(1983)认为若董事兼职公司之内部管理人员,则对董事会当然会有影响力,因为内部董事可透过对内部相互监督其他管理人员之机制,获取有关公司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而当拥有这些信息的内部董事列席于董事会上,将是监督控制决策之有效机制。Shen,Chung-Hua,andH.L.Chih(2005)管理者不当的行为会使公司财务绩效恶化,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在经济不景气或产业结构愈趋竞争下,将提高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说明了银行业之盈余管理,超过48个样本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银行有发现管理他们的盈余。文献汇整表:二、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财务危机-1学者文献提出之观点林婵娟、官心怡(1996)法律上更严格的执行,直觉地可能导致较强的盈余管理。但是,这个作用只出现在低所国家和不是在高所得国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预测是一重要的攸关信息,有些公司愿意揭
本文标题: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财务预警模型之建构(PPT 73页)(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