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一、概念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变态反应(Allergy)过敏反应(Anaphylacticreaction)是指机体在受到刺激的时候发生的一类引起组织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的特殊免疫应答。二、分类Ⅰ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临床特点(1)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2)速发速止,多为功能性紊乱。(3)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速发型超敏反应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一)抗原呼吸道-----花粉、尘螨、霉菌和化学物质等。消化道-----鱼、虾、肉、蛋、海产品和牛奶等。皮肤-------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人工注射---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二)抗体---IgE(三)IgEFc段受体(FcεR)FcεRI:高亲和力。表达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FcεRII:低亲和力。脱颗粒IgEFceRI变应原炎症反应毛细管扩张、通透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Ca2+生物活性介质FcεRⅠ交联交联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肾上腺素(β-受体激活剂)茶碱类促进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酯酶ATPcAMP5’AMP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肾上腺素和茶碱类对cAMP的影响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链球菌使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改变补体、ADCC及吞噬细胞参与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形成Ag-Ab复合物肾小球基底膜损伤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机制(五)肺出血—肾炎综合症(Goodpasture’sdisease)1.临床特点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2.发生机制肺泡基底膜抗原改变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产生IgG类抗体肺泡基底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共同抗原肾、肺组织损伤甲状腺素TSH垂体TSH受体甲状腺上皮细胞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抗自身受体的抗体介导对靶细胞的刺激正常状态抗TSH受体的抗体TSH受体TSH——刺激型超敏反应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甲状腺亢进TS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七)重症肌无力对靶细胞的抑制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概念: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IgM类)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胞的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1.补体的作用C3a、C5a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C3a、C5a炎性介质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释放溶酶体酶(包括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和弹力纤维酶)水解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受体结合3.血小板的作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局部缺血、坏死释放血管活性胺水肿组织损伤特点血管扩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及血栓为特征的血管炎MAC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Arthus反应马血清家兔2.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胰岛素糖尿病人局部出现红肿。(2)过敏性肺炎皮下多次注射局部多次注射局部红肿、出血及坏死。免疫复合物在SLE患者皮下沉积RA患者手指关节实质性损伤RA患者膝关节滑膜皱折感谢上帝给了我一双好用的手!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也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或称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特点:迟发、细胞介导(T细胞)不能通过血清转移,只能通过T细胞转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由CD4+Th1、CD8+CTL细胞介导*CD4+Th1细胞再次与APC表面相应抗原作用→释放趋化因子、IFN-γ、IL-2、IL-3和GM-CSF等→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损伤*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靶细胞凋亡一、迟发型超敏反应类型(四种)1.Jones-Mote反应可溶性抗原免疫,再次免疫24小时后出现红肿,嗜碱性粒细胞浸润。2.接触性超敏反应接触过敏原后接触部位发生皮肤湿疹。48小时发病。过敏原多为半抗原药物,接触细胞后成为完全抗原,T细胞识别这些抗原被致敏。85%的化合物能与表皮细胞结合。3.结核菌素型超敏反应结核过滤液注射感染结核杆菌动物,诱发炎症反应,实质是结核杆菌的胞外分泌蛋白混合物。4.肉芽肿超敏反应最重要的一类。巨噬细胞吞食后病原体不死,持续在细胞内生存,结果在上皮细胞内形成肉芽肿。结核结核菌素试验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结膜皮肤炎得到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类型ⅠⅡⅢⅣAbIgEIgG,IgMIgG,IgM-补体-++-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MφNK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Th1CTLMφ超敏反应的特点1.I、Ⅱ和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2.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四型超敏反应与临床疾病临床疾病的机制非常复杂:混合型,以一型或两型为主抗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使用方式不同,超敏反应类型不同同一疾病过程:几种类型超敏反应共参与思考题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机制
本文标题:第十章-超敏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6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