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备课组2012.2.2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基础知识】▲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形成)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的繁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建立和灭亡:公元前年建立。西周末年,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内容:周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等分别授予、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作用: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宗法制1.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2.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3.最大特点:4.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总结与升华】(1)分封制是周王通过分封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王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用以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一宗法制为核心,二者,共同构成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百家姓的编排、修订家谱、各地宗祠、家庙以及今天民间存在的尊总敬祖、认宗敬祖、祭祀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体现和历史遗存。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政治前提——秦的统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封建社会)高三历史备课组2012.2.20-2-1.概念辨析: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2.根源:3.演变过程:(1)萌芽于战国时期:A理论:法家思想B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2)中央官制的演变:秦:首创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权力,体现出基本特征是。(本质是君主专制)中央实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工明确,分管行政、监察、军事。联系: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评价秦始皇?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交通:评价:西汉:汉代中央设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人,让其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内容了解)隋唐: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隋唐完善形成了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掌,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掌,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运作程序是中书省(决策、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制约,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唐太宗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了贞观之治出现?政治:经济:刑法: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政策:明清: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得以强化;设立内阁,同样只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答批大臣奏章的票拟权。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也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首辅权力很大,但并非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清朝沿用明制,入关以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增设军机处,都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军机处设立最初目的:及时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起初称军机房,不久改名为军机处。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特点: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评价: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③密折制:雍正帝还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高三历史备课组2012.2.20-3-【总结与升华】(1)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独裁的特点,这种体制延续两千多年,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中结束。(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的两对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中期,其积极作用占主要方面,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占主要方面。(3)地方官制的演变过程先秦:分封制——西周为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而实施,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秦朝:郡县制——由皇帝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地方,取代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也是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①由来: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③作用:郡县制的推行使中央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郡县制推行也是我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比较: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西汉: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威胁中央集权问题的出现,经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王国问题得以解决,中央集权加强。巩固汉朝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元朝:元朝实行制度,设,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等地区。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总结与升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总的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促进民族融合。消极作用: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来回答。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这一切都极大地防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1.世官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2.察举制: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举孝廉成为两汉选官的主要途径。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保护士族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门第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4.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开始实施,唐完善之。这一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选官范围,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官员的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制了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总结与升华】古代的选官制度与用人制度,关系一个王朝的治乱兴衰,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察举制、科举制等选官制度,曾对选拔人才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比较成熟的选官制度,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都科举制的具体实施操作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始终维持,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做法被近代西方许多国家所采用,对今天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着很深的影响。【经典习题】1.(2012年1月惠州调研12题)《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制度A.分封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2012年1月珠海市一模12题)《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3.(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1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高三历史备课组2012.2.20-4-4.(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1题)“(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5.(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1题)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6.(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2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
本文标题: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