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论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及其培养
论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及其培养摘要:教育哲学是一门不断地用哲学思维方法对教育实践及其已有教育实践理论进行审问、慎思、明辨、重构和致用的学问。增强教育哲学这门学科的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从而构建出并守护住教育乌托邦——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是教育哲学的使命。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的培养正需要理想的教育哲学的实现。关键词:教育哲学教师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化教师的教育哲学是教育哲学体系中富有生命力的生成点之一,它旨在以普通教师的“教育观”阐述深刻的教育哲理,弘扬教育理念,开启教师应有的教育明智。普通教师的“教育观”是大众化的教育观。大众化是当代教育哲学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强烈呼唤,但大众化要求是深入浅出,既要能“深入”,又要能“浅出”,这是一种双重的高要求。本文试图从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内涵、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培养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达到或接近这一双重要求。一、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内涵解析教师是教育使命的直接承担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思考,将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及其学生的未来。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认为:“个人的哲学理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惟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们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理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1]这一观点,凸显了教育哲学对于教育者尤其对于教师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教育哲学为工具和手段来对教育进行一种更深层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哲学成为教师教育行为和教师成长的智慧之源。尽管如此,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哲学的重要性仍然未能在教师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多数人认为教育哲学是理论工作者的事,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多大关系,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教师成长中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尚未明显地显示出来。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教师认为教育哲学与个人的生活、工作无甚关系。无怪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石中英教授呼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的精神资源”[2]。因此,将教育哲学同教师的工作﹑生活与事业及其内在修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发挥教育哲学应有功能的一个突破口。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辩证思维,以教育领域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揭示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教育观,又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它从超越的角度来回答“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教育”之类的元问题,为教育提供一种独特的理解方式。教师要能够从超越的角度对教育予以独特的理解,就必须要具有相应的教育哲学理念。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是教师探讨教育领域诸方面问题的指导思想,它是由教育哲学知识、教育哲学观念、教育哲学信念、教育哲学认知能力、个性化教育智慧等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系。这些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或缺。在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体系中,教育哲学知识是基础,是根基;教育哲学观念是引导;教育哲学信念是关键;教育哲学认知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是灵魂。1.教育哲学知识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基础与根基教育哲学知识就是人们运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对于各门教育学科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而形成的认识成果,诸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成果。这些成果超越了具体的教育学科层次,从“元”的角度对教育领域若干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进行高屋建瓴的概括和总结,充分展示着人类的教育智慧水平。教育哲学知识是以系统化的理论形态为存在的主体,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对于教育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和提高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根基所在。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才能使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2.教育哲学观念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引导因素教育哲学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本质、教育价值、教育领域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总体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看法和观念,包括教育的育人观、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等。如“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怀和独立意义;追求完美人格,提倡五育并举;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就是蔡元培的教育哲学观念。[3]这些教育哲学观念,引导着蔡元培先生的办学道路并创造了北大的传世校风。教育哲学观念以教育思想为依托,对教师认识和理解教育起着引导性作用,是形成和提高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精神要素。3.教育哲学信念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关键要素教育信念指得到人们内心确认和坚信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教育理论等。从信念的主体角度看,教育信念包括教育管理者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育信念、学生的教育信念、公众的教育信念等等。教师的教育哲学信念是指在对教育的深化认识和理解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个性化的对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的确认和坚信。教育哲学信念深刻地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之“真”的追求及其坚定的科学精神,是形成教师自我批判能力的内在依据。它会促使教师主动而且自觉地将自身所从事的事业由平凡升华为崇高,因而它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关键要素。4.教育哲学认知能力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决定性要素教育哲学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在运用哲学思维对各门教育学科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活动中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教育知识的假设能力、对教育寻根究底的追问能力、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与发现的能力、对认知活动的整体驾驭能力、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等。其中,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核心。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又叫反思能力。反思性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思维特征。教育哲学就是要对教育事件、教育生活、教育问题寻根究底地反思。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保证成功地达到预期目标,而将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筹谋与调控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可划分为: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的预见能力;对自己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督、评价和反馈的能力;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些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高低,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直接的决定性要素。5.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灵魂教师拥有的智慧,主要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与教师角色密切关联的教育智慧。所谓智慧个性,是指由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特有的、个性化的智慧特征。从构成上看,智慧个性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智力优势以及人生激情的完美结合,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财富。人格魅力是智慧个性中的“主板”;智力优势是智慧个性中的“处理器”;人生激情是智慧个性中引导人们忘我奋斗、勤奋探索、开创事业的原动力。由此,我们把具有个性风格的运筹和驾驭教育活动的方式称为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教师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是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灵魂,这是由教育哲学的本质决定的。哲学是“智慧之学”,教育哲学继承了哲学为智慧之学的本性,它以追求启迪人类教育智慧,确立教育价值取向,指点教育迷津为己任,促使在教师反思教育行为、沉思教育明智、汲取人类全部教育智慧活动中生成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教师拥有教育智慧,就会以师生最少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纵上所述,教育哲学理念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哲学理念包括教育哲学知识、教育哲学观念、教育哲学信念、教育哲学认知能力、个性化教育智慧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结构而成为的一个有机体系。探讨教师教育哲学理念及其结构,是促使教师生成和提高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基础,也是将教育哲学与教师内在修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培养途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所以,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构建,既要考虑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又要关照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树立现代的教师教育哲学理念(1)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是确立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开端。教师专业成长在职前阶段即已开始,这一阶段具有明显的专业定向性质,对培养教师教育哲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拉莫斯指出:“如果师范教育只关注专业角色中的智能培养,而不把道德精神的培养作为主要的和本质的部分,那么,师范生就没有领悟教师专业的全部含义,这种师范教育是残缺的,应当把师范生严格的道德陶冶和精神培养当作师范生教育的重要方面。”[4]在师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师范生的哲学精神培养,首先要考虑实行单独招生制度并对考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特质测验,保证每个师范生具备做教师的初步精神素质。其次,师范院校要处理好一般课程、专业课程与专门学科课程的关系。目前,尤其要加强教育哲学课程,不仅要加强这类课程的课时比重,而且要拓展内容,使教师对教育哲学形成深刻的认识,强化他们献身教育的志趣。再次,师范院校要狠抓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个教师具有强烈的坚定的教育哲学理念,如果“教师之师”缺乏应具备的教育哲学理念,师范生对教师专业会产生“如此而已”的印象,这对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2)重塑教师形象,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当今时代需求教师的角色实现全面的转换,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也已大大改变,“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实质上就是从过去那种非专业化和半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具有专业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师。”[5]曾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李建勋教授50多年前就反复强调说:“教育已随社会之进步而成为专业,非曾受专业训练者,不能服务于教育界。”[6]教育活动已由简单而趋于复杂,教育学术已由粗浅趋于专精。纯经验的教育方法已不能解决极复杂的教育问题,而有赖于科学的专业教育。因此,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在学科方面是一位“学者”;在教育方面是一位“专家”;在思想方面是一位“哲人”;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应该不仅是优秀的教育人员,也应该是教学、教育问题的“研究者”和“反思者”。2.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促进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形成教师教育体制一体化是当今中国教师教育发展中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模式,也是我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建设一体化教师教育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切不可一蹴而就,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1)教师教育哲学理念培养目标的一体化。培养目标一体化是分职前、入职、在职三个不同阶段实现的,各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制定出各自教育哲学的阶段目标,并使其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为实现教育哲学总目标服务。职前教育的任务侧重于学习哲学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以及教育学科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进行初步的实践,形成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上岗培训是将职前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在职教育应通过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反思,使教师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并向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2)教育哲学研究和实践一体化。教育哲学研究和实践一体化即建立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其方式是高等学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平等合作,相互交流,将高等学校教师的哲学理念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经过反思与建构,提高教师教育哲学化水平。大学教师走进中小学,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小学教师扎根实践,吸纳高校的教育文化,通过两种文化的合作创造新的教育文化。教师教育哲学理念的培养,有赖于每一位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提高。要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都应用到实践中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持续的追问和反思,努力让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者。参考文献[1]刘庆昌.我的教育哲学观.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87.[2]石中英.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精神资源.中国教育报,2004-05-20.[3]刘静.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首都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中小学管理,1997(4).[5]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6]许椿生.李建勋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
本文标题:论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及其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0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