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公路分级的主要依据公路分级的主要依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2,计算行车速度,交通量,交通能力,行车密度。计算行车速度: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使的最大数度.交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来往的实际汽车数。交通能力:车辆在正常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并保证行车舒适,车流无阻碍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行车密度:在固定时间内(一般以平均昼夜计算)在一定长度路段上的车辆数量。3,平面线形组成。平面线形组成:1)平面线形要素2)直线3)圆曲线4)缓和曲线4,三种圆曲线最小半径.三种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及其作用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R=变量(∞→R圆)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提高线形连续性和平顺性,符合汽车转向行驶时的自然轨迹。缓和曲线的作用:1)线形缓和,2)行车缓和,3)超高和加宽缓和。或1.使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提高线形连续性和平顺性;2.符合汽车转向行驶时的自然轨迹;3.实现超高和加宽逐渐变化。6,缓和曲线的取值应考虑的因素缓和曲线的取值应考虑的因素:1)大于最小值(标准规定)2)根据超高渐变率计算3)加宽所需长度。10,超高的理由,定义,超高方式,超高值的计算超高的理由:超高的定义: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使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超高方式:1)无中间带的公路2)有中间带的公路3)分离式公路11,加宽的理由,定义,超高方式,加宽值的计算加宽的理由:加宽的定义: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使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加宽方式:1)按直线比例变化2)切线法3)插入高次抛物线的方法12,视距的定义,种类。视距的定义:指从车道中心线上1.2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视距的种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视距。13,平面线形分类。平面线形分类:简单型曲线,基本型曲线,凸型曲线,S型曲线,C型曲线,复合型曲线,复曲线,回头曲线。14,纵坡基本概念(坡度,坡长)最大坡长,最小坡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平均纵坡,合成坡度,限制理由。纵坡坡度:道路中线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计)称为纵坡或坡度。纵坡坡长:坡段起止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坡长。最大坡长限制理由:长距离大坡对行车不利。持续上坡易使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持续下坡刹车频繁危及安全。最小坡长限制理由:坡长过短,行车频繁颠簸;坡差较大时易造成视线中断;不易设置竖曲线。最大纵坡:合成坡度:在平曲线路段,由路线纵坡和超高横坡合成的路面实际流水坡。19纵断面设计步骤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坡5)核对6)定坡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20,控制点,经济点的意义控制点的意义:指影响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经济点的意义:参考性的控制点为经济点。21,用地范围,建筑界限。用地范围:(1)定义:为修建和养护道路及沿线设施所需要的地面平面面积。(2)公路用地范围的划定1).新建公路:填方坡脚或排水沟外缘以外不小于1米;挖方坡顶或截水沟外缘不小于1米。2).改建公路:未进行路基改动部分保持原有用地范围,改动部分参照新建公路。(3)城市道路用地:由红线界定。红线指划分道路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分界控制线。有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建筑界限:为保证行车行人安全,规定路、桥、隧道在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侵入的空间界限。由净高和净宽组成。22,各部作用:碎落台,截水沟,排水沟,边沟,路肩,路拱,中间带,边坡(挖方,填方),路堑,路堤。碎落台:截水沟:排水沟:边沟:边沟是沿路基两侧布置的纵向排水沟,设置于挖方和低填方路段,;路面和边坡水汇集到边沟内后,通过跌水井或急流槽引到桥涵进出口处或通过排水沟引到路堤坡脚以外,排离路基。路肩:路拱:中间带:边坡(挖方,填方):路堑:路堤:23,横断面设计步骤1).点绘各桩号横断面地面线;常用比例为1:200;2).抄写填挖值、路基宽等数据;3).确定边坡坡度及边沟尺寸;4).戴帽子,即绘制横断面设计线;5).计算填挖面积并填写。25,横断面填挖面积计算方法1)积距法2)坐标法26,土石方计算方法1)平均断面法2)棱台法28,土石方调配的一般要求1).先横向,后纵向;2).力求经济,就近调运;3).妥善处理废方,避免水土流失;4).不作跨河、跨深沟调运;5).可以以石代土,不可以土代石29,闭合核算:1).填方=本桩利用+填缺2).挖方=本桩利用+挖余3).借方=填缺-远运利用4).废方=挖余-远运利用5).挖方+借方=填方+废方30,公路选线基本方法及步骤(1)一般方法:1)实地选线2)纸上选线3)自动化选线(2)一般步骤:1)全面布局2)逐段安排3)具体定线31,基于地形地貌的公路选线分类及要点
本文标题:公路分级的主要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1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