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初高中语文衔接比较研究
初高中语文衔接比较研究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不同初高中的教育任务不同。初中是义务教育,教学任务重在全体性、基础性,高中重在基础性和选择性,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初高中的课程目标表述是不相同的。1、虽然在育人功能、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有序开放的语文课程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细节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初中目标在解说实践性上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初中课标突出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初中语文知识重在有序、有用、有效上。初中考纲根据课标的原则而来。我们在02、03、04山西省中考试题中发现了在语境中考查语法知识的零零碎碎的几个小题。我们在高考题中见到了辨析语病这样明确表述考查语法的试题,在阅读理解中有些句子借助语法知识就能很快理解句意。高中的要求一下子提升了起来,造成学生的不适应。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学生学习及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课标中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初中语文的基本语文素养,重在基础。高中课标用“继续”二字强调语文素养培养的一致性,但是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是感受鉴赏、积累整合、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尤其在应用、审美、探究上专门提出了要求。总之高中课标不仅提出了目标而且具体指出了达到目标的方法以及个性培养上达到的目的。详尽而切实,远远超出了初中阶段的一般性目标追求。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高中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知识能力(应用审美探究)思维能力,人格培养个性发展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高中语文教育在注重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共同价值的同时,注重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初高中教材的比较以人教版的初高中教材比较说明学生出现不适应的原因。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的要求差异较大。义务教育阶段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淡化处理。虽然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写有“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但在后面的“教学建议”中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在“评价建议”中也明确说明“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教学建议中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初中的语法、修辞知识分别列述在每册书的后面。例如语法知识在高中阶段虽然在教材中没有单独罗列出来,但是高中阶段的许多知识点教学则离不开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提出“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选修中这样要求:《语言文字应用》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课程目标感受·鉴赏》的表述中: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以上要求都离不开语法修辞的知识。何况高考语文试题中一个经典的提醒--辨析语病、仿写,更是离不开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二、文言文的教育比较(课标对文言知识的要求差异较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建议”中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高中对文言知识的要求则很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教科书共有五个模块,课文80篇,其中古诗文有32篇,占40%,相对于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难度较大,离开了文言词法、句法知识,解读起来难度非常大。(教材选编的比较。初中选编古文45篇、段。高中共有篇。以9年级与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9年级篇目有陈涉世家(司马迁)、唐雎不辱使命(刘向)、隆中对(陈寿)、出师表(诸葛亮)公输《墨子》、《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孟子》、《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愚公移山《列子》。分析这些篇目发现先秦作品比较多,叙事性质的占比为66.7%其他为议论性质的,小片段居多。高一文言教材是烛之武退秦师《左转》、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史记》。比较来看模块一传记占了主要地位,初中已经打好了基础从理论上看似乎不构成断层,实际上第一篇虽说是记叙性的但侧重在讲理,并且此可出现了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特殊句式,有一定的难度。荆轲和鸿门虽是记叙但篇幅过长,也不好学。。加上学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不融洽,上课速度快,学生感到不好学。(教材编排顺序的比较高中教材如果不依据文学的发展编排教材而是像初中一样按照难易程度编排教材或者是专题编排教材,文学的发展历史就得不到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以及辩证思想的培养可能不及这样清晰,也许这也是专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以上是初高中语文差异的原因分析。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个桥梁联系起初高中语文教育。3、诗歌教育的比较初高中课标关于诗歌教育的比较初中课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附录了7--9年级背诵篇目60篇。初中7--9年级目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初中阶段对诗歌的要求重在理解基本内容、注重感悟积累,提高品位。评价重在记诵和积累。初中要求不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发展特点、符合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的特点。高中教育在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就指出加强语文的应用、审美、探究的培养。在课标中课标的理念,课程目标、选修建议、课程评价中从不同角度,反复提到审美教育。诗歌是审美培养的重要渠道。相比初中课标,诗歌的教育从目标、方法、途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具体要求。课标指出了诗歌的审美教育的功能。如高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课程目标感受·鉴赏》具体指出了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审美境界的高度--人文精神的建构。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必修课程阅读鉴赏》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教学建议阅读鉴赏》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课标《选修建议》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评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结合不同文体特征进行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以及动用有关资料阐发作品的能力。总之,高中诗歌教育相比初中来说,在诵读理解感悟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形象、情感、探索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理解人类社会生活,把握人类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体验、创造能力。培养想象力、审美力,提高审美趣味。4、对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淡化文体的意识。由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写作训练是编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的,没有相应具体的写作知识介绍和文体要求,而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又没有自己的写作训练体系,再加上新课改以来写作上“文体不限”的盛行,致使初中的写作教学越来越侧重内容情感的表达,无形中忽视了对文体意识的培养。高中则对文体要求较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目标中指出“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否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实际上,由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无文体意识,造成了许多初中毕业生并不能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三、中考、高考考纲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要求梯度过大细读《2O14年山西省中招学业考试语文考试范围与要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及(2014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语文》,不难发现,中考、高考语文考纲的命题依据都来自于各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考考察的内容为“积累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2014年山西中考试题对考试性质、课标的把握、对知识点的考查涵盖面广,考查得当。由于初中教育的特点,对运用的考察层次较低,能力考察大多是复现能力,并不是真正的应用迁移能力。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选文基本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约占试卷总分的l3.3%。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存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教学时的主要精力也放在课本上,重课内、轻课外,重举一、轻反三成了时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通病。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则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呈现为五个层级。重点在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考试的性质,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能力的要求都远非初中要求所能比的。三、初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同1、高中语文学习的高速度。初三要学习的科目有9门学科,高一学习的科目有15门。学生在初三阶段语文课每周安排6节,课文一学期24-25篇,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每周语文课4节。课文一学
本文标题:初高中语文衔接比较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3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