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册历史非选择题
1七年级下册历史非选择题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读隋朝大运河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地点当时的名称。(3分)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2)请分别写出A、B两段沟渠的名称(2分)A:永济渠;B:通济渠。(3)请说出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3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4)请说出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作用(3分)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唐太宗“以史为镜”,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魏征、房玄龄等,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2)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你有什么启发?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二:韩愈形容长安人口众多,写下“长安百万家”的诗句。——摘自教材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唐玄宗前期。(2)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稻米、粟米。(3)联系材料一、二,结合现实,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古代人口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现在人口的增长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可持续发展)。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2分)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3分)吐蕃(现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3分)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2分)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金城公主入藏。(2)材料中的“先皇帝”指的是谁?“先皇帝”时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历史事件?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3)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哪两家的关系?唐朝和吐蕃的关系。(4)这些事件带来了什么后果?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1)“唐风洋溢奈良城”说的是唐朝与哪国的关系?日本。(2)唐朝文化对这个国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你举出一些事例来说明?如: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造日本文字;社会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等。(3)唐朝时,这个国家也经常派出使者来中国学习,我们把这些人称为什么?遣唐使。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1)治世、盛世的局面;(2)经济发达;(3)对外交往活跃;(4)国内民族融合;(5)文化辉煌。请分别用一个事实证明材料序号代表的观点。(1)治世、盛世的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任答一项即可得分)(2)经济发达:学生可答出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成就。(任答一项即可得分)(3)对外交往活跃:学生可答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往来。(任答一项即可得分)(4)国内民族融合:学生可答出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南昭首领为云南王。(任答一项即可得分)(5)文化辉煌:学生可答出雕版印刷术、唐诗、书法、绘画、敦煌莫高窟。(任答一项即可得分)8.唐太宗告诫他的儿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一结论的?在他执政以后,为了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促使了什么局面的形成?(1)唐太宗把君民关系比做舟与水的关系。(2)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3)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4)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9.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怎样重用人才的?(3分)他们的这一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1分)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有什么启示?(1分)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等贤才,虚心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重用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相,重视重视地方吏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影响: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统治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答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也可得分。)启示: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们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重用人才。(学生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夫六国与秦皆诸候,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嘉祐集》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真宗。契丹族建立的辽。(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岁币。北宋每年送给辽的银、绢等钱物。澶渊之盟。(3)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3背景:宋军打退辽军,辽军请求议和;由于宋真宗害怕战事,主张议和。评述:对北宋而言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人民的赋税负担;但议和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稳定,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朝人?作者“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北宋人。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撤。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回答:(1)上述引文出自何处?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决心?(4分)材料引自《过零丁洋》。它表达了作者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2)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2分)作者是文天祥,生活在南宋末年(或宋元时代)。(3)作者的主要事迹是什么?(3分)组织军队抗击元军的进攻。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懂,毫厘不差,生死系矣”。请回答:(1)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时期发明的?叫什么?(2分)战国时的司南。(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什么时期?(1分)宋朝。(3)指南针于何时,经什么人之手传入欧洲?(2分)宋元时期的阿拉伯人。13.阅读下列材料:“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请回答:(1)“一代天骄”是指谁?铁木真。(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元朝。(3)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建立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重视农业生产;治理黄河;开通漕运和运河等。14.世祖皇皇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得中书省……——摘自《经世大典系录·官制》(1)材料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2)以上材料叙述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制度?这种统治制度叫什么?元朝。行省制度。(3)这一制度的影响如何?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4)与前代相比,该朝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西藏、台湾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15.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是重大的贡献。印刷术经济、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的发明促进了欧洲摧毁封建城堡的进程。16.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①汉族人民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④唐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7.简要说说明朝初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权?(1)明初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全国军4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2)成立了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组织,加强君主专制。(3)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4)实行削藩政策。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迴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1)材料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郑和七次下西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此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明成祖朱棣时期。(3)材料放映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请回答:(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明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启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强。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材料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材料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江浙地区棉纺织业的发达。(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4)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是什么关系?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1.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图5材料二:《醒世恒言》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俩口。他们有一张织机,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争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十几年后,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历史非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4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