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部分家畜家禽规模养殖一、规模养殖的概念:是指在具有一定规模畜禽饲养量和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所经营的畜牧养殖业;是小规模、大群体和工厂化养殖的综合称谓。(一)规模养殖的类型目前为止,我国规模养殖的类型主要由三种形式,即小规模、大群体和工厂化养殖。(二)规模养殖的意义规模养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规模养殖有利于实用技术的推广;规模养殖能降低生产成本;规模养殖能提高经济效益;规模养殖有利于产销一体化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规模经营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三)规模养殖坚持的原则1、规模养殖必须坚持适度规模的原则。一般的猪场以存栏生猪500头—2000头、最多3000头为宜。确实有条件和资本引进的可以办一些万头猪场。2、必须坚持农牧结合的原则。一是有利于解决畜牧业发展用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四是有利于消纳养殖场的排泄物。形成“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二、畜禽新品种介绍(一)猪新品种介绍:长白猪、大白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杜洛克猪等。(二)鸡新品种介绍:当前鸡的新品种主要有依沙鸡、海塞克斯鸡、海兰褐壳蛋鸡、海兰白壳蛋鸡、罗曼鸡、爱拨益加肉鸡、艾维因肉鸡等。(三)肉牛新品种介绍:当前肉牛的新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埃蒙特牛、秦川牛等。(四)肉羊新品种介绍:当前肉羊的新品种主要有萨福克羊、无角道赛特羊、布尔山羊等。三、规模养殖配套技术规模养殖配套技术简单的说就是“五良”配套技术,即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一)品种或品系配套畜禽品种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畜产品产量。例如,英国的罗斯褐壳蛋鸡72周龄入舍鸡产蛋275枚,而一般土种鸡或一些商品代鸡繁殖孵化的鸡年产蛋量却在120枚左右。标准化的品种,它必须具有本品种特征,在繁殖性能、产肉性能等方面相对一致,遗传性能稳定。在商品化肉用畜生产中则需要进行品种间或品系间杂交,利用杂种畜的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好等杂种优势来达到提高其生产水平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二)饲草料加工及全价日粮配套饲草料是畜禽生长和生产的基础,只有在正确的加工和科学的搭配情况下,畜禽才会得到全价营养并将生产最高水平发挥出来。畜禽全价日粮的搭配依据就是其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经过大量科学试验和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它是根据各类畜禽不同阶段每天维持需要和发展生产需要的消化能、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其他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来规定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饲草2料成分来配制符合饲养标准的全价饲料,以达到提高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一般来讲,饲草料成本要占畜禽饲养总成本的70%左右,所以饲草料的调制与加工配合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畜禽饲养成本的高低。(三)科学的饲养方法配套现代规模饲养不同于传统的分散经营,在饲养方法和方式上要追求科学;一是定时制,就是每天在什么时候喂畜禽,需要根据其畜禽不同要求规定具体饲喂时间,这样就可以提高畜禽条件发射的程度,增加食欲;二是定量或不定量制,就是根据畜禽不同生产用途和饲喂方式的选择,决定实行饲喂的方法,具体是实行定量饲喂还是实行不定量饲喂这要看畜禽生产的实际需要;三是注意饲喂方法,畜禽类别不同其思维方法有差异,要根据其类别决定饲喂方法是采用干喂好还是湿喂好,目前一般是干喂好。饲喂的顺序应该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四)现代化管理配套现代化管理是一门繁杂的系统学科。它包括许多方面,诸如畜禽的繁殖、保育、肥育、出栏,日粮的配合,产品的销售,市场的预测,环境控制,人力、财力的支配等等。不论哪一方面都要求经营者和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和达标,审时度势,方可使生产有条不紊地朝着有利的方向健康发展。(五)防疫程序配套防疫在畜禽规模饲养中异常重要,所以要制定严密的防疫卫生制度,严格操作执行,以确保畜禽群体健康。制定卫生防疫制度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常规卫生消毒,包括饲料、饮水、用具,畜禽舍等等;二是了解周围环境,不在疫区购买饲料或畜禽;三是定期防疫注射,尤其是春秋季防疫;四是注重传染病的隔离、消毒和处理,有效控制疫情;五是坚持畜禽群体观察制度,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六)基础设施配套基础设施是根据其饲养规模的大小程度来决定的,在修建时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和发展规模预测来决定修建规模的大小。其它一些用具和设备则视技术要求购置。(七)环境控制配套规模养殖的环境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所在的小环境和小气候控制,另一方面是大环境和周围环境的控制。小环境是影响畜禽生产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各种季节都需要有一个畜禽适应生长发育的温度和湿度,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不能超过卫生标准。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严冬冷季更加困难,所以要采取建暖棚等措施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大环境对规模养殖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主要是指环境污染的控制,例如粪便的处理,污水的处理和粉尘的处理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污染源,影响畜禽正常生产。四、健康养殖的10大举措(一)场址合适养殖场选址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和污染区,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厂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要求,不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腐败产物。3(二)环境舒适要注意通过排气、降尘、除噪等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养殖实践证明,网上养鸡容易造成胫部损伤和胸部囊肿,水泥地面养猪容易导致肢蹄病,铁丝笼养兔容易引起被毛损害。养殖场必须选择合适的圈舍和笼具,给动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三)营养平衡动物的日粮组成要多样,按需要配齐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要素。尽量不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防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内源性感染,防制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四)饲料安全饲料要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必须经过脱毒处理,还要控制用量。剩料要及时清理,防制腐败变质。禁止将各种生活泔水、生活垃圾饲喂畜禽。畜禽饲料中严禁使用各种违禁药物和添加剂,防制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五)预防病害指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合适的疫苗,为了增强免疫效果,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主要有脂质体、中草药等。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快速早期诊断疫病,也是健康养殖的技术保障。(六)谨慎消毒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对畜禽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前后不会给畜禽带来过大的应激。带畜消毒时,必须选用对皮肤粘膜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洗必泰、百度杀、畜禽安等;饮水消毒时,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钙等。奶牛场禁止使用符合酚类消毒剂。(七)善待动物在环境改造、畜栏设计、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畜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给予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使畜禽不受饥渴、不受伤害、无恐惧,让畜禽吃的舒服、住的舒服。(八)控制污染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有机物等,若直接排入外界,会严重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养殖场的恶臭气体也会使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养殖畜禽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还要注意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排泄物的污染。(九)制度规范确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证饲养员能按时观察畜禽并及时反馈信息;实施封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养殖场;建立兽药档案制度,确保使用的兽药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兽药,确保按规定使用兽药;落实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饲养管理人员身体健康,防制人畜共换传染病通过人体携带进场。(十)评估检测定期对畜禽群体进行健康检测,对环境条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认真查找安全隐患,4检查出已经携带病原的个体后,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和保健护理,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给畜禽一个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屏障。第二部分动物防疫基础知识一、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概念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4、动物防疫,把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称动物防疫。(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2、适宜的传染途径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宜的途径侵入到动物适宜的部位使动物感染。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的部位不适宜,也不能引起传染病。如破伤风必须是破伤风梭菌经外伤侵入动物体,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才能引起动物发病。3、动物对某种疫病具有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叫易感性。因此,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到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时才能引起疫病的发生。动物的易感性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如炭疽杆菌羊最易感染,感染后表现最急性死亡;牛马次之;而猪则表现慢性经过,临床很难发现;狗、猫易感性更低。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一致,个体营养状况差的动物,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4、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①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如每年早春季节,青黄不接,饲料缺乏,动物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寄生在牛羊胆管内的双腔吸虫迅速发育繁殖,对牛羊危害增强,易引起死亡。②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毒力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利于病毒的生存,易发生病毒性传染病。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蚊子能传播多种疫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受季节的影响,炎热的夏季传播的机会增多。(三)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①散发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发在形式发生,如破伤风。②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数量较多,范围不广,常限于一个地区(如县、乡内),如巴氏杆菌病。③流行性:发病数量多,在较短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几个省,如猪瘟。④大流行性:发病数量很多,范围非常广泛,可传播到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如口蹄疫。5⑤爆发:是指在某一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动物发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二、消毒技术(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不至于引起疾病的数量,一般以杀灭或清除率达到90%为合格。(二)、消毒的方法主要有:1、机械消毒法2、物理消毒法⑴日光消毒⑵紫外线消毒⑶干热消毒(4)焚烧消毒(5)煮沸消毒3.化学消毒法(1)喷洒消毒法(2)熏蒸消毒法(3)浸洗消毒法(4)浸泡消毒法4.生物消毒法(1)坑(堆)发酵法(2)沼气池发酵法(三)、常用消毒药品及其使用要点1.常用消毒药物常用消毒药物有碘制剂、氯制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来苏儿、龙胆紫、甲醛、复合酚(菌毒灭)、酒精、碘酊、碘伏、新洁尔灭等。2.常用消毒药物选择使用要点(1)强碱类消毒药:此类消毒药临床上常用的有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及草木灰等。消毒原理是,直接或间接以碱性物质破坏病原的蛋白质和核酸,扰乱其正常代谢。(2)氢氧化钠:极具腐蚀性,不宜以对纺织品和金属制品进行消毒,使用时要严格注意浓度,消毒后一定要用清水进行清洗,以免烧伤畜禽的蹄部或皮肤。可配成1%-3%浓度溶液喷洒消毒。用热水配制或在溶液中加入5%-10%的食盐,可提高消毒效果。(3)草木灰:主要是含有氢氧化钾,通常在雨水淋湿之后,能够渗透到地面,农村常用于对畜禽圈舍声地的消毒,既可做到清洁场地,又能有效地杀灭病原菌,既经济又实惠,缺点是对病毒效果不佳,一般配成20%-30%的溶液。(4)生石灰:常配成10%-20%的水溶液对畜禽饲养场的地板或墙壁进行消毒生产实践中常用在掩埋病死畜禽时先撒上生石灰粉,再盖上泥土,能够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5)强氧化性消毒药
本文标题:农户养殖技术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