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六中国古代制度㈠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军事制度等1、行政区划制度夏商九州:《尚书.禹贡》载: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后又兴起吴、越等。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汉:州、郡、县唐:道、郡、县宋:路、郡、县元:设“省”。(从此,有了“省”的名称)明清:省、府、县。(延续至今)2、职官制度(1)中央官职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秦代: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九卿(三公之下)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隋)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兵部:掌管全国军政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唐)沿用三省六部制。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变。(清)沿用三省六部制。(2)其他中央官职:史官:掌管国家图书典籍。(兰台令,秘书郎)太学教师:掌管祭酒,博士,助教。翰林学士:翰林是进士经殿试选拔者。无实权的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文学侍从,陪读。唐玄宗始设,唐以后,宰相非翰林学士出身则为人轻视。翰林学士在唐代不是正官,在宋代成为正官。(3)地方官职:省级:地方大员,独掌一方军政大权。“省”在各朝的称呼不同,故官称也不同。如:郡守、节度使、转运使、巡抚、省长。郡级:省之下,县之上的官员,由朝廷委派。称呼:太守,刺史,知州,知府县级:最基层的国家政权,自秦始皇起,至今未变。称呼:县令,知县,(元)县尹,民国后至今称县长。3、称号制度:我国古代称号制度包括年号,谥号,庙号,以及避讳等内容(1)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每次新皇帝登基,均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产生时间始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终于清宣统(1909年)数量:中国历史上各种年号约600多个年号。著名的年号,如:建安,贞观,永乐,康熙。(2)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①产生时间:赠谥始于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姬旦(鸡蛋同音)即周公,故又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②使用范围:帝王,诸侯,大臣,立奇功之人等③谥法类别:美谥(褒义)文,武,神,烈,昭,庄,纯,等等平谥(中性)怀,献,闵,哀,悼,康,玄,等等恶谥(贬义)暴,炀,昏,厉,幽,灵,等等(元朝后取消恶谥)变谥:谥号一般不变,但也有后来加谥,改谥,夺谥之事私谥:非朝廷所谥,多为弟子对老师,乡民对乡里尊者,宗族内部(3)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世宗(祖祖宗宗)(4)避讳讳: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避讳:避开讳名,以示尊重。①产生时间:始于周朝②避讳类别:国讳:当朝皇帝和其七世以内祖先的名字。如:秦始皇赢政,秦朝时月份名称中,正月改为端月家讳:父母祖先(有时包括所有长辈)的名字,作为小辈应在日常言行或行文用字时回避。如:林黛玉读敏字时皆念作密,就是避母亲名讳。唐代大诗人李贺,只因父名晋肃,竟终身失去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宪讳:对上司官员的名讳,因下属官员对上司长官称“大宪”“宪台”,而对他们的名字要避讳。例如:宋代—个叫田登的人当上了州官之后,要求百姓将“点灯”改为“放火”以达到宪讳目的。③避讳方法改字法:对成讳之字不用,另择它字代替。如: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先秦时叫启蛰,汉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作惊蛰空字法:对成讳之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直写讳宇。缺笔法:不写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如林黛玉逢敏字必减笔画一样4、法律制度(1)立法原则:自汉至清,一切立法均以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律出于礼”原则。特别是儒家礼教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法律演变:教化为主,刑罚为辅。“德主刑辅,出礼入刑”①周公制礼,引礼入法。周礼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亲亲与尊尊的一致性,表现了族权与王权的统一②独尊儒术,德主刑辅。汉儒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说为德主刑辅的哲学基础,以阴阳五行相辅相成之理,来论证德主刑辅符合天道运行的规律。③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唐朝继续并发展了汉魏晋以来的法律儒家化的潮流,使体现宗法伦理关系的礼,基本上法律化,“一准乎礼”成为对唐律的主要评价(3)法律内容基本内容:孝,忠。首要地位:父权,夫权,君权把家庭伦理移于治国立法立政,相应法律从家族制度出发维护封建秩序。(4)法律形式有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如:律,敕,令,例,格,式,典律——根本敕——皇帝特命令——格——式——专门法或对令的解释典——法律汇编(填空题:我国古代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____________与例占有重要地位。)(5)中央司法机关秦廷尉魏晋大理寺,御史台隋唐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省六部的一部)宋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审刑院明清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注:隋至宋,均有大理寺,御史台。隋至清,均有大理寺,刑部)(6)地方司法机关秦汉郡守,县令隋唐宋州,县(法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元路,府,州,县明省,府,县清总督(巡抚),省,府,州,县(注:秦至清,均有县。元至清,均有府。)(7)诉讼制度诉:告,起诉。(禁止诉讼项目:民不告官,婢不告尊,子不告父,妻不告夫,贱不告良,囚人禁告,禁止越诉)讼:传唤或拘捕--〉审理--〉定证据--〉审判执行:依照法律程序实现判决内容和要求。(8)刑罚种类死刑、流放、服役、杖笞、罚金(9)监狱监狱非执行死刑之地,而是有罪未决,或决而待执行者监禁之处。地方至县级政府军设监狱,中央大理寺也设监狱。(男女分监)狱具始于商代。政警不分,军警不分。未形成独立于行政和军事部门的警察组织。5、军事制度(1)兵源制度我国古代兵源制度主要有:府兵制,募兵制,部落军队。(可出填空题)①府兵制:创立于西魏时期。以开府为基层组织,故称为府兵。由农户按规定出丁府兵编入军籍,兵士自备武器,平时参加生产,免除租调力役,战时应征打仗。②募兵制:创立于唐玄宗时期。自由应募。(府兵是由农户按规定出丁。)应募后授田。(府兵已有田亩。)募兵是职业兵。(府兵与将领分离,只在战争时才临时征调在一起,故兵不识将)(注:可出简答题:比较中国古代兵制中的府兵制和募兵制)③部落军队:清朝,八旗兵。每300人编为一个牛录,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5个甲喇组成一个旗。(注:可出选择或填空题---清朝满族的“旗”大约________人?)每个旗用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只分四个旗,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可出填空题)后增设的四种镶边旗,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共为八旗。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职业军队(2)战争方式我国古代战争的作战方式有:车战,步兵战,骑兵战(可出填空题)①车战:夏商至春秋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战事没有波及全民。四马战车是周代中国主力部队,不但要有四匹马和战车,还要有御手,戈手,箭手②步兵战:春秋步兵指徒步作战,是陆军的主要兵种。始于晋平公。(此后,春秋战国“无义战”)(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金朝骑兵。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③骑兵战:战国中期骑马作战的军队。始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总结赵国武备落后,说服王公大臣穿起胡服,训练骑兵。(选择题:中国历史上的战争,____朝代以车战为主:A.春秋前,B.宋代,C.战国)(3)古代武器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冷兵器和①冷兵器:唐前长兵器——戈,矛,大刀,棍,叉短兵器——刀,剑射远器——弓箭,弩,抛石机②热兵器唐末弓弩射出的火药包南宋简单火炮金炸弹元金属火炮(广泛使用铁火炮,并曾在进攻日本时使用铁火炮取得重要成果)明大小枪炮、地雷、水雷、“水底龙王炮”(用熟铁制成,外面用膀胱包裹,使水不能浸入,下面用木板承裁,矩之入于水但又不沉子水底,引火线套以羊肠,上面用轻质钥毛为浮物使引火线之顶端浮于水面备用。临战时,将引火线点燃。是一种原始的鱼雷。)清引进西方枪炮(填空题:_____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中国古代制度中的第一部分政治制度包括行政区划,职官,称号,法律,军事制度。㈡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包括:土地,赋税,货币,度量衡等制度1、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①井田制西周时期,以村社共同体为基础的多级贵族所有制,周王是政治统辖权与土地所有权的最高代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②授田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凭借国家权力推行,确立个体家庭(包括农民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国有土地与私有土地的产权开始分离。(秦汉)地主兼并土地与国家反兼并的斗争常常采取暴力对抗形式,无论是国有公田还是私有民田,都受到政治强权甚至公私武装的强力干预。③(西晋)占田制和(隋唐)均田制:土地产权被纳入中古田制的法制化框架之内,国家与私家围绕土地产权的斗争较为缓和。土地买卖不发达。④(唐)两税法之后,土地买卖兴盛,租佃关系从为佃农制。(宋)土地产权结构复杂化,土地所有权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总结:(本质)地主土地所有权,名义上“国有”,实际上是少数地主所有。2、赋税制度①纳税种类:即用什么来纳税,有实物、劳役、货币。(可出填空)②纳税主体:即政府凭大伙儿家里的什么的多少来征税。分丁、户、土地、资产(可出填空)(注:唐朝的两税法是以丁,户为主,到以土地,资产为主的转折点。意思是:两税法以前主要以家里拥有的丁户的多少来纳税,两税法以后主要以土地资产的多少来纳税。地主要纳的税就大大增加啦!)③税收特点:以田赋,丁赋为主,工商杂税为辅。(农业国特点)④赋税制度演变(春秋)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两税法:(唐)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按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募役法:(宋)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王安石为谋富国强兵,克服财政困难,实施新法,重定方田,以解决田赋不均问题。一条鞭法:(明)(张居正主张)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摊丁入亩:(清)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的地丁银。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可出简答题:⑤两税法的作用:1.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