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导入】回顾内容,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是的,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分别回忆了李大钊同志(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四件事情,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即使在局势越米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地留京工作,忠于革命,就在被捕时也依然不慌不忙,视死如归。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李星华的脚步来回忆发生在他的父亲李大钊身上的另外三件事。(板书9、《十六年前的回忆》)【讲授】自由朗读,品味其人1、学习第二部分(被捕)请同学们自由朗读8-17自然段师:“可怕的一天”指哪一天?生:4月6日。师:“果然”一词,你怎么理解?生:在意料之中。生:本文指父亲想到了事情的结果。师:这部分内容有很多关于敌人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请用“——”和“~~”分别划出来。解读语言相关语句师:哪些句子是对敌人的语言描写?生1:不要放走一个!生2:你认识他吗?生3: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师: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什么?生: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凶残。解读动作相关语句师:哪些句子是对敌人的动作描写?生:一拥而入,生:挤满了这间小屋,生:拿着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指着,生:夺下父亲的枪。师:“一拥而入”什么意思?生:很多人一起进入师:都来了哪些人?生:宪兵、侦探、警察师:那李大钊家里有几个人?生:只有父亲和“我”。师:仅仅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敌人却要如此兴师动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敌人很凶残。师:是啊,课文就是通过这些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敌人的凶残。面对敌人的凶残,文中“我”的表现又是怎样的?生:惊恐、害怕、瞪、剧烈的跳动师:面对惊恐害怕的“我”,父亲说了什么?(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学生读句子:语气要平稳,从这句话中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师:文中的哪个词还能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生:不慌不忙。(板书:不慌不忙)师:“我”的惊恐害怕,与父亲的不慌不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正面描写了父亲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作者在这里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敌人的凶残,“我”的恐惧,目的又是什么呢?生:从侧面衬托父亲的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高大形象。(板书:临危不惧)师:这时的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父亲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当时,敌人破门而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生:蛮横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生:“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师:是的,敌人蛮横的丑恶嘴脸和李大钊的严峻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大钊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就这样,残暴的匪徒把父亲和我都带走了。2、学习第三部分(在法庭上)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18-28自然段。(指名读)师:你们读得真不错,特别是法官的表演,把我们一下子就带到了法庭上。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见面了,这时“我”看到的父亲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师:从“没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些外貌的描写,体会到了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大家猜想想,残暴的军阅可能对李大钊同志施以怎样的酷刑?(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修无人道地将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竞然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严守党的机密。师:那当他的表情如何?生:很平静而慈祥。师:“平静”说明什么?(受刑后依然坚强)对谁慈祥?师:从中体会到什么(充分体现了对亲人的受)师:李大钊面对亲人的哭喊声,他有什么表示?他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哪位同学已经找到了相关句子。师:为什么“没有说一句话”?难道是李大钊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此时此刻父亲的眼里一定包含着千言万语,可能包含什么呢?师:面对严刑拷打和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同志依然这么安定、沉着,这是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生:不怕死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坚贞不屈)师:我们再一次坚定地读出他的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生读句子)师:在法庭上“我”的表现又是怎样的?生:机智勇敢师: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生:在父亲的影响下,由悲痛转化与敌人勇敢斗争师:李大钊立刻会意到了什么?师:课文第27自然段“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此刻他的心里想说些什么呢?生: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师:可是他什么也没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那样的时刻,李大钊不能说,现在就让我们把他心中的话儿说出来吧!(生读句子)3、学习最后一部分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父亲被害部分。师:父亲的被害,作者是怎么知道的?生:从报纸上看到父亲的被害。师: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全家人的心情如何?生1:舅老爷哭着回来,生2:“我”昏倒在床上,生3: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醒来又昏过去。师:父亲的被害,使全家人无比悲痛,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而是带着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敌人的仇恨,牢牢地记住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读(课件出示最后两段)。师:父亲被害的日子是哪一天?生:4月28日。师:课文中两次出现了4月28日,那一次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生:第一自然段。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1927年4月28日师: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开头?生:倒叙回忆的手法。师:这篇课文写于1943年,板书:1943年师:那正是父亲遇难十六周年,那么,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形成了什么关系?生:首尾照应。师:这种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它能使文章更加紧凑,更有感染力。在本课中,突出了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也希望在座的我们都记住这一天。(板书:忘不了)【练习】读说结合,拓展思维师:此时此刻,你眼里的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课件,总结李大钊的品质(李大钊临刑前的照片)师: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请同学们读一读第30自然段。师:(配音乐)1927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他们的青春本来应该像鲜花一样灿烂,而此刻他们面对的是两台巨大而阴森的绞刑架。李大钊同志深情地望了一眼亲人和同志,然后头也不会的第一个走上了绞架,“从容就义”。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虽然就义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每个中国儿女的心中,你此时此刻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
本文标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89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