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不同的立体图形,有时候在同一个角度可以得到相同的平面图形(2)只根据一两个角度得到的平面图形是无法断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3)要知道立体图形的形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1、我来回答。①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②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③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④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是0和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①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1、我来回答。②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只有1个因数。③说说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两数之和两数之积的奇偶性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第二单元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质数。28=()+()+()28=()×()×()27=()+()+()27=()×()×()2、要使8263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至少要加上()。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两个质数,并且它们的和是15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4、两个质数的和是10,积是21,这两个质数是()和()。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6个面和12条棱完全相等。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4×长+4×宽+4×高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长=2(a×b+a×h+b×h)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S正=6a2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2、dm3和m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长=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正=a·a·a=a3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占地面积)。V=Sh容积与容积单位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1L=1000mL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经常用排水法。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放入物体后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与容积单位的关系1L=1dm31mL=1cm31dm3=1000cm31m3=1000dm3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1L=1000mL第三单元练习1、单位换算。5.28m3=()dm31.05L=()dm3=()dm3()cm30.73dm3=()cm31130mL=()dm3=()dm3()cm3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94cm3,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3、要把2600毫升的水倒入一个长1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体鱼缸中,正好装满,这个长方体的高是()。第三单元练习4、在一块长是25厘米,宽是1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上,从四个角上分别切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花了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5、把一个长方体沿着高切去4厘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48平方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第三单元练习6、将一个边长是8cm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高4cm,宽8cm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7、一块长方体木料长3米,横截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厘米的木料重0.25克,这根木料重多少?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数字1和单位“1”是不同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例:213的分数单位是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被除数相当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注意: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分率(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实际问题中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一般看问题:用问题中前面的条件去除以后面的条件。注意:求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要看总数分成了几份而不是总数。例如:把5米分成8份,是把5米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8份,然后每份占了8份中的一份,也就是把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五是每段的长度。真、假、带分数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比1小。2、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3、由一个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和假分数可以互相转化。例:512=12÷5=522商余数除数最大公约数和约分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3、规律: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那个较小的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4、学会用短除法找数的最大公因数。5、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6、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最小公倍数和通分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2、规律: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那个较大的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数就是他们的乘积;3、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a、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b、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4、通分的步骤: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的数字部分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2、分数化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第四单元练习15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再减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奇数。911的分子加上1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18,这样的最简真分数有几个()。第四单元练习将5克糖放在50克水中,糖占水的(),糖占糖水的()。五(六)班要参加队列比赛进行分组,如果12人一组,16人一组,20人一组都正好分完没有人多,那么五(六)班至少有多少人?小明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共120页,小明看了45页,小明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没看?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3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