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李强论保守主义作者:李强一、什么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重要的政治思潮或意识形态,其首要特征是反对“全面的”与“激进的”变革,致力于维护现存的制度。”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早出现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它是对大革命前几个世纪社会与政治变革思想批评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之前两个多世纪,社会政治思想弥漫着一种乐观主义倾向。这种乐观倾向的基础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人的哲学认知。新兴的乐观主义彻底抛弃了传统基督教关于人性的悲观观点,它坚信,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人们凭借自己的理性可以认识世界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改变这些秩序。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卢梭论证了社会是人类痛苦的渊源。他提出,只要改造社会,罪恶与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是所有激进主义的基础。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展示了人类可以彻底摧毁一个以前认为是自然而且不可动摇的社会。法国大革命是西方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激进主义从大革命受到鼓舞,它以为,既然人类的力量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的秩序,那么,人的力量同样可以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也激起一些人对剧变的恐惧,为保守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了反驳激进变革的理念,保守主义必须说明:第一,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传统上,所有保守主义学说都有两个基本内涵:1)不完美主义。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在这一点上,保守主义既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激进主义与反动派都会批评现存社会的不完美。反动派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极为留恋,设想人类曾经有过有过完美的黄金时期。而激进主义批评现实的不完美,设想人类最终可以实现一个完美的社会。不完美主义可以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A)基于神学或道德哲学基础上的关于人性不完美的学说,如柏克与梅斯特尔;B)基于历史主义的不完美主义,认为社会是历史演化的产物,任何时代的人仅仅具有相对的理性能力;C)怀疑主义,怀疑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2)政治的有限性。保守主义并非一概反对变化,它有时也会接受某些必要的变化。但他偏爱渐进的变化,反对剧烈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保守主义反对以政治的方式――政府的或群众运动的方式――寻求社会的根本变革。正如保守主义哲学家奥克肖特所概括的那样,保守主义的最根本特征是强调政治的有限性。“政治或政府行为是一种独特而有限的行为,它制定有关行为的一般规则,这些规则并不是将某种具有实质意义的行为计划强加于人,而是为人们追求自己选择的目标提供某些工具。”二、保守主义的历史沿革2二百多年来,保守主义在西方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1790-1810年,主要在欧洲。第二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在美国。在1790-1810年期间,西方保守主义有三种主要形式,即法国式、德国式、英国式。这三种类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它们之间既有作为保守主义的某些共同特征,又有由于不同文化与历史造成的独特性质。在许多方面,其独特性甚至超过作为保守主义的共同特征。法国保守主义有两种形态,其一是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其二是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梅斯特尔是反对大革命的营垒中最有力、最出色的人物。他用一种暴烈、不调和、极端不妥协、固执的教条对法国大革命所体现的自由主义原则作出全面批评。他认为,自由主义的最大弊端是削弱了社会稳定与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根据梅斯特尔的分析,建立一个健全而稳定的社会的基础是权威、宗教与社群(community),而自由主义鼓吹的个人主义、自由、平等与民主理念恰恰会削弱权威,削弱宗教信仰,削弱了个人赖以生存、赖以确定自己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社群。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与梅斯特尔的极端保守主义相对的是所谓“保守的自由主义者”,其中最著名者是贡斯当与托克维尔。就其基本倾向而言,这些思想家属于自由主义的营垒,但他们往往批评反映十八世纪思想基本特征的进步的观念,蔑视大众,对卢梭式的社会契约理论与民主理论颇多批评。在这个意义上,这些思想家带有保守主义的特征。德国保守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诺瓦利斯、费希特、亚当·米勒等。德国保守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造出国家有机体的理论。它视国家为有机体。个人仅仅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离开有机体的存在,部分便不可能存在。因此,德国保守主义大都要求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个人应该以向情人赠送礼品的精神向国家纳税。”德国保守主义对国家的崇拜对德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就其在现实政治的影响而言,法国与德国的保守主义都是不成功的。法国的保守主义力图逃避现实,幻想一个神秘主义的革命前的黄金时代;德国浪漫主义的保守主义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国家”概念。与法国与德国的保守主义相比,英国保守主义在十九世纪一方面试图适应新的时代,另一方面又保持了一种保守主义独特的方式。英国保守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柏克。柏克的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征,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生成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但是,柏克的理论也展示了一些不同于欧陆保守主义理论的一些特征。其中最重要者包括,1)缺乏理论的大体系。柏克以攻击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为己任,认为信奉形而上的超验的政治理论必然会导致用抽象的理论指导现实政治,从而导致激进主义。因之,柏克尽量避免为保守主义理论寻求一个统一的哲学基础。这种倾向影响了后来的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在英国保守主义传统中,除了某些怀疑主义以及实用主义倾向外,很难找出一个统一的哲学基础。2)尽管英国保守主义对法国大革命猛烈抨击,但对法国革命以及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新社会尚能持容忍态度。体现了真正的保守主义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守主义强劲复兴,波及到美国、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各国,但尤以美国的保守主义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强大的政治影响。从1950年代开始,美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持续的保守主义革命。构成这场保守主义革命的主要有两股势力,其一是所谓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在美国经济学界,从海耶克、弗里德曼到布坎南都是这样的新自由主义者。他们接受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经济信条,主张私3有制、市场经济、最小政府,反对社会正义,批评社会福利政策。其二是形形色色的文化保守主义,其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保守主义,主张尊重传统的文化、社群及其价值观,又有以新保守主义者(neo-conservative)命名的意识形态,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施特劳斯批判现代政治哲学,批评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主义,从古代哲学中寻求自然正当,追求美好生活。该派的政治哲学带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与传统的保守主义有很大差别。新保守主义的政治理论对美国国内政策的向右转以及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强权主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最近一些年美国政治的重大改变是“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的兴起并在政治上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新保守主义”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思潮。它既不同于传统欧洲的保守主义,也有别于二战之后在美国兴起的保守主义。在传统上,保守主义的目标是反对激进变革,反对自由主义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维护传统的价值。惟其如此,当人们谈及保守主义时,往往指出保守主义的核心是强调政治的有限性。新保守主义全然不同于传统保守主义。它是一种独特的理性主义,它缺乏传统保守主义尊重传统、文化、宗教的气质,缺乏维持现状的倾向,而具有崇尚理性、崇尚武力、追求激烈改变现存世界秩序等激进主义特征。根据美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布坎南分析,“新保守主义”发端于1990年代中期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新保守主义”从传统保守主义阵营脱颖而出,与传统保守主义分裂,形成一股有组织的政治力量。自1990年代以来,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对外政策制定中的影响日增,形成一股有组织、有理论的政治力量。这股力量的核心的是1997年春季成立的“新美国世纪”计划(theNewAmericanCenturyProject)。该组织由年轻的共和党理论家威廉姆·克里斯托(WilliamKristol)担任主席,其成员包括现任副总统切尼、前任副总统奎尔、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部长沃尔福维茨等共和党重量级人物。在布什竞选总统获胜后,该组织的18名成员中有7人进入布什政府担任要职。这股政治力量在舆论界有巨大的影响力。它的核心刊物《旗帜周刊》、《新共和党》等成为主导美国政治舆论的著名政论杂志。此外,新保守主义的鼓吹者主导了《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报纸的评论专栏,他们的专栏文章成为左右美国舆论的风向标。构成这股政治力量基础的是一批智库(thinktank)。英国《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专稿对保守主义智库在美国外交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主导作用作了分析。今天美国重要的智库除个别特例外,大都由新保守主义主导,如“美国企业研究会”、“传统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胡佛研究所等。这些智库在美国政治中影响巨大。布什政府中不少成员和新保守主义智库有密切联系。例如,拉姆斯菲尔德与莱斯曾是胡佛研究所成员,副总统切尼夫妇以及伊拉克战争的设计师理查德·珀尔是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成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4随着智库影响的膨胀,美国政治运作方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正式政治体制,如政府、国会、法院以及政党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主要智库的影响。前引《经济学人》的文章注意到,传统上在美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两大政党正在蜕变为单纯的筹款机器与组织工具,而政党的纲领、政策、观念都是由智库提出的。换言之,智库成为主要决策机构,而政党则丧失了提出政策与决定政策的功能。政党尚且如此,更遑论国会了。这种情形让人想到柏拉图。许多新保守主义者深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对柏拉图尤其情有独钟。柏拉图《理想国》的原型是斯巴达,他的最高理想是哲学家做王。智库的巨大影响也许并非依据哲学王理想而作出的有意设计,但主导智库的新保守主义哲人们一定会为在美国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而暗自庆幸。为了理解新保守主义的国际战略,必须了解他们的政治哲学。1994年,《纽约时报》曾登载文章,将新保守主义思潮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联系在一起,称施特劳斯为新保守主义的“教父”。这种说法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接受。这不仅仅因为新保守主义阵营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沃尔福维茨、克里斯托、WilliamBennet等是施特劳斯学派的学生或忠实崇拜者,而且还因为施特劳斯的学说构成新保守主义理论的形而上学基础。施特劳斯的名字对于中国学者并不陌生。他是德裔犹太人,纳粹上台后,为了逃避迫害而移居美国,在芝加哥大学讲授政治哲学。他写了许多杰出的著作,带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现在美国政坛上最活跃的一些人是他的徒子徒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施特劳斯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颠覆了几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话语。如果从批判自由主义的角度言,所有后现代主义、社群主义和施特劳斯比较起来,都无法匹敌,都显得肤浅。施特劳斯是从古今之争的视角来批判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颠覆古典政治哲学,颠覆基督教哲学。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将寻求美好生活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政治的最高目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人都相信存在一种确定的美好生活。这种观念也浸透到基督教理论中。但是,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的分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内容有了不同的理解,由此引发出无穷无尽的宗教冲突与战争。在此背景下,自由主义应运而生。自由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价值多元主义,将美好生活问题从政治中剥离出去,使其成为私人信仰问题。政治只关注秩序,目的是让俗人、大众能够在一起过一种和平生活。这样,自由主义把美好生活降低为和平生活。以这种哲学为前提,自由主义发展出宗教宽容理论,其核心是政教分离,强调政治的有限性。政治的任务只是提供秩序,包括国内秩序和国际秩序。在国内政治方面,自由主义主张有限政府,个人有良心自由、言论自由、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在国际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不同的主权国家享有处理国内事务的
本文标题:论保守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3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