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外国建筑史-ch07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第三篇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第七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一、社会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重大进步;–思想领域反封建、反宗教神学运动;–借助古典文化反封建文化,从“人文主义”出发,主张个性解放,宣扬人的现世幸福高于一切,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统治。–在文艺复新运动中,不仅建筑,包括绘画、雕刻、工艺美术、文学、音乐、戏剧在内的整个欧洲文学艺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建筑界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取代象征神学的哥特建筑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中心,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二、文艺复兴建筑特点:–1建造大量世俗建筑:府邸园林、城市广场、园林建筑,风格世俗化法尔尼斯府邸育婴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圆厅别墅–2不论世俗建筑、宗教建筑,均表现出对古代经典建筑艺术的回归,古典柱式成为建筑造型的主题。半圆形拱券、穹顶用来对抗哥特建筑的尖顶、尖券造型。–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如:骨架券、双层穹顶外壳等。–4建筑类型大大增多•建筑师们灵活变通、大胆创新、把古典柱式同各地建筑风格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尼德兰:安特卫普市政厅,融合地方风格,融合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和当地传统,是北方沿海城市同类建筑的范本。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运动分期:–1早期:15世纪初,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阿尔伯蒂,•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院、美第奇府邸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5—16世纪)育婴院佛罗伦萨主教堂–2盛期:15世纪至16世纪上半叶,建筑地点:罗马,建筑师: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伯拉孟特•代表作: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卡比多广场。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3末期:16世纪末,建筑师:帕拉第奥•代表作:维琴察巴西利卡、圆厅别墅。维琴察巴西利卡圆厅别墅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标志:佛罗伦萨主教堂(文艺复兴运动“报春花”)–建于13世纪初,穹顶完成于1470年。–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建筑师。早年学习金匠手艺和雕刻,在佛罗伦萨主教堂方案中选后才开始建筑设计。)–平面:拉丁十字式–结构:•12米高的鼓座•双圆心穹顶(穹顶平面直径42米,高30米,在当时被认作是技术上的奇迹。)•内外两层,内层用铁环和木圈箍成骨架券结构,利于减轻结构自重,用于承重。外层遮挡风雨。–成就:•完全暴露穹顶•穹顶结构技术首创性穹顶平面直径42米,高30米,在当时被认作是技术上的奇迹。内外两层,内层用铁环和木圈箍成骨架券,用于承重。外层遮挡风雨。佛罗伦萨育婴堂:设计:伯鲁乃列斯基造型简朴、正面为连续券、线条柔和。设计强调水平线条,使建筑不显高度。开放式门廊,色调典雅,装饰简朴。具有人情味。佛罗伦萨圣灵教堂:伯鲁乃列斯基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正立面采用类似凯旋门的构图,穹顶带有拜占庭风格。建筑风格轻快雅致。佛罗伦萨帕特贵尔法宫殿伯鲁乃列斯基美第奇府邸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府邸,风格庄严雄伟,为文艺复兴府邸建筑的代表。平面为围廊式内院;立面构图分为三部分,风格从下至上由粗犷变化到细腻,富于稳定感的构图方法为后来的建筑所效仿。内庭院、室内鲁切拉府邸阿尔伯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师、诗人、音乐家、画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和运动健将。–首先是一个建筑理论家。对《建筑十书》有深入研究,著有《论建筑》一书,该书讨论了古典建筑的比例关系、柱式的运用、城市规划等。–首次将古典柱式改造成壁柱,开创了一种设计手法。圣玛利亚大教堂立面:阿尔伯蒂–古罗马的券洞、古希腊的山花结合。–玫瑰窗、涡卷式墙面–形成一种新的典范,成为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广泛模仿的教堂立面造型。圣彼得大教堂–原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1502年至1602年重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凝聚了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巨匠的心血。–原来设计的平面为希腊十字式,后加建为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削弱了集中式构图和空间。–穹顶(直径42米)由半球形改为椭圆形,正面高51米,是文艺复兴建筑中最高的,装饰带有巴洛克意味。–巴西利卡和巴洛克风格的出现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结束。正立面伯拉孟特:–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罗马的坦比哀多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坦比哀多是小神庙的意思。造型特点:•1、小;•2、外形上模仿古罗马的神庙,造型比例和谐,风格典雅。–被公认是文艺复兴盛期的典范之作。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大师。是一位美术全才,在建筑上总是突破传统,成为独树一帜的典范。–建筑设计富于动感、立体感,与其绘画、雕塑的风格类似。–由于装饰手法丰富,米开朗基罗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晚期的美术流派—样式主义的开创者,同时很受后来巴洛克艺术家的推崇。劳伦奇阿纳图书馆前厅–开创了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重要的造型元素的先河。美第奇家族陵墓米开朗基罗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手法来装饰室内空间。突出立面的垂直划分,强调光影和体积的变化,使室内形象充满了张力和动感。壁柱的自由组合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在设计师的精心营造下,家族陵墓成为礼拜堂、陵墓、建筑、雕塑的综合体。1515~1546年建于罗马,是文艺复兴盛期府邸的典型建筑。原是教皇的住所,建筑师是小桑加洛,第三层外立面是米开朗基罗设计。府邸为封闭的院落,内院周围是券柱式回廊。入口、门厅和柱廊都按轴线对称布置,室内装饰富丽。法尔尼斯府邸外立面宽56米,高29.5米,分为三层,有线脚隔开,顶上的檐部很大,建筑窗户加大,大门上方添加了家族标志。整座建筑比例合度;正立面对着广场,气派庄重。法尔尼斯府邸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图书馆:珊索维诺设计风格同对面的总督府协调。券柱式构图,天际线丰富。拉斐尔:宫廷画师,建筑风格优雅,偏爱穹顶的纪念性建筑。潘道菲尼府邸(佛罗伦萨)三角形、弧形窗楣相间,外立面石料厚重,朝向花园的立面则粉刷得很光滑。这种方式后来被宫殿建筑广泛采用。帕拉第奥:文艺复兴晚期的设计大师。设计活动在意大利的维琴察和威尼斯。在建筑理论方面成就显著,著有《建筑四书》,论述了古典建筑的构图、比例等,并介绍了他本人的建筑作品。建筑创作实践对后代影响很大,他所设计的众多别墅均因风格严谨、比例和谐而闻名。圆厅别墅–1552年建于维琴察,是文艺复兴晚期府邸的典型建筑,为建筑大师帕拉第奥的代表作之一。别墅采用了古典的严谨对称手法,平面为正方形,四面都有门廊,正中是一圆形大厅。对称构图、形象上主宰四方的感觉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别墅的四面对称的形式对后来建筑颇有影响。维晋寨(维琴察)巴西利卡设计师:帕拉第奥原为府邸建筑,因被帕拉第奥改造成古典样式而闻名。“帕拉第奥”母题“帕拉第奥”母题指的是处于两个壁柱之间的三个窗洞的处理方式—即当中的成券形,高且宽,两旁的竖向矩形,低且狭。因此又称帕拉第奥窗利用不规则地形的典范。两户均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轴线、内院,主要空间为规则的矩形,整个建筑既独立又完整。罗马卡比多广场,罗马市政广场:米开朗基罗–轴线对称,广场铺装象征太阳神。–突出元老院的设计,底层作为基座层。大台阶、巨柱式突出元老院的尺度。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由三个广场、钟塔、教堂、图书馆、总督府构成。大广场开阔、明媚,高耸的钟塔称为视觉统帅的中心,小广场空间略微收缩,以南段的两个柱子划分广场南界限。广场面向宽阔海面,视线开阔。广场建筑风格各异,以发券为母题,外观协调统一。旧市政厅圣马可教堂拜占庭风格总督府图书馆新市政大厦钟塔总督府从海边看广场圣马可教堂大广场开阔、明媚,高耸的钟塔称为视觉统帅的中心安农齐阿广场尺度宜人,风格平易近人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建筑–建筑类型主要有府邸等世俗建筑尼德兰:安特卫普市政厅:融合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和当地传统,是北方沿海城市同类建筑的范本。中部类似行会建筑。尼德兰:安特卫普市政厅枫丹白露宫新建四方形庭院:借鉴元老院设计手法,具有纪念性建筑的气魄,结合法国风格的壁柱、屋顶天窗。法国尚龙苏府邸:对称的立面、拱券,融合希腊、罗马、哥特传统。商堡府邸,供法国国王狩猎之用。对称构图、花园设计体现文艺复兴风格,屋顶样式体现哥特风格。西班牙太子宫:晚期哥特的特点,装饰带有伊斯兰手法。西班牙马德里,埃斯库里阿宫:包括修道院和教堂,一改西班牙哥特晚期琐碎的装饰风格,风格庄严肃穆。多立克柱式,意大利风格。西班牙圣洛伦,皇家修道院:由16庭院组合而成,规模宏大、空间组织井然有序,风格简朴。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米开朗基罗被认为是手法主义的开创者。罗马耶稣会教堂(1568~1584)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建筑细部表现出巴洛克建筑特点:–双壁柱–重叠的山花–涡卷平面为拉丁十字形教堂立面: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和平圣玛丽教堂大量运用曲面、曲线。繁复的柱式(双柱、三柱)断裂的檐口、山花等圣苏珊娜教堂巴洛克建筑–巴洛克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古典主义者用巴洛克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巴洛克建筑的特点–突破古典法则、过于追求创新、不顾结构逻辑;–善于利用透视、光影变化手法,多用变化的曲面,追求动感;–空间丰富、但过于追求诡异、虚幻的气氛;–形象欢乐,但过于娇柔做作;–代表: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圣卡罗教堂、罗马波波罗广场、罗马西班牙大阶梯罗马圣卡罗教堂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衒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源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四、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罗马的圣卡罗教堂(1638~1667),波洛米尼设计。–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贝尼尼:著名的雕塑家和画家、巴洛克艺术的首席代表罗马纳沃那广场(四河喷泉):象征代表世界的四条河流。(多瑙河—欧洲、尼罗河—非洲、恒河—亚洲、拉普拉塔河—美洲)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设计:贝尼尼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140多个圣经人物教皇对罗马旧城改造–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开辟大道、建造雄伟的教堂,教堂往往和广场、喷泉相结合,使朝圣者惊叹于罗马的辉煌壮丽。巴洛克的广场:广场不再依附于某一建筑,而是与道路结合,成为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广场点缀有雕像、纪念柱、喷泉,成为城市的“客厅”。特维莱喷泉:–设计:贝尼尼–海王率众神从水中奔腾而出。–表达动
本文标题:外国建筑史-ch07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3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