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基本原理看中国改革开放
从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看中国的改革开放社科部王珍喜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我们要继续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发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改革开放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恩格斯曾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说明,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联系是事物的客观本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没有联系的事物在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而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又都是世界整体这个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节和网结。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就是否认事物本身。任何一个事物的联系,按马克思主义的看法,都包括内外两个向度,也就是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所谓内部联系,是指任何事物本身都是由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构成的,并且这些不同的部分和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所谓外部联系,是指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本身外部的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这些不同的事物之间也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确立事物本身整体性的观念,进行事物内部的改革,又要看到事物的外部联系,确立对其它事物的开放性观念,实行对外开放,做到内外兼顾,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事物的内外联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的,这又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从动态中来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做到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二很明显,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世界各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也充分说明,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自大、断绝外部联系、不向别人学习、完全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国家意识,没有自己的民族主体性,完全无原则地对外开放,任由外部事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个国家和民族也肯定也是没有前途的,这种开放只会导致自取其辱,自取灭亡。改革也好,开放也好,都是为了促进本国本民族的繁荣发展。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民族和一个近代以来又频频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蹂躏而曾经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我们中国应该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断推进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能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个人来说,一谈到联系,多是指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对自身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往往看不到或重视不够,这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非常强调人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为一个人贵有自知之明。而就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客观的国际环境的制约,使人们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我们对外部联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担心与外部发生联系会损害自身的独立自主,这同样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须知,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不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孤立存在。因而在这一时期,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很理想,错过了一些宝贵的发展机会。事实证明,一个个人也好,一个团体也好,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好,只有全面地认识自身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正确地处理好内外关系,不断坚持内部的改革完善,同时实行对外的交流开放,才能实现自己的健康发展。三当代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改革开放对其来讲既有当然的合理性,也有天然的必要性,还有时代要求的紧迫性。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可以这样说,不改革开放,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有之义,不搞改革开放的所谓社会主义,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而改革开放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得不偿失的,就是违背初衷的,那这种改革开放就是失败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是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通过改革,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内部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可以实现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的直接对象是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用新体制代替就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本着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与时俱进,不断破除了各种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事实说明,如果不进行内部改革,中国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就没有进步的动力,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也不会有什么光明的前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可能实现。可以说,不改革,中国只有死路一条。但这种改革,我们又没有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始终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来进行改革,我们始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与针对内部联系所进行的改革相对应的,是针对外部联系所进行的对外开放。当今世界,是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世界,是开放与互动的世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地球村”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趋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孤芳自赏和自我封闭只会导致自己的落后,只有那些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在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交往中学习提高的国家,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3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瞻目的发展成就,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密不可分。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取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好的东西。中国在对外开放中,扬长避短,放眼看世界,了解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促进了自己的巨大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积极地进入世界市场,更多地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分工,从而既发展了自己,也为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崭新形象。当然,中国30年的改革史,同时也是30年的对外开放史,中国30年的改革和开放是同步进行的,并且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内部的改革,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对外开放,而没有实在的对外开放,也不可能促进内部改革的深化,事实上,把改革和开放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内部联系,也有外部联系,正是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共同作用,才可能促进事物的整体发展,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很好地获得自身的发展,必须既处理好自己的内部联系,也同时处理好自己的外部联系,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我们在这里把改革和开放分开而论,只不过是为了叙述的方便和有助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四中国近30年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这一基本原理所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恰当选择。在当前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没有什么退路,必须不断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停滞没有出路,倒退只是死路,只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才是中国的强国之路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本文标题:马克思基本原理看中国改革开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5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