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中国古村落保护方式探索
36762010F592A1006-7833(2010)06-367-02村落是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自古有之。古村落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刘沛林教授的定义是:有幸保存下来的古代村落,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而且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这样的村落即是我们所称的“古村落”,即现代环境里所能见到的古代村落(村落的主体—人除外)[1]。朱晓明教授认为古村落是“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布局、村落选址基本保持原貌,延续了独特的民俗民风和传统生活方式,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冯骥才先生认为,古村落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2]。村落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本文笔者将那些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古代村落称为古村落。随着古村落的价值渐渐被社会认可,古村落与外界的接触骤然增多,作为文化遗产,古村落需要保护,作为生存空间,古村落要求向现代化发展,几百年甚至更漫长的生活环境骤然的改变,带给古村落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现在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这些古村落的价值,但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1.对古村落保护的思想意识不够,缺乏保护教育对于一部分居民来说,对保护古村落不太理解,一方面意识不到老房子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觉得保护影响了人们追求现代化舒适生活的需求,还有人认为保护是国家、专家的事。大多数的居民对古村落保护的思想意识不够,特别是古文化习俗收到外界思想的冲击破坏了古村落特有的氛围,对古村落形成了二次破坏。2.缺少专门管理机构,新的建设在逐步破坏传统风貌古村落的保护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国家层面的综合统一管理,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各地借壳上市,过度开发利用古村落的资源风生水起,使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这种以农村旅游、农家乐为导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回报,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和市场论证而开发的古村落往往形成重复建设、雷同开发经营,新的建设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文化特征。甚至已成功开发的古村落也面临这开放性的破坏,加速了文化遗产“折旧”,走上“文化变异”不归之路。3.外部文化的进入,使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生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理念逐步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古村落的建筑格局,形态意识受到外部强烈的冲突,很多村民在习俗与革新之间逐步的迷失了自己,使一大部分的古村落在自然的过程中被改变。4.政府及部门主导不力,导致优秀的乡土建筑没有在当前乡土生态保持、传统文化复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构上发挥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及部门主导不力,多年来各级财政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主要投在城区文化遗产,“欠债”于农村的较多,难以调动农村群众自觉有效地保护维护的积极性,导致当地老百姓对村落的“文化年轮”认同感不强、知晓率不多。结合新农村建设,以祠堂文化、宗庙文化为例,省内各地不少老祠堂、老宗庙抢修不及,一些新祠堂、新宗庙占地重建,即便一些老祠堂、老宗庙修缮后,原样恢复的还是老一套做法,并没有理清传承思路,去其糟粕,移风易俗,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精神内涵。古村落呼唤保护,多元化生存下的人类家园呼唤保护,不能等到村落废弃后才想到保护。目前我国对于古村落的研究,主要归结在个案的研究上,研究范围较小,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而古村落的保护,如果没有明确的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将会严重影响古村落的生命。笔者在进行大量研究对比后,认为可将古村落保护概括为以下四种方式。古村落是一个生活的场景,就是要人在其中居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在保护古村落过程中不影响和改变村落原有的场景,将对于极具价值的乡土景观,要将很多信息原真性地保留下来,应当首选博物馆式的保护。这里指的博物馆式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国际博物馆界开发的新的博物馆形态即生态博物官,也叫活态博物馆,它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3]。目前很多学者专家认为有人居住会影响改变古村落原生状态,影响古村落发展,而完全没有人居住的话,整个村就空了,没有人存在的村落是没有意义的。现在这些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如丽江,凤凰古城等通过建立新城,老城要让原住民可以继续生活,可以经营,也可以租给别人,这就是一个生活场景的打造;或者原有古村落保持不变,在旁边建设居住生活的新区,这样古村落的原汁36862010原味就保持下来。这种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源于法国,并于1971年首先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克勒索蒙特索(LeCreusot-Monieeau)矿区生态博物馆,可谓是较早并成型的生态博物馆先例之一。此后挪威、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生态博物馆。1995年我国大陆以中娜合作的形式,兴建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噶生态博物馆,相当完整的保存和延续了苗族部落独特的文化传统。古村落实施博物馆式的保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博物馆式的保护宜精不宜多。我国幅员辽阔,古村落分布广泛数量多,在实施博物馆式保护的时候由于受到集体资金、政府财政资金等经济条件的制约,这种保护方式不宜遍地开花,主要保护古村落中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受到强大冲击的生活方式以及民俗特色。二是坚持原生态、完整性的原则。生态博物馆的实质就是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这种保护方式不是把具有开发价值的东西搬到别处去复制,而是在原地设立,与原地社区紧密相联。三是把长期利益摆在首位。博物馆式保护不是为了近期利益服务,而是为了长远的文化发展考虑的。旅游开发带动乡土景观的保护。一方面旅游开发是吸引投资的有效途径,改善了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状况、清除乱搭乱建、控制建设、增加绿化,使古村落风貌更加整洁、和谐、美观,另一方面古村落旅游业的开展,促使该地区的居民更关注古建筑和古文化的保护,增强当地居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同时,通过发展古村落的第三产业,能加速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而有更多的资金能投入古村落的维护中。对于一个古村落来说,一条街道或者一个院落的兴衰史,往往是一个村落发展史的缩影,特别是老街区、老院落是历史故事和历史时间留下的空间物证,这些重点的街区及院落的保护大大提高一个了一个古村落的品味和底蕴。因此,对于成一定规模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利用的重点街区或院落,原则上要保存下来,其余更多空间留给农村正常发展。这种以保护为前提的二次功能开发,既保存了历史地标,获得了道义和品位上的社会认同,又使“古董”的潜值充分显露出来,还可使其他空间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了矛盾和利害上的平衡。集散为整保护就是整合古村落元素,把散落在各个自然村落中有价值的单体或构件搬迁过来,将这些极具地域特征的单体乡土建筑,重新规划场地集中起来,整合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搞“百村”、“百院”文化园,也相当于是拼贴式保护和集锦式保护的集合。这样可以弥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量老村撤村合并或者城镇化发展,导致本土文化记忆流失等不足。[1]刘沛林.徽州古村落的特点及其保护性开发.衡阳师专学报.1998.[2]冯骥才.古村落保护,任重而道远.[3]平锋.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基本原则.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般不先伸出手。在场人员较多时要稳步寻找握手对象。当然,在有些国家见面时并不握手,譬如日本常采用鞠躬的方式,泰国采用双手合十的方式。至于选择采用何种见面礼仪,应视不同文化而定,入乡随俗是上策。(1)委婉暗示:委婉的语言表达通常是指用温和的、含糊的表达方式来替代直接的或尖刻的言语表达,从而防止伤害他人的感情,改善紧张气氛,使语言使用礼貌得体。例如:在“Iappreciateyourposition,butwereallycan’taffordtoacceptsuchabigreductionlikethat.”这句话里中采用了在商务谈判中广泛应用的“是一可是”技巧(theyes-buttechnique)使之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以退为进,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实际的谈判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诸如“Iunderstandyourposition,but…”“Iseewhatyoumean,but….”“Youmayberight,but…”等句型来缩小我方与对方在某个问题上的分歧,体现对他人的尊重。(2)模糊表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模糊表达具有维护“面子”的功能,在商务谈判中不但能缓和谈判气氛,而且还能试探对方的意图。在涉外商务谈判中,与对方意见相左,但又不便直接明说的情况时,语言处不当往往使谈判陷入僵局。这时采用模糊表达,使输出的信息“模糊化”,避免把话说得太死、太绝,从而缓和尴尬甚至剑拔弩张的局面。例如:“I'mafraidthattheproposalyouputforwardjustnowis'nuptoomuch.”本例句使用了模糊语言使语言表达委婉含蓄,从而顾全了双方的面子,从而使谈判能够顺利进行。(3)低调陈述:低调表达是指谈判者采用故意减低语气程度等方式达到强调事实的效果。谈话者尽管有自己的优势,还要称赞他人,贬抑自己,保全对方的面子,从而有效地完成交际。例如:A.Whatanexcellentperformanceofourequipment!B.Accordingtotheendusers,theperformanceofthisequipmentisexcellent.A例中使用了感叹句,颇有自吹自擂的味道,听起来很是傲慢、不礼貌。而B例采用陈述句,语气平和,借他人的反馈客观地说明事实,会使听者觉得舒服得多。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如果我们掌握了礼貌用语并灵活运用的同时注意语言表达运用的同时,注意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并钻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那么在商务裁判中,就可以做到不卑不吭,得体脱俗,避免许多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谈判的成功。[1]何维湘.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2]郑社养.英汉“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山东: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87.[3]田慧芳,杨欣荣.汉英礼貌原则之语用差异.武汉: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43.[4]庞晓青.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山西: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53.
本文标题:中国古村落保护方式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6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