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在改革中搞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1)
在改革中搞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经营目标,行使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维护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专业管理工作。它既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自人类社会出现大机器生产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协作劳动,企业管理及其基础工作,就水到渠成,并蒂而生;同时,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也和其他科学一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化而升华。因此说在改革的今天它又是一个新课题。目前,我们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水平不是太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市场新体制的要求,深化和完善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定额工作、信息工作、基础教育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先行于其它工作之前,具备先进的科学性和灵活的可操作性,为其它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走内涵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主经营的道路,是目前参与竞争者和经营管理者思考的焦点和群众议论的热点。本文就改革中搞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作以探析。一、搞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意义、作用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组织社会化大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实践中产生的,是一种科学范畴。就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各项内容来讲,国外都有,不是我国独创。但是把各1项基础工作作为一个总的概念、一个专门的问题突出出来,加以强调,则是我国在企业管理的长期实践中,经过曲折的过程,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既然经过长期实践,产生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这个理性的概念,并且又运用于实践,经过反复检验,证明它符合客观规律,反映客观规律,那么就应当在企业管理科学中确立起它的地位,这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保证经济建设的效益和速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仅是企业的基础,而且在企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实现管理职能提供决策依据;为有秩序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控制工具;为企业改善环境条件和人员素质提供保障,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供计算、考核的依据;它能促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它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与类型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管理两重性的原理,企业管理的职能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组织生产;二是正确地调整生产关系。具体的职能就是: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革新等。根据这些职能,分别建立各项专业管理。各项专业管理中的业务职能工作和基础工作是相互依存,关系十分密切的。基础工作必须和业务职能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作用;业务职能工作又必须建立在基础工作之上,依赖于基础工作。不同行业、不同生2产特点的企业,基础工作的内容有所不同,带有共性的内容和类型主要是:(一)标准化工作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它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储运等所作的应该达到的尺度和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管理标准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程序等所作的规定。企业开展标准化,总的讲要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把生产组织结构、科学管理、生产过程加以考虑,根据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企业的标准体系。(二)定额工作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指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正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量定额。定额工作包括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利用和占用所应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劳动定额、设备定额、物资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管理费用定额等。提高定额管理水平是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扩大再生产的有效途径。定额管理工作不仅是计划编制和检查的依据,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劳动、物资、财务等各项工作组织和管理的依据。3(三)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手段,主要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质的数值进行掌握和管理。它贯穿于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是企业技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包括计量检定、测试、化验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它所产生的效益融合在整个企业的效益之中,常常无法单独计算出它所直接产生的效益。同时,计量工作为标准化的制定、实施,定额的制定、考核以及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信息统计等都不同程度的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四)信息工作在信息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工作都是靠信息进行决策的。信息工作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执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数据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等管理工作。科学管理的信息系统由原始凭证、原始记录、统计分析、经济技术情报、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等构成。信息系统的建立,使企业能够从迅速处理大量数据资料中获得许多信息,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是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等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有效控制工具和无形的资源。(五)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是规定企业内部各级组织、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的制度。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指对生产经营管理工4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企业全体职工应遵循的工作规范和准则,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的特点。它通过生产技术规程、管理工作制度、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等形式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工序、每个岗位,使人们的行为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程序,工作有标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大庆石油管理局是我国大型石油企业,从会战初期,各单位就根据生产实际要求,初步建立了一些生产管理制度,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管理相对薄弱的矛盾日趋尖锐。1962年5月8日凌晨1时,油田中区一号注水站被大火烧毁,损失达160多万元,生产管理问题暴露的更加突出。这一事实使他们更加认识到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当时的会战工委从总结一号注水站火灾事故教训入手,分析基层生产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全面管理好油田生产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决定在全油田发动群众、建立生产管理制度。他们在总结基层职工分岗位、分区域、划清职责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制订了岗位责任制;根据老工人在交接班时认真询问情况和仔细检查要害部位的做法总结制订了交接班制;根据工人在值班时定时定点按一点线路检查设备运转情况的经验总结制订了巡回检查制;在总结吸取各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制订了设备维修保养制;针对施工检验抽查品无明确目标的问题制定了质量负责制;在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的做法时制订了班组经济核算制等等。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基层工人岗位责任制、基层干部岗位责任5制、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三项内容的岗位责任制。并结合生产实际定期对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严格的制度管理使油田生产建设速度稳步发展。事实进一步证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六)基础教育企业要发展,技术要进步,人的素质要提高,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些都必须通过基础教育来提高。因此,基础教育在企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的主体是人,人是企业的载体,是企业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的作用的发挥。一个企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就代表了企业本身素质的高低,而企业人员素质又参差不齐,因此,就必须建立有效的职工全员培训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分期、分批对全体职工进行集中轮流培训,培训要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除在职工中重点抓好对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和法律、法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厂风、厂纪教育外,还要从职工需要出发,推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及技术与业务的基本功训练,坚持干什么学什么,不会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坚持岗位培训,高标准、严要求,让职工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水平。三、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方法、措施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一般不能孤立地去抓,要结合中心工作去推动它,要和经济改革、完善经济责任制以及抓现代化管理结合6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从完善经济责任制入手,通过抓全面整顿,推进管理现代化,不断完善提高管理基础工作,逐步推行“四全”管理,即:以改善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以增收节支为目标的全面经济核算,以开发人才、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标的全面人事劳动管理,以提高基础工作为其它各项工作的服务水平。现就“四全”管理模式与基础工作的关系及具体操作方法、措施阐述如下:(一)搞好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和标准化工作是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前提要搞好企业管理的计划工作,必须首先搞好企业管理的信息工作和标准化工作,打好基础,扎好根;同时,还要按科学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有序,企业的发展目标才能明确,经济效益才会更好。为此,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与信息收集分析和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1、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以及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工业企业将面临一个复杂的环境,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因此,作为企业就必须大量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国际、国内的经济、技术、能源、行业、市场等多方面的信息,建立起迅速、准确、有效的综合信息系统,逐步健全信息网络,完善各种信息制度,不断改进企7业自身的工艺条件、技术装备、设备工况,在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应用上做到规范化、现代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条件。2、要合理使用内部信息一个企业除了需要及时掌握外部信息,还需要充分了解、掌握企业内部人、财、物的运行情况;通过生产、质量、劳动工资、原材料供应、能源消耗、设备运行、财务成本、工艺技术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记录,逐步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根据市场的需求,科学的确定记录的内容及方式,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各部门都应在业务范围内收集管好原始记录、统计资料,保证企业各项记录资料的相对稳定性,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不断开发和完善,以更快的速度为企业各级管理提供经营决策的依据。3、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按照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计划和规划,统筹考虑标准内容的各个方面,如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安全、环保以及改善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要求等,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的制修订各类标准。4、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抓好标准化的制修订和实施、监督管理,建立严密的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艺操作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使标准化的制定和修订、贯彻和执行、监督与管理做到三位一体,在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中得以实现,为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服务。(二)抓好计量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8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以准确的计量为依据,以此衡量各项工作及其产品的质量优劣。因此,抓好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是反映企业生产经济指标真实性的保证。在抓计量工作时应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计量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并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1、处理好计量工作和生产的关系计量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为使生产工艺、生产工序更规范化,就必须抓好原材料、原器件进厂的验收,按工艺规程进行生产,按产品标准进行检验,这些都离不开计量工作这一关。在生产中不仅要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客观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控制、监督工艺参数的作用,而且还要发挥计量的跟踪作用,按照组织现代化生产的质量、节能和科学管理的需要,有计划地配齐、配好计量检测手段,提高原料、材料、燃料、工艺过程和产品性能的检测率,完善量值传递系统,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保证计量工作的全面性,为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2、处理好计量工作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除合理组织生产外,还可以通过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来得以实现,这就需要以科学的计量检测数据为依据,加强
本文标题:在改革中搞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