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发展(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完成统一原因:经过:意义: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2、三公九卿制3、郡县制4、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5、严苛的秦法背景表现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为后世所沿用。2、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统一3、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活动,如兴建大型工程4、是造成历代封建王朝中后期腐败的根源5、到封建社会后期,愈来愈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推恩令酎金夺爵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郡国并行王国问题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之兴,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业。……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汉书主父偃传》设问:《削藩策》及“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目的相同:都主张削弱王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手段不同:前者为武力手段,后者则较柔和结果不同:前者是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后者实现了削弱王国实力的目的!汉武帝的集权措施①建立中朝(决策机构)②设置刺史③实行推恩令④酎金夺爵削弱相权瓦解王国势力监察地方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⑴积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⑵消极:权力过度集中也带来弊端,导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权,政局动荡。……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与杨贵妃白居易“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星罗棋布,各占一方,唐朝的统一局面破坏了。概括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123唐朝的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⑴收精兵,削将权。②禁军分由“三衙”统领,调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⑵削实权。①“杯酒释兵权①分割相权。②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③派文臣做州郡长官。⑶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地方与中央争权的问题),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弊: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局面,造成积贫积弱。【小结】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2、分化事权,互相牵制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4、重文轻武、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的异同?中央地方相同不同削弱分割宰相权力1、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2、对地方实行监察1、汉武帝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权力2、宋太祖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权力。1、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2、宋太祖则将地方的兵权、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推恩令酎金夺爵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郡国并行王国问题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地方权力膨胀,容易导致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则有利于国家统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本课都涉及到哪些朝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中枢权力体系分别是怎样设置的?1.秦:三公九卿2.汉:内外朝3.隋唐:三省六部制4.宋:二府三司制5.元:一省制6.明:废丞相、设内阁7.清: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秦朝皇帝三公九卿制皇帝外朝内朝三公九卿汉朝—中外朝制度吏户礼兵刑工隋唐皇帝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六部制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宋朝财政行政军事二府三司制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元朝一省制皇帝殿阁厂卫五军都督府吏户礼兵刑工全国军队明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废丞相,设内阁皇帝图六清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务参与机要政务军机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1.秦:三公九卿2.汉:内外朝3.隋唐:三省六部制4.宋:二府三司制5.元:一省制6.明:废丞相、设内阁7.清: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相权被逐渐削弱分割到明朝被废除皇权不断扩大,到明清达到高峰课堂总结从秦到清六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体现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1)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皇权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点?(2)概括指出上述特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3)上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这一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1)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分相权为三,互相牵制;宋太祖从释兵权入手,通过枢密院等削弱相权;明太祖废丞相,亲自掌管六部,军权极端加强。(2)唐朝: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宋朝: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明朝: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腐朽(3)相权的削弱展现了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由盛而衰。讨论:今天,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政治改革,通过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结合现实,你能得到什么启发?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千秋功过,你我评说: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结论:功大于过单元概述把握一条基本线索:夏朝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商周经历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期间,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汉、唐、五代、宋时期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汉到明,皇权与相权之争;最终,明清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三代夏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商内外服联盟内服和外服制度神化王权周天下共主封邦建国(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中期以后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客观:主观:1、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往的频繁,地区见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出现了大统一的趋势2、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的局面3、人民的愿望1、秦国实力的强大2、秦始皇的雄才伟略公元前221年先后:韩赵魏楚燕齐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秦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中央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郡尉郡守监御史县尉县令县丞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亭长里正郡县乡亭里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中朝(内朝)是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建立的新的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等职。从此,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九卿有事,上报中朝,丞相无权过问。中朝就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知识补充
本文标题:中央集权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