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缆终端头制作的施工方案
电缆终端头制作的施工方案5.6.1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时,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专业人员持证上岗。5.6.2电缆终端及接头制作时,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5.6.3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与接头符合下列要求: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相一致;结构应简单、紧凑,便于安装;所用材料、部件均符合同行国家标准《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要求》的规定。5.6.4采用的附加绝缘材料除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外,尚应与电缆本体绝缘具有相容性。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物性能指标应接近。5.6.5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均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截面直径为线芯截面的1.2~1.5倍,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符合规定要求。5.6.6制作电缆终端的接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塑料电缆内不得进水;附件规格应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施工用具齐全,便于操作,状况清洁,消耗材料齐备。5.6.7电力电缆接地应采用钢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5.6.8电缆终端与电气置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5.6.9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要求: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一律采用配套工具,进行压接或焊接,电缆接头制作从剥切电缆开始前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件等应清洁;电缆终端和接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35KV及以下电缆在剥切线芯绝缘、屏蔽、金属护套时,线芯沿绝缘表面至最近接地地点(屏蔽或金属护套端部)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联聚乙烯电缆头的半导体带、屏蔽带包缠不超越应力锥中间最大处,锥体坡度匀称,表面光滑。剥除时不得损伤绝缘表面,屏蔽端部应平整;铠装层应连接良好,不得中断,跨越线的截面应符合规范的规定。直埋电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及金属护层做防腐处理;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塑料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销应锡焊接地线。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装配、组合电缆终端的接头时,各部位间的配合或搭接处必须采取堵漏、防潮密封措施。塑料电缆宜采用橡胶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热熔胶)热缩件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表面应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应良好;电缆终端相色采用塑料绝缘色带包缠标识,且应与系统的相位相一致。电缆敷设完毕后,电缆保护管采用防水密封胶泥封堵。5.6.10电缆头的热收缩工艺应注意:热收缩时的热源,尽量采用烟尘较少、绝缘表面不易积炭的热源;使用时应将焊枪的火焰调到微黄的蓝色火焰,避免蓝色尖状火焰。用汽油喷灯加热收缩时,应用高标号烟量少的汽油。收缩后的管子表面,应光滑、无皱纹、无气泡,并能清晰地看到内部结构轮廓;较大的电缆和金属件,在热缩前应预先加热,以保证有良好的粘合。包缠电缆、套电缆终端头套应根据电缆头的型号尺寸,按照电缆头长度和内径,用采用不同方法包缠电缆。塑料带包缠紧密,形状呈椭圆状;将电缆头上部套上,与下部对齐套严;电缆头制作完毕后应固定牢固并挂牌。
本文标题:电缆终端头制作的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1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