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精简版)
学号:2012110093姓名:罗超班级:自然辨证法(科硕)3班由自然辨证法的发展史看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联系的一门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阶段,科学技术的变革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自然辩证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学科,学习自然辩证法,对我们当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史、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前言: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而发展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是自然本质与历史发展过程相统一的理论,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不断丰富着自然辩证法本身的内容,扩展自然辩证法自身的研究领域。一、自然辨证法的发展史1、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论述: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变革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的一部分,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在自然辩证法中始终贯穿着以下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本观。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作为一门学科来说,自然辩证法可以分为三大块:(1)、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辨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3)辨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方法论、科技观的划时代变革。2、关于自然辨证法的发展历程:1873年恩格斯着手撰写《自然辩证法》提出了一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辨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纲领,开始了对自然辩证法的探索和写作。直至1925年,《自然辩证法》由苏联由俄文发表,至此自然辩证法诞生了。自然辩证法在经历了两个时期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第一个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第二个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直至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二、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更新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杠杆作用,并且这一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产生了效力。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把科学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什么是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社会生产的方法和手段。1、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是以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是以电力与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爆发了以微电子信息科技为主导,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科技革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经历这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1785年的英国伯明翰,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便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其次,科技革命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是指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哲学上,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其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一类为智能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它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它反映了从科学向技术和生产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以至可以把科学技术看做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生产力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是以劳动者的协作、分工为中介而形成的。生产与需要的内在矛盾决定了生产力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它随着人们历史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此外,科技革命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像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各行业间竞争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因为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2、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通过影响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如果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就必须吸收国际研究近现代科技史的丰富成果,需要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深沉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近三十多年来,科学技术史领域内借鉴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科技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和交叉,形成了科学技术史领域内的多种研究取向和路径,极大地拓展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和视野。当前,我们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在其诞生的一百年间所创造的财富是人类过去几千年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这就是说当西方国家纷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新生的自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自从科技革命发生以来,社会经济基础不断增强,并且使得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从是二十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发明以来,以前千百年来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和不可实现的研究都陆续成为可能。而很大一部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最终都将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与生产力其他要素相比,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仅占5%~20%;五六十年代,这一比例提高到50%左右;当代新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进一步提高到60%~80%,在一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中,甚至达到90%以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科技能力为核心和根本动力。三、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作为革命力量的科学技术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同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经济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长期高速发展经济监控不当也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盲目追求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必将对自然环境造成强大压力,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等等现象。另一方面,如果在重视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忽视了社会公德、贫富差距等问题,也会因为公共道德的缺失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矛盾引发潜在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社会发展中,有必要充分利用自然辨证法思维,开拓视野,启发智慧,充分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负面影响。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社会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黄顺基、周济《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黄顺基、陈其荣《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3】张法瑞、刘巍《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4】《自然与科学技术哲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5】刘桂兰、王军霞、丁科《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于高科技发展中负面效应的几点思考.【6】科技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论文(精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3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