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1.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A.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2.教育的宏观功能是()。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C.促进学科发展B.家庭教育D.学生教育B.促进社会发展D.促进知识掌握3.()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A.全民教育C.教育民主化B.终身教育D.教育现代化4.()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A.物质环境C.精神环境B.教育环境D.人文环境5.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这说明()。A.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哲学家_______和“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_____。()A.柏拉图格塞尔C.格塞尔华生B.柏拉图洛克D.洛克华生7.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A.教育、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B.成熟、教育、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C.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D.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教育8.个体的发展是按照()(顺序)进行的。A.由脚到头,由四周向中间C.由头到脚,由四周向中间B.由脚到头,由中间向四周D.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9.有关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1730个,4~5岁幼儿为2853个,5~6岁为3562个,由此结果可看出,()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A.3~4岁C.5~6岁B.4~5岁D.3~6岁10.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的()模式认为,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A.维持C.诱导B.促进D.发展11.父系氏族时期是由每个家庭的成年妇女一起来教育年幼的儿童,主要是用()来进行教育的。A.老少相随,以老教小C.模仿游戏B.讲故事D.图腾崇拜12.1837年,()开设了德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此学校取名为幼儿园,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A.洛克C.福禄倍尔B.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13.()是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A.玩具B.游戏C.恩物D.活动14.()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它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幼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A.细节的敏感期C.秩序敏感期B.行走的敏感期D.语言的敏感期15.处于()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A.感知觉运动C.具体运算思维B.前运算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16.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始终并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要落后在发展的后面,由此他提出了()理论。A.多层智力观C.情感智力B.“最近发展区”D.认知结构主义17.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A.吸收的心智C.全面教育B.“整个教学法”D.教学做合一18.儿童在玩沙、玩泥时,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这是()特点的体现。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C.游戏是愉快的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19.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原则。A.发展适宜性C.综合性B.启蒙性D.独立自主性20.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认识,这是示范法中的()。A.完整示范C.分解示范21.角色扮演法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A.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内化B.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认同C.认同→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D.认同→内化→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B.部分示范D.不同方向示范22.2岁以前的婴儿在游戏时,各自单独玩自己的玩具,即使旁边有别的婴儿,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交往,对别人的游戏也不怎么关心,在游戏活动中处于()阶段。A.独自游戏C.伙伴游戏B.平行游戏D.结构游戏23.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是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需要达到的目标。A.幼儿园教育目标C.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D.活动目标24.幼儿无意中做错了事,诚实地告诉了大人,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以后他为逃避惩罚而说谎。这是()。A.分不清事实与想像的谎话C.掩盖式的说谎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社区2.教育者3.结构游戏4.学前班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B.夸耀式的说谎D.模仿式的谎话1.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思想精要。2.简述家庭对儿童负有哪些法律保护责任?3.简述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4.简述如何实施学前教育的活动性原则。5.简述移情法所用的训练技术。四、论述题(共10分)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五、应用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在教育实践中尝试使用环境体验法。2.设计一理想的家庭居室中的儿童天地。《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A.自发性活动B.主体性活动C.生产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A.教育物资B.教育材料C.教育媒介D.教育环境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A.促进经济建设B.增进社会文明C.促进社会发展D.提高人口素质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生产B.经济发展C.工业革命D.现代农业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A.先天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后天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A.从脚到头的顺序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A.人本位儿童观C.社会本位儿童观B.家族本位儿童观D.自然本位儿童观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A.1827年B.1803年C.1837年D.1823年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C.保教性和辅助性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D.辅助性和社会性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A.特殊的B.普通的C.唯一的D.少有的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A.教育材料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A.促进社会进步C.促进经济建设B.促进文明进步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A.经济发展B.社会人口C.地理环境D.政治制度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A.父母决定论B.教师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A.家族本位儿童观C.个人本位儿童观B.社会本位儿童观D.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1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C.《母育学校》18.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B.《理想国》D.《太阳城》A.中心综合法B.完整教学法C.分科教学法D.整个教学法19.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B.促进幼儿智、德、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C.促进幼儿美、体、智、德诸方面的全面发展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20.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C.寓教于养,保教并重二、名词解释:1.教育者2.人的个体社会化3.儿童发展4.儿童观5.教育观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功能。B.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D.保教合一,完整教育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3.简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4.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四、论述题: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包括哪些?2.幼儿园如何作好大班幼儿的入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B5.B6.D7.A8.C9.D10.B11.A12.B13.D14.A15.C16.B17.C18.D19.D20.C二、名词解释:1.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1.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3.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1.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1.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三、简答题:1.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1.儿童发展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则:(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3)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3.“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4.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初步的知识教育;文化历史教育。四、论述题:1.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2.答:(1)培养入学意识: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一定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父母B.教育C.环境D.遗传2.下列哪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教育目的A.经济B.政治C.文化D.人口3.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经济B.政治C.文化D.人口4.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是A.语言B.制度C.文化D.人口5.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是指A.文化传递B.文化传播C.文化变迁D.文化选择6.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
本文标题:学前教育学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4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