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个案社会工作名词解释1.个案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2.哲学---社会工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目标确立的理论指导。3.知识---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的理论模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操作方法。4.转介---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使案主能够获得适宜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工作过程。5.结案---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6.接纳---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即不对案主本人和案主的行为以个人的加之标准作评价和判断。7.同感---指社会工作者理解他人对环境的感受,从案主的内心深入体验不安甚至绝望的心情。8.情感转移---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把他当做案主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个特定个人一样看待。9.个案工作的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的访问称作案工作的访视。10.实际干预---指工作者采取各种强烈的措施直接干涉案主生活的行动。11.危机调适---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队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12.泛暴疗法---让案主想象地或真实地大量面对引起他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习惯于这些刺激为止。13.自我概念---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14.拒绝放弃----指即使在案主主动希望工作者放弃努力时,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15.ABC性格理论---人的情绪困扰(C)是由个人的信念系统(B)而非由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A)所产生的。16.连结---个案管理者扮演案主与所需要资源间的中间人角色,目的是为案主寻找合适的资源。简答1.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①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主体;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③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的方法;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2.查默斯创造的“程序指引”救济理论对个案社会工作的贡献:①强调个别化的方法;②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济贫原则;③强调对案主“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及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④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和培训。3.社会工作哲学的深厚的思想基础:①新教理论;②人道主义;③实证主义;④乌托邦思想;⑤社会福利观。4.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及特点:5.方法:①习惯于压抑自身的需要,对自身的问题主观上没有迫切需要改善的愿望;②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也不轻易向他人求助;③当危机彻底暴露,将满足需要的途径指向家庭。6.特点:①强调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②体现了专业个案社会工作的某种性质;③政府以行政性手段和组织推行个案社会工作;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大多着重于问题的解决。7.初次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案主的特征:①求助性;②情绪低落;③复杂性;④迷茫性。8.一般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①会谈;②填写调查表;③观察;④文献收集;⑤环境调查。9.目标制定的原则:①与案主共同协商原则;②目标一致原则;③目标可行原则。10.主要的记录形式:①叙述记录;②问题取向记录;③摘要记录;④评估记录。11.危机调适的基本目标是避免为难的发生具体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减轻案主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感;②帮助案主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③协助案主自己了解自己危机的原因;④协助家庭及社区支持案主。12.工作者在危机调适模式时的工作步骤分为:①了解主要问题;②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③稳定案主情绪;④获得案主信任;⑤协助案主解决当前问题。13.行为治疗学派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基础,对开展行为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①强调可观察的行为;②行为可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③行为持续存在的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不可;④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案主的偏差行为或症状为治疗的对象。14.在行为治疗模式中常用的综合性技术有:①自我管理与引导;②示范法;③果敢训练;④松弛训练法;⑤多模式治疗法。15.治疗的目标:①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协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②引导案主自我努力,以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须的一些特质;③治疗的目标不是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而是协助案主成长,提高案主克服当前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16.工作者对案主无条件的积极关怀需要注意的:①关怀不能附加任何条件;②关怀是不带占有性的关怀;③关怀并不意味着赞同案主的所有行为。17.最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①纠缠疏离;②联合对抗;③三角缠;④倒三角形。18.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指责子女,另一方却立刻站在子女一方一味护短,形成的局面是联合对抗。19.结构家庭治疗法认为家庭成员出现病态症状与家庭病态结构有很大的关系。20.工作者在进入家庭式通常可采取的技巧:①入乡随俗;②注重调查交往过程;③模仿。21.萨提亚认为有害的家庭规则:①非人性化;②绝对化;③矛盾;④过时的。22.人对事物的反应过程为:时间、图像、解释、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行为。论述1.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性:①目的的明确性;②兼容性;③暂时性;④不平等性;⑤非互助性;⑥设计机构;⑦以案主利益为中心。2.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a、目的:①规范性;②操作性;③个人性又称独立性。b、关心他人:①社会工作者应该全身心地替案主着想,对案主的关心就像对自己的关心一样;②消除对案主的个人想法;③真正理解案主;④从细微处入手体现对案主的关心。c、承诺与责任。d、接纳与期望。e、同感。f、真诚和一致。g、权威和权力。3.一个能建立良好关系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①是一个成长中的人;②有自我分析的能力;③有影响案主的能力;④有协助他人的意愿;⑤应有相当的敏感度;⑥代表工作机构;⑦注重经验积累与推广;⑧一问题解决为目标;⑨尊重他人,协调友谊和感情;⑩树立为案主服务的思想,培养社会工作者情操和职业道德。4.行为治疗模式在个案工作中的优点:①用明确的、系统化的方法及科学的手段进行治疗;②行为治疗强调案主当前的问题是造车案主困境的主要因素;③案主必须按要求从事某种行动,以解决自身的问题;④注重评估治疗结果的科学性;⑤能够获得案主关系人的最大程度的配合;⑥行为治疗模式大部分带有教育内容,强调教育案主学会自我管理的技能,并期望他们能将学习的知识应用的每天的日常生活中;⑦行为治疗模式的实务以案主与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基础,工作者所进行的每一项尝试,都会预先告知案主治疗方法的性质与内容。5.人本主义模式对个案社会工作领域的贡献体现在:①注重研究;②易于学习和掌握;③安全性高;④更易于被不同文化所接纳;⑤强调注重以案主为中心。6.现实治疗法的基本过程:①与案主建立关系,了解案主的需要;②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③行为评估;④协助案主制定行动的计划;⑤承诺;⑥不接受借口;⑦排除惩罚;⑧拒绝放弃。选择1.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2.“程序指引”救济理论中的“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及朋友网络、邻里地区。3.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而不是包办代替。4.个案社会工作的范围:①家庭个案社会工作;②儿童个案社会工作;③学校教育个案社会工作;④医疗卫生方面的个案社会工作;⑤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⑥矫治个案社会工作。5.哲学(价值)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重要的和最优先的基石。6.雷默认为,在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直接服务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①告诉案主真实情况与保护案主的矛盾;②法律、法规、政策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冲突。③保密和特殊的知情权的冲突。④提供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⑤结束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7.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8.50年代,波曼综合了各家的理论,如自我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社会学中的自我发展理论,创立了问题解决这样的一种综合了传统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新模式。9.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10.关系建立阶段是指社会工作者初次与案主进行接触,了解案主的需要与困难,对案主面临的问题初步做出判断。11.共组者常见的工作内容包括:①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②做好会谈的准备:③确立会谈的目标:④熟知会谈的内容;⑤掌握建立关系的技术;⑥总结与判断。12.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13.一旦工作者作出接案的决定,意味着个案社会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已经开始。14.常见的资料收集内容:①按住系统;②家庭系统;③小群体系统;④组织系统;⑤社区系统。15.病原诊断通常是分析案主人格形成的历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现今问题的影响。16.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以完成工作协议中规定的各项目标。17.使能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18.辩护人即社会工作者只代表案主和某人或某一群体进行交涉,以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19.正向情感转移指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情感依恋理想化,如将社会共作者当作自己的母亲,或者将异性社会工作者当做恋人对待。20.反情感转移指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21.沟通的方式:①语言沟通;②文字沟通;③身体符号的沟通。22.社会工作会谈的特征:①有预先确立的会谈内容;②有目的和方向的指引;③受一定的约定限制;④有特定的角色分工。23.最早出现的访视是家庭访视。24.第一次家庭访视采取的态度:①访视者应以友好、关心、诚恳的态度出现在案主及其家人面前;②保持中立的立场,不作任何批评和表扬;③多替对方着想,保持公正和客观,不要特别偏袒某一家庭成员。25.摘要记录一般是按明确的大纲与标题将各种资料组织起来,表达工作者对某一工作内容的基本观点或看法。26.摘要记录的形式:①接案摘要;②转案和结案摘要;③联合摘要;④阶段摘要。27.理论基础的构成:①精神分析理论;②“人在情境中”理论;③社会角色理论;④沟通理论。28.“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29.个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情绪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30.心理社会诊断的三种主要形式:①心理动态诊断;②病原诊断;③分析诊断。31.直接治疗主要有非反应沟通动力与反映沟通动力两种技术。32.以工作者对案主的指导性强弱为标准,从弱到强共有五个直接影响的技术即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实际干预。33.反映讨论包括人在情境中反映讨论、心理模式动力反映讨论、人格发展反映讨论。34.卡布蓝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35.自然环境危机:如地震、火灾、水灾等。36.社会环境危机:如亲人意外死亡、车祸、受到生命威胁与攻击等。37.消除法即当某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原有的奖励刺激,以减弱或除去不理想的行为。38.系统减敏法的三个基本步骤:①松弛训练;②定力焦虑层次表;③进行系统减敏;④泛暴疗法。39.罗杰斯的人生观是绝对积极和乐观的。40.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经验性的自我决定人的行为。41.自我认同可分为两种:“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42.格拉瑟认为,承诺是现实治疗法的基石。43.理性情绪治疗法的基本观点是情绪问题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44.一个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被刺激(A)所决定,而决定于一个人的信念(B)。45.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以家庭为治疗单位,以改变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家庭组织结构及成员互动方式,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去了解案主的个人心理状态。46.结构家庭治疗法中家庭系统的基本思想包括: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护动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结构;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线的;③注重家庭成员目前的交往方式。47.矛盾即父母要求子女对他们诚实,却不能接受子女对他们的批评或
本文标题:个案社会工作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4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