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滨水空间设计文献综述孙立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文献综述孙立园林071107207011071.前言1.1研究背景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查尔斯·摩尔学者余小虎曾在其书中说过:水是生命之源,江河的水涨水落哺育着城市的成长。作为城市滨水地域的景观空间,是城市物质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叠错、交流的结果。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作为主要自然因素的“山水,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感受有着重要意义【1】。城市滨水区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纽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物质空间和人文形态。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创造了城市空间的新秩序和现代城市所渴望的自然情趣,而且具有宽广的视野和鲜明的地区特色,因此,精心设计的城市滨水空间系统无疑将提高城市空间的识别性和亲切感。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2】。(曾爱华,2009)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的论述,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城市设计和建设的重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滨水景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滨水景观设计的差距、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等方面入手,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方法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对自己目前的滨水方案设计有一定程度的帮助。1.2资料搜集与整理查找国内外的相关论著和文献书籍中有关城市滨水空间的相关设计理论研究,学习已有成果,梳理相关理论脉络,收集实例,作为分析依据。本课题建立在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查阅近10年(2001—2011)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例如,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输入关键词“滨水景观”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257篇,通过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输入标题“滨水景观”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114篇,其中至少有100多篇论文对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就搜集到的相关文献,笔者本人运用归类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提取,归纳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系列重要依据。2.滨水景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1城市滨水景观现状学者程功在“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中指出: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国内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受到学术研究热点及国外关于城市滨水区开发建筑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城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的。而忽略了对城市滨水区最根本的要素——水与城市关系。总结国内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大研究方向:(1)在城市设计理论的角度上对城市滨水区的研究。(2)从生态理论角度研究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3】。2.2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趋势学者张玲也指出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未来看法与认识的转变,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1)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对环境、生态的分析与理解。(2)功能上的要求与地形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打尺度倾向。(3)注重现代文化与传承文化的融合,体现地方色彩与文脉精神。(4)受人文主义及亲水哲学思想影响的垂直、多层次设计理念。(5)新材料、新技术对滨水设计的影响【4】。3.国内外滨水景观设计的差距在欧美城市,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已走向成熟,滨水地带的空间成为了城市的标志。如纽约Battery花园城、巴尔的摩内港区、悉尼海湾、多伦多港区等多个城市的滨水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诸如纽约商务中心、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景观,更重要是在环境设计上体现了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林荫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将滨水区联贯起来,临界面的建筑保证了视觉上的通透性并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城市文脉也在建设中得以保持延续。在国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很多城市在整治滨水地区景观时,仅侧重于某些功能,如防洪、水运、灌溉等;将滨水区的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使其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渠道。因此,设计者必须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城市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景观规划,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交通体系将市区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5】。(汪淑芳,苏继会,2008)4.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理论4.1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一文中,翁奕城指出了在滨水区开发中如何通过贯彻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规划和管理过程当中采取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引导和控制策略,使滨水住区能真正展现城市滨水特色与地域城市风格,合理地发挥城市功能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代城市滨水住区建设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6】。(2009年,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刘军,筑土国际都市设计天津顾问公司规划部主管田琨)在“城市滨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文中就提出了城市滨水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则:(1)适度的土地开发强度和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2)基础设施的区域可达性和绿色交通(3)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4)生态环境修复【7】因此,根据以上的研究,个人认为为了使城市滨水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特征,在规划和管理中应该采取和注意一定的措施:(1)鼓励滨水土地的混合使用,提升滨水住区的活力。提倡滨水住区利用商业、旅游、文化等特性形成混合的土地使用格局。实现更加环保的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功能,促进可持续性的社会活动。(2)采取适当的土地开发强度。作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区域,滨水地区的密度应与户外空间保持平衡。(3)处理好水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界限。绿色空间在滨水地区发展中是一个创造趣味性的完整元素,它将生硬的建筑区与水面巧妙地联系起来。(4)加强滨水空间使用的连贯性。作为水与陆地的交接点。滨水地区既是面对水面的陆地,又是面对陆地的水面,我们要努力将两种功能更加统一化。(5)完善人工水环境的生态设施。自然与人工环境相互交错于同一个背景下,扩大了滨水地区的范围,强化滨水氛围。5.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方法5.1滨水空间的生态处理张玲在“当代中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景观设计初探”一文中提到注意要保持河流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要从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乃至整个城市系统等更高级的系统出发去研究,在进行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时,应该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而不应该把河道与大的区域空间分割开来,单独考虑【8】。另外,学者孙鹏,王志芳也提出这样的生态处理手法:注重原有河流的生态环境特征,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与破坏。人类的建设行为必然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我们应该通过设计来减少这种影响。保持牛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之前应该综合考虑原有河流地区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以及周边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9】。.王浩,赵永艳在“城市生态园林概念及思路”中指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为主体,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强调以乡十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10】。以上各位学者都无一例外强调了生态设计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生态设计不仅仅是指生态恢复到原初的状态,它还强调以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目标,有效地重建被破坏的景观,并营造新的景观。俞孔坚曾说过土地的设计不仅是美观的问题,它是关于土地的全部意义上的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全部意义上的设计,是关于土地设计的科学与艺术。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利用园林景观表现手法加以表达,保持城市生态的延续性,是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它对恢复和提高滨水景观的活力,增强滨水绿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性、趣味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2滨水空间的文化处理学者李麟学在其“地域文化性在城市滨水景观带设计中的体现”一文中指出:从人文学科的角度来讲,所有的河流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文脉中,因此,对于历史文脉的挖掘和再创造,成为城市滨水景观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河流承载着无数的船只,带着一船船沉甸甸的鲜活的故事朝着我们开来,我们面对着这样的母亲河,如何在每一条城市滨水景观带上感受到不同的历史文化性,是我们景观设计师的基本职业道德【11】。郭红雨指出:设计中的花廊、雕塑、小品、铺地、灯具、栏杆等,都是需要我们对该地域的人文文化进行深刻挖掘和提炼的。目前,在这些滨水景观带的设计中,如小品、灯具和栏杆等,大多没有人文文化性可言。少量的地方,运用雕塑,塑造了一些地方功勋人物,雕刻其事件,但本人觉得这些是辅助的,不是设计的重点。在这些滨水景观带设计中要反应的重点是该地域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在这片土地中生活的普遍状态,或者是和该河流相依为命、斗争等各种情景【12】。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的改变。古代的河流也从简单的饮用功能到今天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如何设计成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有文化传承的城市滨水景观带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关键任务。5.3滨水空间的艺术处理(休闲游憩功能)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形象集中表现的亮点,这里是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貌的结合点。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必须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注重可持续性和人性化,注重空间的整合,让富有特色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让滨水空间艺术化。5.3.1多样化孙杰在“城市中的滨水景观设计”一文中城市滨水区的整治不仅要解决城市的防洪,还包括改善城市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江河的可及性与亲水性,提高滨水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从区域出发,合理分区,提供多样化的景观结构,巧妙布置游览线路,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13】。5.3.2自然化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至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迸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5.3.3标志化许多城市的滨水景观本身就是城市的标志和旅游形象,在游客心中直接代表着城市的吸引力。如上海的外滩、珠海市的情侣路、重庆市朝天门广场等。5.3.4需求化城市滨水区的开发首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在遵守滨水区特有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平衡城市滨水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人为本,建筑物的尺度、材质以及各种滨水景观元素的配置,充分考虑人在空间中的感受。如:内街采用木质铺地,富有弹性,让人宾至如归;商铺门面尺度精巧,细致人微;玻璃廊桥和观景塔让人们尽情的欣赏沿河的自然景观等等【14】。(王海龙,2007)5.3.5亲水化张庭伟则指出“亲水”可定义为:它不是指人们为了维持单纯所为生物的自己的生命、获取生活的食物所进行的活动,而是指为了实现除此之外的、人性的发挥对水感到亲切的活动。人与生俱来对水有亲切感,要借助良好的亲水环境,保护好当地的生活系统及生态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参与【15】。6.结语城市滨水区在规划建设中体现一个城市的建设风格,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备受关注的今天,为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空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城市当中最具有活力的景观空间,其在规划过程中应合理的开发,建立优良的环境体系,注重社会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规划出适应人们所需要的理想空间,才能使滨水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良好的伸展性。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滨水景观设计的一系列原则,满足人们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必须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注重可持续性和人性化,注重空间的整合,让富有特色的滨水空间与城
本文标题:滨水空间设计文献综述孙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4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