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JohnBroadusWatson),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为“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华生的生平•约翰.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于1878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1894年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后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标。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1903年他得到了哲学博士学位,并结了婚。直到1908年,他都在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1908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他又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职位。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来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来到霍普金斯大学。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直到1920年。•1913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这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1920年,由于一宗轰动当时的离婚案迫使华生辞去了霍普金斯大学的职务,使他中断了红极一时的学术经历。1921年华生进入商界,他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1947年华生从商界退休,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年。1957年美国心理学会在授予他荣誉的一段褒奖文字中,把他的工作赞扬为现代心理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华生为得到这种官方的承认而高兴。1958年华生去世,享年80岁。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刺激-反应心理学(S-R心理学)黄海霞20111611113华生的主要观点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非心理或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方法,而非内省的方法。他提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心理学家主要应关注行为,而不是心和意识。华生主张用刺激-反应来解释所有的行为。刺激-反应理论(S-R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力求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简化为肌肉和腺体的一些活动和习惯,否认人的主观世界和意识的作用,使他成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他的最著名、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个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华生的学习观华生认为,有机体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接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所谓的学习。华生的学习理论也称为“替代-联结”学说。华生恐惧实验一、实验现象描述•该实验以一名婴儿为被试。实验开始时,实验者给他呈现狗、猴子、白色绒棉以及白鼠,被试对这些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当他的手刚触摸到白鼠时,响起钢条敲起的巨大的声响,他停止动作,但并没有哭。当他再次去触摸白鼠,第二次响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并张口大哭。他第三次去触摸白鼠,同样又响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张口大哭,并试图爬开。•接下来,实验者将一只兔子呈现在他面前,他大哭并试图爬开。然后,实验者又将毛衣呈现在被试面前,被试并无接近倾向。最后,被试看到带毛发的面具,反应剧烈,大哭,立即向相反方向爬去。二、实验现象分析•在上述实验中,敲击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是无条件刺激(US),被试对于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所产生的恐惧情绪是无条件反应(UR),呈现小白鼠是条件刺激(CS),多次将小白鼠和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同时呈现是强化过程,被试看到小白鼠时就会产生恐惧感是条件反射(CR),被试看到带有皮毛的动物或物体时产生恐惧感是条件反射的泛化。具体分析如下:•实验初,被试对这些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是由于这些动物或物体对于被试而言都是中性刺激,尚未与无条件刺激(US)联结,因而构不成引起心理反应的条件刺激。•实验中的婴儿,对于敲击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出于本能,会产生恐惧,这是天然的无条件反应。当这种巨大响声同小白鼠同时呈现给被试时,中性刺激(小白鼠)与无条件刺激(敲击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在时间上的结合,诱发被试将这两种刺激联结起来,对小白鼠同样产生恐惧的反应,但恐惧程度并不强。•当实验者多次将巨大响声和小白鼠同时呈现给被试时,被试对于小白鼠的恐惧感不断增强,小白鼠就成了条件刺激(CS)。随后,只要该婴儿看到小白鼠,就会产生恐惧感,即条件反射(CR)。接下来的试验中,该婴儿仅仅只是看到与小白鼠类似的带有皮毛的兔子、毛衣和面具,也同样产生恐惧感而大哭不止,是被试看到小白鼠条件反射性地产生恐惧感不断泛化的结果。给教师的建议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将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与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赞美和鼓励学生,在成功的情感体验与课程学习间建立牢固的联系,促进其学习。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屈莎莎41105040•学习律1.频因(frequency)律2.近因(recency)律•评价频因(frequency)律•华生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因此,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有效动作之所以保持下来,无效动作之所以消失,是由于有效动作比任何一种无效动作出现的次数都多,这是因为每一次练习总是以有效动作的发生而告终的。近因(recency)律•华生认为,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练习中必定更容易出现。由此,他把反应离成功的远近,作为解释一些反应被保留、另一些反应被淘汰的原则。在他看来,习惯反应必然是离成功时机最近出现的反应。频因律即就是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次数越多,习惯形成地越迅速。近因律即就是离成功越近,习惯形成地越迅速。•进步意义•局限性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进步意义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尽管实验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但是,对心理学研究全面客观化和自然科学化的要求和实施还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2.行为主义心理学推动了学习理论的研究。局限性1.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大缺陷是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使人的心理过程成为不可知的“黑箱”。2.华生对行为的研究采用了元素主义的分析方法,将复杂的行为分解为若干刺激-反应单元,从而丢掉了行为的整体性特征。
本文标题:华生行为主义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4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