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三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使建筑的高度和跨度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在平面与空间设计上也比过去自由多了,这些突破必然要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初期生铁结构:Ironbridge——英国第一座生铁桥(1775~1779,设计人:AbrahamDarby)这座铁桥跨度为30.5米的铁桥,共有3条铸铁拱肋,是仿造木制桥制造的,现在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保存,专供旅客观赏。桑德兰桥(1793~1796年)单跨拱桥全长236英尺,约72米。巴黎法兰西剧院(1786,设计人:VictorLouis)——铁最初应用于屋顶英国曼彻斯特的萨尔福特棉纺厂的七层生产车间(1801,设计人:WattandBoulton)——这里铁结构首次采用了工字形的断面英国布赖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1818~1821,JohnNash)——重约50t的铁质大穹窿被支撑在细瘦的铁柱上铁和玻璃的配合: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1829~1831,设计人:P.F.LFontaine)——最先应用了铁构建与玻璃配合建成的透光顶棚,和周围的折衷主义沉重柱式与拱廊形成强烈的对比。巴黎植物园的温室(1833,Rouhault)——第一座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向框架结构过度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因以生铁框架代替了承重墙,故外墙不再担负承重的使命,从而使外墙立面得到了解放。纽约的哈珀兄弟大厦(1854年,设计人:JamesBogardus)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1883-1885年,WilliamLeBaronJenney)——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但它的外形还保持着古典的比例。升降机与电梯:蒸汽动力升降机(发明人:E.G.Otis)——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1853年世博会展出1857年被装在纽约的一座商店中1864年传至芝加哥1870年水利升降机(发明人:贝德文)1887年开始发明电梯1867年欧洲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装置1889年用于埃菲尔铁塔内图书馆:巴黎的圣吉纳维夫图书馆(1843~1850,拉布鲁斯特)——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巴黎国立图书馆(1858~1868,拉布鲁斯特)市场:巴黎的马德莱纳市场(MarketHalloftheMadelaine,1824)伦敦的亨格尔福特鱼市场(HungerfordFishMarket,1835)百货商店:纽约的华盛顿商店(1845)——外观基本上保持着仓库建筑的简单形象巴黎廉价商场(BonMarche,设计师:L.A.Boileau,工程师:G.Eiffel)——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全部采光的百货商店费城的沃纳梅克商店(JohnWanamakerStore,1876)纽约百老汇路与布鲁姆街转交的百货商店(BroadwayandBroomeStreet,1857年最初装上升降机)博览会与展览馆: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水晶宫”是一座展览馆,专为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而设计建造。“水晶宫”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内,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宽408英尺(约124.4米),长1851英尺(约564米),共5垮,高三层,由英国园艺师J·帕克斯顿按照当时建造的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水晶宫”共用去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从1850年8月到1851年5月,总共施工不到九个月时间。1852-1854年,水晶宫被移至肯特郡的塞登哈姆,重新组装时,将中央通廊部分原来的阶梯形改为筒性拱顶,与原来纵向拱顶一起组成了交叉拱顶的外形。1936年,整个建筑毁于火灾。“水晶宫”虽然功能简单,但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所负担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大的内部空间,最少的阻隔;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建筑造价大为结省;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质量,其特点就是轻、光、透、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战神校场上,是1884年法国政府为庆祝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一百周年,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立起来的永久性纪念物.法国著名工程师居斯夫·埃菲尓设计的铁塔方案在700多个竞赛方案中脱颖而出,被评委会选中.该塔落成后便以设计者的名字命名为埃菲尓铁塔。铁塔占地12.5公顷,高320.7米,重约7000吨,由18038个优质钢铁部件和250万个铆钉铆接而成.底部有4个腿向外撑开,在地面上形成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塔腿分别由石砌礅座支承,地下有混凝土基础.在塔身距地面57米、115和276米处分别设有平台,距地300米处的第4座平台为一气象站.自底部至塔顶的步梯共1711级踏步,另有4部升降机(以蒸汽为动力,后改为可容50-100人的宽大电梯)通向各层平台.埃菲尔铁塔于1887年1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历时21个月。1889年以前,人类所造的建筑物的高度从来没有达到200米,埃菲尔铁塔把人工建造物的高度一举推进到300米,是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它表明了19世纪后期结构科学和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铁塔的出现预示着采用金属结构将会大大增加建筑的高度.铁塔建成时有许多人认为它破坏了巴黎的城市天际线而表示反对,但现在埃菲尔铁塔的宏伟形象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主馆,减灾埃菲尔铁塔的后面。由工程师康泰明和建筑师杜特合作设计的。二人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结构和施工技术,建造了当时石阶上最大跨度的生铁结构建筑。1910年废除。第四节: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矛盾所提出的探索背景:工业城市→生产集中→人口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新城市模式的构想巴黎改建:1853年,欧思曼执行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的城市建设政策,在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其目的是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和对帝国首都的装点干道规划——十字形加环形,以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并对道路宽度、沿街高度、屋顶坡度作了限定。立面改建——明显广场四周建筑屋檐等高,立面协调统一绿化——通过道路联结,把大面积绿化引入市中心市中心改建——衙点以罗洛宫至凯旋门最为突出,帝国式风格,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把市中心分成几个区中心局限:未能解决城市贫下中农窟问题;城市交通阻碍(铁路)问题。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fTomorrow》: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他试图在工业化条件下,解决城市与适宜的居住环境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绝而产生的矛盾。他主张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全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他还认为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它的不远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他强调永远要在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绿带的原则。霍华德提出的以母城为核心,围绕母城以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并强调周围广阔绿带原则。母城6万人,子城内万人以内,以铁路联系。20世纪初,霍华德的追随者恩维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其理论主张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霍华德的这些主张都是针对伦敦当时的种种社会弊端所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当时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在其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享受到一种较为舒适的生活。通过使他们自愿的迁出拥挤的伦敦,从而限制伦敦的不和理膨胀,达到最终改善整个大城市的环境质量的目的。霍华德提出,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及带。有6条理6米宽放射大道,将城市分为此块等大面积。中心区占地基2.2公顷为中心花园,四周为公建。外围是公园和玻璃敞廊,作为展览商业等。接着外围是居住区,居住区中央是环状大道,有学校等。再外围是工厂、仓库等。最外围是铁路“新协和村”:欧文认为胡同、天井、小巷和街道易形成许多不便,卫生条件也差,主张采用近于正方形的长方形布局。村的中央以四幢很长的居住房屋围成一个长方形大院。院内有食堂、幼儿园、小学等。大院空地种植树木以供运动和散步之用。住宅每户不设厨房,而由公社食堂供应全村饮食。以篱笆围绕村的四周。村边有工场,村外有耕地和牧地,篱内复种果树。村内生产和消费计划自给自足,共同劳动,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公有。和欧文提出“新协和村“的同时,还有傅立叶(1772-1837年)的“法郎吉”、卡贝的“依卡利亚”共产主义移民区等。但这些理想社会主义城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先后均告失败。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1869-1948年)提出“工业城市”规划方案美国方格形城市:美国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是由地产投机商和律师委托测量工程师,对全国各类不同性质不同地形的城市,作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
本文标题: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6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