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浅议如何开发佛山旅游文化资源
1浅议如何开发佛山旅游文化资源【内容提要】佛山有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近些年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更应该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初步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使相当一部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佛山的旅游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关键词】佛山旅游资源开发一、佛山的历史文化资源佛山历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留下了不少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和聚落遗址。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现有国办博物馆6个,以及陶塑、园林、武术、民间艺术等专题博物馆和名人纪念馆14个、私人专题博物馆1个。无论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还是从各类文物的种类与质量来看,佛山都可以称得上是广东的文物大市。不仅如此,佛山还是粤剧的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些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既是佛山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佛山现代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潜在优势。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是与北京、苏州、汉口齐名的“天下四大聚”。历史上,佛山不仅以工商业和贸易闻名全国,而且孕育了粤剧、粤曲、醒狮、舞龙、麒麟、十番、锣鼓柜、八音、木鱼、龙舟、陶塑、秋色、剪纸、木版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和丰富的民俗事象,是闻名遐尔的粤剧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民俗文化之乡和武术之乡,保留了大量具有珠江三角洲特色和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无形文化遗产。近几年,佛山在无形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建设发展有佛山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是指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即所谓活态的“文物”,其价值往往是有形文化遗产不能替代的。为了笼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制作技艺,早在1956年佛山市就成立了民间艺术研究社,使秋色纸朴、泥塑、仿生艺术、灯色扎作、剪纸、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项目得到保存,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的奇2迹”。近年,该社充分利用传统艺术研究以及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对生产工艺作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将室内装饰的灯色。艺术发展成广场艺术,将佛山剪纸艺术融入现代装饰之中,其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引起轰动。如该社应邀参加澳洲墨尔本的节日巡游,制作了300英尺大彩龙,轰动全城。在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龙腾灯耀庆千禧”大型灯会上,该社设计制作了2000多组件彩灯扎作艺术品,其中“腾龙”组灯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佛山剪纸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创新,为广州花园酒店创作的大型剪纸壁画《红楼梦》成为脍炙人口的巨作,荣登《中国名壁画》之列;为香港保良局设计制作的巨型剪纸《纸艺传情暖万心》等,开创了民间剪纸为现代大型建筑装饰所用的历史先河,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赏。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著名的民间艺术研究及生产基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保护佛山石湾镇陶塑这一民间艺术的精髓,市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把石湾私人陶艺作坊合并组建了石湾美术陶瓷厂,吸纳和培养了刘传、庄稼、刘泽棉等一批陶塑艺术大师,并选派了一批有美术专长的文化干部充实创作队伍,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大批陶艺人才。在坚持发掘石湾古老的制陶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具有现代审美趣味和形式感很强的作品,使石湾陶塑艺术长盛不衰。佛山是著名的武术之乡,由于历史原因和民间师徒相授的局限,佛山的武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一些拳种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为此,文化、体育等部门共同协作,重建民间体育组织——佛山精武会,支持私人创办拳馆,使佛山武术运动得到恢复。文化部门还专门组织人员对佛山武术进行挖掘和整理,举办佛山武术展、出版了《佛山武术文化》一书。近年来,还建立了佛山黄飞鸿纪念馆、佛山鸿胜纪念馆、叶间堂等武术专题纪念馆。这些纪念馆已成为增进海内外友谊、交流武术技艺的场所,为弘扬佛山武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深远意义。佛山优秀的醒狮艺术闻名海内外,“文革”期间,醒狮表演陷入低潮。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醒狮表演得以恢复,组织起数百支醒狮表演队,成立佛山龙狮协会,邀请佛山的“鼓王”、“狮王”等前辈出山,传授南狮技艺,并吸收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狮艺精华,融入传统技艺中来,使佛山醒狮表演得到提高和发展。近年来,佛山市醒狮团曾多次代表中国赴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表演,成为最受世界各地观众欢迎的项目,为宣传佛山,提高佛山知名度做出了贡献。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为打造粤剧文化旅游这一品牌,市委、市政府支持文化局把佛山粤剧博物馆建设作为市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重点建设项目,拨出专款进行馆3舍整修、文物征集和陈列展示。迄今为止,佛山粤剧博物馆已征集文物近两万件。展出的数千件世界各地征集的珍贵粤剧文物,获得了海内外嘉宾和媒体的一致好评.佛山市利用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设文博旅游项目。如石湾的南风古灶和高灶陶窑是中国仅存的、使用时间最长的陶窑。利用南风古灶、高灶建立的陶瓷文化旅游区,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在南风古灶旅游区举办的“千年之烧”活动和“中国佛山柴烧研讨会”,邀请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荷兰以及我国香港、台湾、景德镇、宜兴、北京等200多位陶艺家,用石湾的土与釉,运用传统柴烧技术,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既显示了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珍视,又体现了对当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这次活动促进了国际陶艺的交流,扩大了佛山石湾陶艺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为佛山石湾陶艺走向世界搭起了一座桥梁。佛山市还提出150万平方米的“佛山老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利用计划。在这片区域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个,同时保留着颇具价值的古建筑群,其中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古建筑60多处。佛山民俗文化是无形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无形文化遗产资源时,佛山定期举办各种大型的民俗活动,展现其独特的风采,为相关行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出秋色是佛山最具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佛山社会生活习俗、民间风情,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不断承传的反映,是佛山民间文化的重要遗产。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先后举办过多次大型秋色巡游活动,其中以1999年12月31日晚迎接新千年的“历史名城--世纪豪情”佛山秋色欢乐节暨佛山秋色大巡游规模最大。该活动项目50个,演出人员4800余人,道具3000多件,服装4000多套,观看人数达40万。此外还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组织数十个民间团体举行了类似的民俗大巡游活动,充分展示粤剧、武术、扎作、灯色等民间艺术,以及学童开笔、除夕卖懒、中式古典婚礼等时岁习俗。根据史志“挈灯者贯于道,……胜门溪畔,弥望率灯客矣”的记载,在2002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恢复已停办数十年的佛山元宵提灯会,当晚吸引上万市民带着自制的各式花灯进馆参加活动,重显了昔日风采。这些活动都产生了万人空巷的影响,带旺了本地的旅游业和相关行业。二、怎样开发佛山文化资源(一)整体保护,综合开发4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应当坚持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一条就指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名城是有机整体,包括城市及其古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原有格局,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历史古迹。佛山的文物保护和开发要改变过去那种局部保护、分散开发的模式,将名城保护和开发纳入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中,统一管理、合理布局。名胜古迹周边的景观环境要与之相协调,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努力构建“点”(文物古迹)、“线”(古街巷、古建群落、旧有景观环境)、“面”(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落)相结合的保护和开发体系,使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建筑风格、景观风貌、功能设置与文物古迹相一致,使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商业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佛山已划定面积达31.5万平方米的祖庙历史文化街区,正吸引民资、外资参与运作,力图在恢复佛山老城区风貌的基础上,建设集旅游观光与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商贸景区。今后,还应当根据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和城乡规划要求,开发和建设若干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形成有规模、具特色、出效益的名城文化亮点。(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从总体上看,佛山的文物古迹较多,但不少古迹呈散点分布,资源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缺乏主题鲜明、影响大、效益好的旅游文化品牌,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适当的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对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要以历史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发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以陶艺文化、粤剧文化、佛教文化、园艺文化、武术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加强包装和推介,打造佛山文化旅游品牌。(三)、风物结合,突出特色佛山不仅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还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从南狮、飘色、粤(剧)曲、武术,到陶塑、雕刻、塑扎、广绣、剪纸等,无论是民俗节庆,还是工艺技术,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相对于静止的、物质形态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技艺是动态的、鲜活的传统文化资源,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神韵,而且能够活跃旅游形式、丰富旅游内容。因此,可以把游览名胜古迹与观赏民俗风情、把参观文化遗址与观赏民间工艺结合起来,开发诸如“秋行飘色”、“古窑-陶艺”、“武馆-武术”、“祖庙万福台-粤剧表演”等风物结合、5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一方面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在这方面,佛山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把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保护、开发、更好地保护”的路子,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佛山的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三、塑造文化佛山建设文化强市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素有武术之乡、粤剧之乡、陶艺之乡之称。今天,在建设佛山的征程中,市委提出要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回望过去,纵观现在,我们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佛山要建成现代化大城市,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从长远看,到2010年,佛山应该建成多门类、上规模、上档次,基础设施和软件先进、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区域性文化产业基地之一。从近期看,佛山要在5年内建成支柱性文化产业和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争取文化生产总量在全省甚至全国文化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并与国际接轨。要确定发展文化产业目标,立足于推动佛山两个文明的建设,着眼于增强现代化大城市的功能。因此,建议佛山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为:凸现佛山历史文化名城时代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高档次、高品位,以及浓郁的岭南特征,形成以现代科技、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增强现代化大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柱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一)是人才优先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关键还在于创意和内容的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文化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当前城市文化建设更突出紧缺的还是文化经营人才、策划人才、管理人才。(二)是历史积淀城市文化建设必然依托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各地市一般都有较厚重的文化积淀,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点。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处理好新老城区改造与建设的关系问题。6(三)是
本文标题:浅议如何开发佛山旅游文化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7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