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学活动、揭示教学规律的科学2.世界上最早的极爱专著《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捷克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德国康德使教育学在大学里开设。3.教育学的作用:a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b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c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4.学习教育学要注意: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C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D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5.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6.按社会形态来划分教育:A原始社会教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E社会主义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A生产性B民主性C科学性D革新性8.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方针:A贯彻“三个面向”B实施科教兴国C推进素质教育9.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A在身体素质方面B在学习知识方面C在思想品德方面10.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A全民性B义务性C全面性11.学制:把学校教育机构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12.西欧12-13世纪有平民教育,我国20世纪才有教育。中国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演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揆卯学制”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年颁布“壬戍学制”,沿用到新中国成立,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至今还被广泛采用。13.我国现行学制:A幼儿教育(幼儿园)3-6岁幼儿B初等教育,主要是全日制小学教育,6-7岁儿童入学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D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科院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学校1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A设置目的不同B调节手段不同C与政府关系不同D产出不同15.学校公益性的2个表现:A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B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16.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撑起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17.学校文化从形式看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18.学校制度文化分为:传统。、仪式、规章19.学校传统:在学校中,师生关系、领导关系、读书风气、考试风气、交往时的词汇、语境、逻辑、价值态度、上课方式、应试方式等经过实践的积淀都有可能形成某种传统。20.学校规章: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21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由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组成。22.沟通在学校管理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23.沟通的障碍: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沟通渠道方面/克服方法:A相互间建立信任、尊重的良好关系B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C选择最佳的沟通媒体D注意信息的时效性E重视信息的反馈24.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A思想品德教育管理B教学工作管理C教务行政管理D总务工作管理25.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A行政方法B法律方法C教育方法D经济方法E学术方法26.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A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B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C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D教师人事管理制度27.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A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B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C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D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28.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A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B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小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C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的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E开展各种家庭服务29.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性、针对性、分类性、个别指导、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30.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途径:A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B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C学校应利用各种社会机构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校施加影响D学校应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A遗传决定论B环境C辐合论32.中国古代的儿童观:孟子代表的性善论,苟子代表性恶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为中等,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33.儿童发展的内涵:A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体因素为基础B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C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D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34.儿童发展的特点: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互补的协调性35.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A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B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C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D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36.教育的基本的原则:A要尊重儿童的感受B尊重儿童的选择C鼓励学生的创造37.2001年教育局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宣布我过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实施新课程标准38.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影响:A新课程改革在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规划时,将旧有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清理出局,是内容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B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关联的原则,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社会生活现实,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走出学校,参与到现实的社会时间中进行学习,向学生提供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机会C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更新,将以往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转换为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探索、敢于想象与创造的实践性学习和发展过程39.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奴隶社会:官师合一。封建社会:教师职业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师范教育应运而生40.教师的社会作用:A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B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C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41.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42.教师的一般素质: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文化素质:A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B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兴趣与才能教育素质:A教育理论知识B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教育和组织管理C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二年体的能力D教育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素质:A爱岗敬业B热爱学生(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尊重感、期待感)C严谨治学D团结写作E为人师表(义务方面、行为方面、品德方面、风度方面)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43.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A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B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观念C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D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E要树立教育网络化观念F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44.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A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课程观(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B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C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不是学生的塑造者,而是教育生产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不是教育资源的唯一拥有者,而是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指导者和领导者、不是教学过程的“独奏者”,而是教学过程的“伴奏者”与研究者)45.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里相容、教学相长46.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B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C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47.如何建立教师威信:A专业水瓶和教育教学技巧B人格魅力C交往、沟通的能力D对评价手段的运用48.如何善于与学生交往:A次数要多,产生亲近感B诚挚关怀,引起情感上的共鸣C要言而有信,遵守承诺49.教师资格含义: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50.教师进修的必要性: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只有经过不断的进修,才能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适应变化发展着的社会,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儿童的新特点及不断涌现出的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学科。51.教师进修的形式:校内进修、校外进修、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52.教师专业化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的确立,推动了教师专业法发展水平的提高53.1861年,法国拉萨尔,创立世界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54.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力举办短期的师资训练班,增设初级师范,60S初,改为中级师范,文化大革命许多师范被取消,1976年恢复改整(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55.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现代体系,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发展:职前教育有低向高不断提高学历的层次56.教师培养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封闭型:师范院校培养教师(优点:培养目标单一,集中,专业训练和专业:思想比较强。缺点:学术水平低,只是范围窄,适应能力差,招生来源和毕业出路有限)开放型:(优点:学术水平较高,知识范围较宽,适应能力较强,招生来源和出路更好。缺点:在某些情况下对培养教师的任务不够明确,不够重视)57.教育目的:是教育主题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得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58.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59.不同的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衡量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个人本位(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60.1978年,我国宪法关于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称谓又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1年,中共中央要求:坚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份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61.2006年修订的宪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6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A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B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C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D社会本位色彩浓厚的社会E可操作性不强63.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的几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思想64.落实我国教育目的需正确处理的几关系: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B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65.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66.德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方法:是为了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思想品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方法:一种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正面启发引导和注意实际锻炼的方法,另一种是以压服为主,搞强迫命令,以力服人的教育方法67.德育
本文标题: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07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