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余盛龙1内容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凸现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水质污染以及设施不配套、用水浪费、水价不合理等问题都是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因。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的对策:一是提高治污能力,二是改善供水设施,三是提高水质,四是提高节约用水观念,五是开发非传统水源,六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办法。文章从城市供水的角度,结合当前现状,分析了城市供水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城市供水的管理办法,规划了未来城市供水的发展路线,就所发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关键词:城市供水;现状;问题;对策。2目录引言...................................................31城市供水现状...........................................42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52.2水源污染严重.........................................62.3供水设施老化,严重浪费水资源.........................92.4社会经济发展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102.5水价改革不到位,难以起到经济调节作用................102.6.公众节水意识低......................................102.7供水企业发展滞后....................................103我国城市供水问题的对策................................113.1建设引水工程,开发非传统水源.........................113.2加大治污力度,提高供水水质..........................123.3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用水管理........................133.4优化设施,保证供水需求..............................143.5建立完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143.6加强公众教育,提高节水意识..........................144实例分析..............................................165结论与展望............................................183引言水在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尤其重要,城市若要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处理好水的问题。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城市供水,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设施不足、水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困扰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问题。文章主要就目前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供水管理体系,提高水质,保障居民饮水安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保障民生。41城市供水现状我国2014年全国总供水量6095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2.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21亿m3,占总供水量的80.8%;地下水源供水量1117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3%;其他水源供水量57亿m3,占总供水量的0.9%。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缺水形势严峻。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严重的有108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m³。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01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266.9亿m3,比常年值偏少1.6%。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m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m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m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³为极度缺水。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1000m³(重度缺水),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³(极度缺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分别为36.1亿m³、28亿m³、24.7亿m³和15.6亿m³。52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2.1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10条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根据2013至2014年我国各流域水资源分布表,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流域。截至2014年,上述五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之和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86%,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最大,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4.48%。从国土面积与水资源比例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从人口与水资源比例看,全国82%的人口仅占据47%的水资源。全国共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含过境水)低于国际标准所划定的重度缺水线,有6个省、区处于极度缺水状态。有资料显示,上海人均水资源量拥有量为760m³,深圳600m³,北京仅300m³,可见我国城市缺水已相当严重。水资源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极不平衡,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各地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降水季节过分集中,容易形成春旱夏涝;年降水量在东南沿海地区最高,逐渐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目前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也是造成城市水资源缺乏的重要因素。不仅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水源枯竭,而且产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危害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灾难事件。其中工业用水的迅速增长加剧了缺水的严峻形势,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用量所占的比重也越大,工业发达国家工业用量均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据有关统计,2014年全国总用水量6095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总用水6量的12.6%;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3.5%;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7%。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因大多为工业城市,工业用水一般约占城市用水的60%~80%。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用水量还会急剧增加。我国是不仅水资源紧缺,而且浪费严重,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1)水资源重复利用低。就工业用水而言,先进国家造纸、钢铁、化工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分别达85%、98%、92%,我国工业用水60%~70%是冷却用水,对水质影响不大,完全可以重复利用。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各地很不平衡,除上海、北京、大连等少数城市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可达70%~80%外,其他多数在20%~50%,因此有很大的节约空间。(2)供水管网渗漏。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达20%以上,公共用水浪费惊人。以2015年为例,全国总供水量5493亿m³计,因此损失达1098亿m³,超过江苏,广东两省年总用水量之和,可见供水管网的损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废气、废水、废渣严重威胁水资源安全,城市沿江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由于工业污染和生活“三废”的排放,全国城市大约有64%的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且水质呈下降趋势,且地下水的平均循环时间很长,在深处蓄水层,循环时间长达数千年,一旦被污染,很难清除。2.2水源污染严重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7中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还会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中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综合考虑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49.4%(河流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3.4%,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15.5%,劣Ⅴ类水河长占11.7%,可见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中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具体而言,根据2014年全国21.6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来看。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9%,Ⅱ类水河长占43.5%,Ⅲ类水河长占823.4%,Ⅳ类水河长占10.8%,Ⅴ类水河长占4.7%,劣Ⅴ类水河长占11.7%,水质状况总体为中。从水资源分区看,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质为优,珠江区、长江区、东南诸河区水质为良,松花江区、黄河区、辽河区、淮河区水质为中,海河区水质为劣。从行政分区看(不含长江干流、黄河干流),西部地区的河流水质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好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水质相对较差。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14年,对主要分布在北方17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的2071眼水质监测井进行了监测评价,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其中,水质优良的测井仅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0.5%、水质良好的占14.7%、水质较差的占48.9%、水质极差的占35.9%。技术上的落后也是导致水污染的原因之一。发达国家对水源非常重视,水源不污染或轻污染,而我国大部分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发达国家水源取水口上、下游建立保护区,水源环境非常优美,取水口建立自动水质监测站,净水厂的处理构筑物都在室内,净水厂环境卫生非常干净。净水厂清水库容量很大,约占每天用水量的20%,清水库全封闭,内壁和池底均贴白瓷砖,人们从玻璃观察孔可见到水清澈透明、无色,肉眼水可见到底。净水厂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均要处理,清液回用,污泥压成滤饼,可运出去填地或做制砖原料。我国一些水源监测站水质仪表运行不可靠,无法指导生产,净水构筑物多在室外,受气候影响大,清水库容量偏小(小于10%),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反冲洗水大部分未处理,直排水体,污染水源。净水厂通常在原水中先投臭氧作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当原水中发现异味,必须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臭味,再投加三氯化铁或硫酸铝作混凝剂,投加率偏大,强调水质清,不计较节约混凝剂,有的净水厂还要投加高分子聚合物作助凝剂,在滤池前投加高分子聚合物9作助滤剂,消毒用二氧化氯替代氯气,出厂水有时加酸或加碱调节pH值,防止输水管网腐蚀。我国水厂通常在原水中加氯作氧化剂,加硫酸铝或碱铝作混凝剂,投加率考虑水质达标和经济节约,消毒用氯。发达国家
本文标题: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0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