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地理复习课授课模式(实用)
高中复习课授课模式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出示复习目标。教师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目标要简洁,可检测,切忌空泛。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2.向学生展示出本课时所复习的范围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是复习重点和难点,在课标和考试大纲中,这些知识点要求达到的等级。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新授课,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3、明确考点考试。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考试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命题的角度和方式,特别要做好“一题多变”的工作。主要知识提要一、荒漠化的含义二、荒漠化的危害三、荒漠化的防治课标领航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学目标:了解:1.土地荒漠化的分布及其成因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及其造成的危害理解: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应用: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学会分析其他生态问题的成因2.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确荒漠化的危害3.通过对“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多向思维,分析生态环境问题防治的对策与可行性措施(重难点部分)考纲下载考纲解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识记: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3.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考纲要求明确考点明确核心考点知识核心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与成因核心考点二: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命题方式:材料分析综合题为主二、回顾梳理知识。可以通过等多种形式来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知识点,给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要点体系。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切忌。1.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个梳理本课时知识点的方法或平台,如:列表比较、填图、知识纲要、问题提示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知识梳理。2.在完成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构建出本课时复习内容的知识网络。通过编制知识网络,以达到整理知识点、理顺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的目的。对于知识间联系的脉络清晰、比较容易构建网络的内容,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构建。对于构建网络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出一个框架,指导学生完成构建。并在组内、班内展示评价。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照知识体系呈现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自主探究,在学案中整理归纳出问题的答案,掌握主干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观点。要尽量将复习目标转化为问题(试题)的形式,即将教材和考试说明中陈述性的语言转化为程序性题目,通过完成题目,达到复习目的。基础知识整合部分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展示一:本节微导图(思维导图)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的分布、含义、表现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成因区域可持续发展展示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图片展示提问学生,让学生自主回答。切记集体回答。纳米布沙漠卡拉哈迪沙漠维多利亚沙漠阿塔卡玛沙漠阿拉伯半岛沙漠塔尔沙漠印度沙漠墨西哥高原沙漠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温带的内陆地区GCFAEBD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化石漠化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黑土退化水土流失三、经典试题示例。通过经典的试题教给学生答题的思路、角度和规范。(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对接高考经典练习(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1、气候干旱,蒸发2、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丁地势最低,临近湖泊,地下水位高D中上游引水,下游水量减少丙丁C核心知识精讲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讲练结合典例剖析拓展延伸总结规律根据所学知识,描述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特征。核心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与成因知识精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荒漠化的关系:1、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基本条件3、——物质条件2、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动力条件加剧因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三、经典试题示例。通过经典的试题教给学生答题的思路、角度和规范。(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冬春季节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对接高考四、当堂巩固训练。针对目标和考点,采取多种命题样式当堂针对训练,并当堂反馈。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完成情况,将巡视中发现的典型的问题及时评讲到位,做到堂堂清。1、农牧过度带产生了怎样的移动?这样的移动产生了什么结果?向西北推进。导致草场退化引发荒漠化问题,如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等;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过度农垦科尔沁沙地应用巩固读“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图”,完成下题。2、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C应用巩固3、曾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现在“裸地遍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C、为解决人的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A应用巩固绿洲逐渐向上游萎缩;河流在向下游流动过程中,随着蒸发、下渗,及沿途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流量减少。4、推测图中绿洲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应用巩固核心考点二: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①荒漠化破坏植被和地表形态,使土地的生产潜力衰退,生产力下降,也使草场质量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②土地荒漠化造成细沙裸露地表,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③加剧风沙危害,使许多村庄、铁路、水库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重难点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草方格沙障治沙技术原理: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3、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五、链接高考,拓展延伸。兼顾整个考试内容的核心知识点,链接高考经典例题,做到反复滚动训练。1、(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草方格沙障。对接高考2、(2015年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右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对接高考D风蚀沙起,沙由风动。“你是风儿,我是沙”探究一:风力大小空气的水平运动产生风,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风源(风力大小、距离远近)下垫面(摩擦力、狭管效应)气压差(等压线疏密)深度探究(2013年新课标2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对接高考(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答案展示:探究二:沙的来源沙从何而来?河流沿岸、河底沉积物地表松散的堆积物裸露湖底的沉积物拓展延伸(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大。对接高考探究三:风沙危害强风、流沙土壤侵蚀大气环境摧毁、掩埋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拓展延伸(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风沙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对接高考六、总结规律,点拨方法。注意:三、四、五、六四个共用时间20分钟左右最少留有5分钟学生消化整理讨论时间。规律总结方法点拨1、方法突破结合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析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差,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治理荒漠化应“对症下药”,如下图:病因用药2、治理荒漠应注意的问题荒漠形成的原因不同,治理的措施也不同。在气候干旱条件下形成的荒漠,植树种草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因为太缺乏水源,植物难以存活。必须依靠设置人工沙障,如埋入草方格来固定沙层;要防止沙丘流动,也要注意防止绿洲的盲目扩大,以防止水资源更短缺。在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地带,经济活动要有利于草本植被的保护,还要在有水源的地方植树种草,迫使沙漠退缩。对于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的荒漠化现象要加强林木保护、提高土地肥力等,防止土地退化、沙化。所以防治土地荒漠化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举一反三3、学法点拨针对训练随堂巩固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双选)本节课小结:(1)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物类型解析:第(1)题,P地与Q地之间有贺兰山阻隔,贺兰山对来自西北的冬季风起阻挡作用,P地年大风日数少,同时,贺兰山对来自东部太平洋的夏季风起阻挡作用,使得Q地年降水量少于P地。第(2)题,设置草方格沙障不可能改变该区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类型,但可截
本文标题:地理复习课授课模式(实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1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