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1《论语六则》教案
121《论语》六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论语》的体裁:语录体二、朗读课文三、分析课文内容: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论语》中是指孔子。曰:动词,说。时:副词,时常,常常。习:动词,温习,复习。说:通“悦”,形容词,愉快,高兴。乎:相当于“吗”。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愠:怨恨,心里不满。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好学习,享受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友互相激励,探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风度。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温:动词,温习。故:旧,指学过的知识。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为:动词,做。矣:相当于“了”。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通“惘”,迷惑不解。殆:危险。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动词,喜爱。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为乐”。意动用法。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其:代词,他的,他们的。从:采纳,听从。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第六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惑:疑惑。耳:听觉。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认真思考:3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明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3、掌握“而”字的用法而:连词。①表承接,如“学而时习之”。②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⑴学而时习之⑵人不知而不愠⑶温故而知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⑸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答案:⑴而:连词,表承接。⑵而:连词,表转折,却。⑶而:连词,表承接。⑷而:连词,表转折,却。⑸而:连词,表承接。⑹而:连词,表承接。四、思考练习:1、背诵并默写《〈论语〉六则》;2、课外阅读《论语》一书。422、《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期行》一、导入: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二、示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三、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一内容:生字词,课文。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注字音,读课文:(1)字音:尊君在不fǒu陈寔shí太丘舍shě去5(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时年/七岁四、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二内容:课文翻译方法: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要求: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重点词句: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惭:惭愧。引:拉。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四、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三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方法: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要求: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指名回答,补充,订正。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五、当堂训练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对吗?(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6【板书设计】期行元方:聪明机智明理诚信客人:无信无礼改过第二课时《乘船》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学习《乘船》(板书课题)二、示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三、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一内容:生字词,课文。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注字音,读课文:(1)字音:华歆xīn辄zhé邪yé(2)王/欲舍/所携人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四、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二内容:课文翻译方法: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要求: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二)学生自读,讨论难点,译讲课文,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重点词句: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义为依托)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义为可以)后贼追至: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贼:作乱的人(今义为偷东西的人)7正为此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为耳朵)四、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三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方法: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要求:思考下列问题:1、〈〈乘船〉〉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为什么?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指名回答,补充,订正。(1)学生自己复述。(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可提示:华的信)(3)启示:一个人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五、当堂训练讨论交流:〈〈期行〉〉与〈〈乘船〉〉这两则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从写法和主旨两方面来谈)点拨:1、写法上短小精悍,但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2、主旨:〈〈期行〉〉讲守时,〈〈乘船〉〉讲守诺,都是诚信方面的问题。【板书设计】乘船难之在前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乘后则救助船纳之在前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后则欲舍中心: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824《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生生互动法: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本文标题:21《论语六则》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2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