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1第八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教学重点:作为创作活动的产物-----文学作品,其构成包括两个层面:微观的和宏观的。也即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一个事物的特殊本质往往最直接地体现在它的特殊内容和特殊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本章,我们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揭示文学作品有别于其他文本的本质特征。教学方式:作品分析,解讲课时:两节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其要素一、文学作品内容(一)文学作品内容的界定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情感和思想)的总和。形式则是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态,是内容的存在形态。(语言结构逻辑层次)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品所表达的“第二自然”中的社会生活、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蕴。只有那些经过作家体验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作品的内容。(二)文学作品内容的特点第一,它不是分门别类地反映生活,而是把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这是它与科学、哲学之区别。科学、哲学关注的是生活的某一方面,而文学则是全面地关注生活。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整体性。第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把人本身、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灵和情感作为主要对象去把握和表现的,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心灵性和情感性。(内容的实质也就是作家在社会生活的观照把握里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而形式是情感和思想借以流露的语言组织。艺术的功能是赋予形式以内容。)第三,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审美主客观的统一。但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是通过以形式来表现内容这种方式呈现的。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又是一个纠纷的问题。中国旧有“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照这样看,以“言”表现“意”,“言”就是形式,“意”就是内容,表现就是拿在外在后的“言”来表达在内在先的“意”。“意”是情感思想的合称。情感是生理的反应在意识上所生的感觉,自身迷离恍惚,不易捉摸。文学作品表现作家的情感和思想,但作粗不能空洞地言悲言喜,再加上一些惊叹号,它必须描绘情感所由生的具体情境,喜怒哀乐由具体可感可触的人物的言谈举止笑貌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作家的情感必须化为思想,才可以表现得出,这里所谓“思想”有两种方式。一种运用抽象的概念。一种运用具体的意象。比如说“我打狗”这个思想内容。我们可以用,“我”“打”“狗”三个安所入出境的意义边串起来想,也可以用“我的身体形象”“打的动作姿态”和“狗被打时的形象”连成一幅图画或一幕戏景来想。前者是概念的思想,后者则是意象的思想,就是“想像”。而文学作品大体上是用想像和联想来表现作家的情感,所以,“意”是情感饱和的思想。第四,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以具体艺术形象的方式呈现的。我们接受事物的形象是用感官,领会事物的关系条理是用理智。感官所得的是具体意象,理智所运用的是抽象概念。如在白马、白玉、白雪等个别事物所“见”到的白是具体意象,离开这些个别事物而总摄其共象所“想”到的白是抽象概念。所以,具体意象的力量都大于抽象概念。二内容与形式之关系21、内容居主导地位,但又不能脱离形式。2、内容是作家思想情感活跃因素的呈现,它的变化又导致形式的变化。3、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二、主题(一)主题的含义主题是指作品通过形象系列显示出来的主导性情感或思想,是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是作品审美意蕴的主旨。第一,主题来自作家的生活体验,来源于生活实践,是人生给作家的一种暗示。第二,主题可能是逐渐形成的,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会有所变化,最初作家有的只是一个朦胧的动机。第三,主题只能蕴涵在作品之中,通过文学形象来显现。(它不只通过一个人物形象或一条线索来表现,主题统领全局的作用。)(二)主题的类型1、情趣流露型表现作家的一种心态,是作家一种审美意趣和情怀的流露。这种主题的类型往往较单纯,表现出优美的倾向。诗歌、林雨堂的小品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等2、情感评价型表现明确的情感倾向和对审美客体的态度评价,体验的深度与表现的力度强于前者。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就不仅仅是对景物形式美的感受所能表达的,而是具有某种明确的历史和社会的使命感。如《三国演义》《水浒》3、审美超越型表现出很强的理性精神和整体观照与超越意识,是作家人生体验与审美理想的深刻反映。既涵盖主体对人生遭遇喜怒哀乐的体验,又突破了个体的局限性,将个体的体验升华到类的高度,人生的终极关怀这一层次。如,李白的诗: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陈子昂:前不见来者,后不见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荷尔德林:(德国十八世纪古典浪漫派诗人的先驱)谁沉冥到,那无边的“深”,将热爱着,这最生动的“生”。鲁迅的《狂人日记》《孤独者》《过客》等系列小说等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三)主题的功能主题在文学创作中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主题的确立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形成兴奋优势中心,引领作家的创作思维向更为深广的领域延展,极大地丰富题材原有的有限容量,在写作表达时起到统摄全篇的结构布局,材料运用的作用。(四)主题提炼的要求要达到主题深邃的程度,关键在于“开掘要深”(鲁迅语)。鲁迅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思维敏捷,主题深刻的象征。犹如山脉隆出地表。鲁迅深刻的文学主题皆是通过具体、逼真而深刻的人物形象来表现。拿《孔乙己》为例。在《孔乙3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的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他文学叙述中的绝唱。“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先是声音传来,然后才见着人。这样的叙述已经不同凡响,当“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后,令人战栗的描述出现了,鲁迅只用了短短一句话,“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再如张爱玲对主题的提炼,一般是有过前后的对照,形成强烈的参差。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人物印象。其二,主题具有统一性。一篇文章不管是有几条线索,有多少个人物展开,主题应该是明确的。这些线索和人物皆是为配合主题服务的。再者,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多样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客观性,即所谓“形象大于思想”三、题材(一)题材的含义广义的题材是泛指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爱情题材、侦探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家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并写入作品,构成艺术形象进而表现主题的一组生活素材。(二)题材与素材素材是指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但可以被称为题材的仅是素材中有价值的一部分。其有限性表现在要经过三重过滤。1、是否经过作家主观的加工提炼;2、是否被作品采用;3、是否构成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被称作是题材。主题是借助艺术形象由读者感受体悟出来的艺术形象是由题材构成的。(三)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的题材叙事性作品是通过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在特定环境中的展开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命运,传达作家对人生的审美体验的。它的题材一般由人物、环境和事件组成。抒情性作品是借助具有象征表意功能的有限景物铺陈,传达作家对人生无限意味的审美体验。它的题材一般由情和景组成,一般不需要完整的人物,环境和事件的描写与刻画。(四)题材的功能题材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题材与主题二者相互依赖,题材的意义要靠主题点化,但主题也要在题材的积累和加工的过程中引申而出。题材有导出和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作品的主题又必须通过题材的铺陈和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五)选材的要求第一,题材的多样性与选材的广泛性是文学审美独创性的保证,二者寻求统一。题材4的多样性是指只要能够引起作家对生活的审美体验,能够有效地传达这一体验的题材都可以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被纳入题材的表现范围之内,无需任何人为的设置。为满足欣赏者不同的审美需求,题材的选择必须遵循多样化与广泛化的要求。第二,选材要严。选材是为表现主题和审美创造服力。第三,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品表现的主题与构思文学形象的需要,是选择的第一需要,也是选材的一般标准。四、情节(一)情节的含义情节是叙事性作品内容的必备要素。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人物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演变过程。情节往往是构成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人物性格的发展应与情节的发展相一致,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性格与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必然性,进而通过人物性格的展现,表现作品的主题,传达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体验。而抒情性作品,有些也包含某些情节性的因素。如马志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但这个情节很不具体,是抽象的。(二)情节的构成情节是一个与人物性格发展完全吻合的事件的过程。文学作品的情节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构成。1、开端开端是情节的起点,是作品所表现的事件矛盾的起因,也是主要人物性格的第一次“亮相”,往往体现人物关系的特性,预示矛盾发展方向。如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离了婚后回娘家的白流苏突然接到徐太太送来的她的前夫因患肺炎去逝的信息。一家人对此信息的反应和态度。将流苏置到一个尴尬而双倍感冷漠的环境里。她觉得自己呆不下去了。如在《送火神》里,村民一看见有放火嗜好的傻子大系哥时,自觉涌起的警惕心理。2、发展发展是矛盾冲突继续展开并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在环境的作用下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情节发展逐渐推向高潮的最重要的主干阶段。3、高潮高潮是冲突达到顶点。矛盾接近解决但尚未解决的关键时刻。此时,人物性格充分展现,作品主题集中体现,同时,往往预示着重大转折的临近。如在《倾城之恋》,突如其来的战争。这个高潮无疑是白流苏和范柳元两人之间矛盾的调和点。是对主题的锤炼和提升。战争使两人改变了对爱情的看法,都涌起了渴望家,渴望温暖,渴望永恒宁静的愿望。而在《送火神》里,当大系哥的问题,一次次得不到解决,(找父母,找民政,找维稳办以及关乡政府办公室等,)作者又安排大系哥放了一次火,这无疑是文章的高潮,也是大系哥最终悲惨命运的推动。4、结局结局就是矛盾的解决,也是事件演化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5《倾城之恋》里,白流苏最终因战争的推动,得到了新的婚姻。《送火神》里,大系哥葬身火海。(三)细节细节是指文学品中细腻地刻画人物、展开事件、营造环境和描绘景物的最小单位,是艺术形象的细胞。情节与细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节是由诸多细节构成的,但是细节本身也有相对的独立性。细节既是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又是刻画人物的最小单位。如鲁迅的《故乡》,通过对回忆中少年闰土与作者一起捕鸟等一系列细节的刻画,衬托出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活泼,敏揵的孩子,而现实中再见到闰土时,通过对他言行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两者之间的隔膜。这隔膜不是别的,而是身份,地位、阶级的隔膜。如:再次见到闰土。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海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姿态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如《倾城之恋》里,对白流苏一些细节的刻化。第一次见范柳元,第一次去香港,再见范柳元等等细节如《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来是个行家里手,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作者笔下的这一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巴尔扎克
本文标题:第八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2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