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1.简述语言学的分类。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2)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不同,分为: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衍变及其规律)转化生成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而不去考虑前因后果)(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没有亲属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组合,分析语言片断)应用语言学:凡是关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都是应用语言学。(1)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的语言整疗及其康复的治疗。(2)广义:凡是将语言学原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相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问题的科学。2.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指出联系与区别。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及结果。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联系: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组合。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和表现。区别:语言——全民性、抽象性、非物质性言语——个人性、具体性、物质性3.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间所形成的关系。.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4、语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原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1)携带信息量:语言大于文字(2)适用范围:语言大于文字(3)使用该交际工具所需条件:文字大于语言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4.什么是思维?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机能。关系:联系: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且思维的成果、思想的表达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思想,人们的交际也就失去了内容,语言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区别:(1)二者职能不同。思维:反映现实,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联系。思维的职能是通过概念和逻辑规则来完成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体现思维的工具。语言的职能是通过词语和语法规则来完成的。(2)语言具有民族性,思维具有全人类性。5.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说成huo,为什么?语言符号的约定性和任意性。语言是社会现象而不是个人现象.虽然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那就是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必须遵循全社会统一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某个意义,也得全社会约定俗成,不能个人任意更改.否则,语言就不成其为交际工具了,别人也就无法听懂你的话,社会将乱成一锅粥.只要想象一下,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尴尬,就知道遵循规则的重要性了6.两个人争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为句子。你认为谁对,为什么?答: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而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关键要认识到语言和思维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7、什么是内部言语?什么是外部言语?二者不同之处。内部言语:不能说出声来的、用于思维的言语。外部言语:能说出声来的、用于交际的言语。区别:(1)内部言语比较不那么连贯完整,而外部言语比较连贯完整。(2)内部言语的物质载体是生物电,外部言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8、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这主要是因为:①词语组合的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一个规则,可以类推出无限多的句子,例如学会说我吃饭,掌握了主-动-宾这个格式,就可以造出我看报,他打球,你唱歌之类的句子来.②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语可以重复使用,可以用在这个句子中,也可以用在那个句子中,从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例如人这个词,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苹果可以指色彩,味道,形状各方面都不同的苹果.9、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优点:(1)严格按照一对一原则(一个符号对应一个音素)制定的。(2)国际音标也是采用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便于学习。(3)国际音标这一套符号相当完备,能够比较准确地记录世界上不同语言的语音形式。注意问题:(1)不分大小写,手写体印刷体(2)有形近音标,儿化要标音10、说明音质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音质音位是由音素构成的音位,也叫音段音位(发音占据一段时间)非音质音位是由音高、音长、音强构成的音位,也叫超音段音位。11、现代汉语普通话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某一种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称之为音位的区别特征。现代汉语中有九组区别特征:有阻——无阻;口音——鼻音;唇音——舌音;舌面——舌尖;塞音——擦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前音——后音;高音——低音;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12、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类别与成员的关系。13、举例说明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其他辅音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和声调.在韵母中,有的音节没有韵头和韵尾,但绝对不会没有韵腹.论述题:1.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1)音译结合的约定俗成:同一种语音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音内容;同一语音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2)语音的社会性还体现在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上:汉藏语系中有声调,其他语系没有;汉语中没有复辅音;在现代汉语中,元音占优势。总之,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是有差别的,不同地域即使是使用同一语言,也是有差别的。2.如何理解归纳音节应遵循的三个原则?(理解的部分要举例子的)(1)对立原则:不同的音素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利用不同音素在发音特征上的对立来区别意义。例如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2)互补原则:不同的音素不能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而是各有各的出现条件,处于一种互补分布状态。且不同音素不能区别意义,此时应这些音素归纳为同一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3)音感差异原则:符合互补原则(不同音素处于互补分布状态),但是在发音上差别比较大,也不适于归纳为一个音位,而应归为不同的音位。3.试说明语流音变的含义及其常见类型。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相邻近的音节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一些语流上的变化。常见类型:(1)同化:在语流中,两个原本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邻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相同或相近,这个情况称为同化。根据同化音和被同化音的排列顺序不同,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2)异化:在语流中,两个原本相同或相近的邻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个情况称为异化。分为顺异化音和逆异化音。(3)弱化:在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轻读、快读或为了发音方便,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这种现象叫弱化。(4)脱落:在语流中,由于轻读、快读或为了发音方便而省去了某些音,这种现象称为脱落。(5)增音:在语流中,为了发音方便增加某些没有的音,这种现象称为增音。4.以汉语普通话为例,说明音位体系的内容。(例子还是要自己举)(1)某种语言或方言多有的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2)每个音位的常见变体。(3)各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各个音位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表现出的各种规律。1、离开一定的语境,“真高”中的“高”既可以说是身材高大,也可以指某一个办法高明,这是否就是词义模糊的表现,为什么?答:不是,词义模糊指的是词义的范围模糊,而这里的“高”的对象明确,是多义词的两个义项。2、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有何不同,为何要区分二者?答:(1)语言意义:语言体系中所固有的意义,是客观事物,客观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2)言语意义:个人运用言语时所表达的意义。(3)语言意义是由言语意义中概括出来的,而言语意义是对语言意义的具体运用。(4)语言意义具有全民性,言语意义具有个人性。语言意义具有抽象性,言语意义具有具体性语言意义具有非物质性,言语意义具有物质性3、怎样看待语义场的系统性。一方面,表现在同一语义场的词语在词义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师父和徒弟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和哪些词语构成语义场(同一词语在不同语义系统中地位不同)如:孩子,在父母这方面是子女,在大人这方面是未成年。4、举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原则。方法:对比法,把一群词放在一起,从意义上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原则:(1)对等性原则:义素分析的结果要与义项的意义完全相同,所指范围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2)原则:词语的义素分析要放在一定语义系统中去进行。(3)简明性原则:在准确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义素。(例子见笔记)5、举例说明如何看待语义的聚合关系。6、什么是语素,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语素又称词素,是最小的音译结合体,用于构词。(1)从语音形式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2)语素表义的虚实:实语素,虚语素(3)语素的构词能力: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4)语素构词时的位置: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5)构词后能否单说: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6)与语素表意的虚实,构词时的位置:词根,词尾,词缀7、基本词汇有什么特点?(1)全民常用性:人人都懂,经常使用。(2)稳固性:最长寿,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产生就不再消亡。(3)能产性:用基本词再造词去反映新事物,由于全民常用性,使用易理解。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力、电动、电话、电线、电视、电流、电脑、电能、放电、发电”等词。8、汉语吸收外来词有哪些方式?(1)音译(
本文标题: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2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