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
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1/7高二地理期末冲刺试题(中国地理Ⅰ)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分界线说法错误的是A.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400-800毫米区域D.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2.下图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2014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公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粤、湘、鄂三省占优等地总面积的90.6%;粤、湘、桂、川、鄂、赣、浙、苏、皖、冀、豫、鲁等省区,占高等地总面积的89.4%;黑、吉、辽、冀、鲁、皖、云、贵、川、新等省区,占中等地总面积的73.9%;内蒙古、甘、陕、晋、冀、黑、贵等省区,占低等地总面积的89.3%。据此完成3-4题。3.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参考因素有①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②农业机械化水平③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④农业土地利用水平⑤劳动力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④4.关于我国耕地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较高B.各省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C.低等地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D.高等地分布区气象灾害少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5-6题。5.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6.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7-8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8.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2/7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9.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A.山东—四川—西藏—江苏B.河北—新疆—青海—广东C.浙江—辽宁—湖北—北京D.安徽—重庆—湖南—河南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A.年降水量、7月均温、1月均温B.年降水量、1月均温、7月均温C.7月均温、1月均温、年降水量D.7月均温、年降水量、1月均温11.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其海拔约为1800米B.7月均温超过30℃C.气温年较差约为20℃D.1月均温低于0℃读“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分布图”,完成12-13题。12.图中甲、乙两地的风能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植被C.距海远近D.地形13.若在甲地建设大型风电基地,除技术与市场因素外,要使风力持续发电还需要重点考虑当地的A.河流与水源条件B.农业与人口规模C.天气与地表环境D.矿产与地质条件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了进一步加快其经济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又划分了一个新的区域——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即粤、桂、闽、赣、湘、滇、贵、川、琼、香港、澳门),下图是该区域的局部地区图,据此判断14-15题。14.有关省会城市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地形单元上属于珠江三角洲区B.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中属于东部经济地带C.在京广铁路经过这里D.该地所在省份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15..珠三角地区有著名的基塘农业,有关该农业形成的自然区位是①地势低平、河网密布②降水丰沛、水源充足③土地成片、土壤肥沃④高温多雨、风调雨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17.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18-20题。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3/718.山脉①是A.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分界线19.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A.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C.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D.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20.该图反映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是A.海拔越高,降水越少B.海拔越高,降水越多C.山脉的南坡降水多于北坡D.山脉的南坡降水少于北坡读“某流域图”,回答21-22题。21.图中所示流域为A.黄河流域B.海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流域22.关于图中五台山北侧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河流径流量比较小,但季节变化大③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④有结冰期,含沙量比较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读某区域图,回答23-24题。23.西藏地区A.河湖稀少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4.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A.光照更充足B.降水量更大C.热量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25-26题。25.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26.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读我国局部图,回答27-28题。27.A、D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4/7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横断山区D.三峡地区、江南丘陵28.结合R区附近某地的局部图(小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A.条件不足,无法判断B.自西向东流C.自东向西流D.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29-31题。29.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30.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31.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32~33题。32.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合肥小于南宁B.株洲大于石家庄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33.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34.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下题。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比较,南岸支流()A.流程长,较稀疏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C.水质清,无结冰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5-36题。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5/7北N地形坡度0~8°丝绸之路经带济至西欧至西亚、南欧35.图示区域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36.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读下图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37-38题:37.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A.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B.甲乙两地纬度相同,—月均温大致相等C.甲地深居内陆,乙地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D.甲地与乙地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甲高于乙38.根据图中信息得出的下列判断,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左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和温度区界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9—40题。39.图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可能分别为()A.460mm360mmB.400mm420mmC.280mm50mmD.320mm340mm40.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可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个温度区大致呈南北分布,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降雨4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16分)材料一:长安(今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材料二:陕西省地形坡度空间差异图(左下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右下图)。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6/7第26题图(1)说出北部高原坡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2)根据信息材料,分析陕西省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3)从河流水文特征的角度,分析渭河航运条件较差的原因。(6分)高二地理期末冲刺试题(中国地理Ⅰ)参考答案1.C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A正确。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正确。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200-400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7/7毫米区域,C错误,选C。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D正确。2.B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A错。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地势高,热量条件差,B对。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地形封闭,受冬季风影响小,热量充足,C错。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D错。3.D4.A3.耕地质量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受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土地利用水平等人文条件的影响,与机械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无关,D正确。4.从材料中可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较高,A正确。材料中只给出了部分省的资料,各省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从材料中看不出来,B错。不同地区低等地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C错。高等地分布区气象灾害应较多,D错。5.C6.B5.湖泊是自然形成的,在自然条件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湖泊消失,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所以,20世纪80年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测考试试题1(附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4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