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参考文献-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单元1原子物理11弗兰克-赫兹实验[1]褚圣麟,原子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2]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氢与氘原子光谱[1]杨福家著,原子物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钠原子光谱[1]褚圣麟,原子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2]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4塞曼效应[1]褚圣麟,原子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2]母国光、战元龄,光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5拉曼光谱[1]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2]林木欣.近代物理实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3]沙振舜,黄润生.新编近代物理实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加]G·赫兹堡著,王鼎昌译.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5]肖新民.拉曼光谱的广泛应用及分辨率的重要性.现代科学仪器,2005,2.单元2原子核物理21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特性及放射性衰变的统计规律[1]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上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1).[2]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2能谱的测量[1]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第四章,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5).[2]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主编,核物理实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23符合测量[1]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上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5).[2]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主编,核物理实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24用快速电子验证相对论效应[1]倪光炯,王炎森等.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小出版社,1999,376~411.[2]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88~436.[3]林木欣.近代物理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5~109.[4]陈玲燕,顾牡.相对论效应实验谱仪的系列教学实验.物理实验,2000,20(3):3~5.[5]徐垚,秦树基等.单能电子在聚酯薄膜(PET)中射程的测量.物理实验,2004,24(2):12~19.单元3激光、光信息处理和光学测量31激光器特性及其参数的测量[1]林木欣主编,近代物理实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2]周炳琨等,激光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3]母国光等,光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2He-Ne激光器纵模间隔测量[1]周炳琨等,激光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2]母国光等,光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吴思诚等,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5).33全息技术[1]丁俊华等编著,激光原理及应用,第八章,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2]王永昭编,光学全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34光学信息处理[1]母国光、战元龄,《光学》,第十一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2]J·W·顾德门,《傅立叶光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3]钟锡华,《光波衍射与变换光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4]M·弗朗松,《光学-像的形成和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5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厚度、折射率和金属复折射率[1]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莫党,“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与研究表面的新方法”,电子科学技术,No.2,(1979).[3]母国光、战元龄,光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36光拍法测量光的速度[1]曹尔第主编,近代物理实验,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2]林木欣主编,近代物理实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3]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母国光等编,《光学》,第十四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7各向异性晶体光学性质的观测和研究[1]王曙,偏光显微镜与显微摄影,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2]母国光、战元龄,光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3]季寿元、王德滋,晶体光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4]金石琦,晶体光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单元4真空技术41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1]王欲知,真空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2]A.罗思,真空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3]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2真空镀膜[1]陈国平,薄膜物理与技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2]LudmilaEckertora,Physicsofthinfilms.PlenumPress,NewYork,(1977).[3]尚世铉等编,近代物理实验技术(I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F.A.Jenkins&H.E.White著,杨光熊、郭永康译,光学基础(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单元5X射线衍射技术[1](1982)(1995代物理实验,)[3]GB8360-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87-12-07发布;1989-0-01实施)[4]郭常霖、马利泰,科学通报,27,407(1982)(1989)[6]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7]〖WB〗H.P.克鲁格,L.E.亚历山大合著,盛世雄等译,X射线衍射技术(多晶体和非晶质材料)(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单元6低温和固体物理61电阻温度关系和减压降温技术[1]阎守胜,陆果,低温物理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1995代物理实验,)6.2高温超导体基本特性的测量[1]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J.G.BednorzandK.A.Müller,Z.Phys.B,64,(1986),189.[3]邓廷璋等,YBCO超导薄膜临界温度TC的直流测量6.3用电容-电压法测半导体杂质浓度分布[1]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孙恒慧、包宗明主编,半导体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6.4霍耳效应[1]黄昆,谢希德,半导体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2]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5铁电体电滞回线及居里温度的测量[1]谢希德等,固体物理学(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2]孙慷慷,张福学,压电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3]李远,秦自楷,周至刚,压电与铁电材料的测量,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郑裕芳,李仲荣,近代物理实验,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6.6压电振子参数及压电材料常数的测量[1]孙慷、张福学,压电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2]李远、秦自楷、周至刚,压电与铁电材料的测量,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单元7声学7.1超声探伤和超声速测量[1]《超声波探伤》编写组编著,超声波探伤,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2]胡建恺、张谦琳编著,超声检测原理和方法,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7.2噪声测量和频谱分析[1]马大猷,沈壕.声学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GB-3222-82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国家标准局批准),1982.[3]GB-3785-83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国家标准局批准),1983.[4]林木欣.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1999.单元8微波技术8.1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1]陈振国.微波技术基础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鲍家善等.微波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3]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林木欣.近代物理实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5]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8.2微波介质特性的测量[1]鲍家善等.微波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林木欣.近代物理实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单元9磁共振技术9.1核磁共振的稳态吸收[1]王金山.核磁共振波谱仪与实验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第1~2章[2]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DudleyWilliams.MethodofExperimentalphysics(Vo1.3,PartB).AcademicPress,1974,465~487,511~530.9.2脉冲核磁共振法测量弛豫时间[1]王金山.核磁共振波谱仪与实验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第十章[2]E.L.Hahn.Phys.Rev.,1950,80,580.[3][美]T.C.法拉著,左其卉译.脉冲核磁共振波谱学导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9.9.3电子自旋共振[1]裘祖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第一章.[2]向仁生.顺磁共振测量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3]陈贤镕.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4]廖绍彬.铁磁学(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9.4光泵磁共振[1]R.Benumof.Am.J.phys.1965,33,151.[2]龚顺生.双共振实验.物理实验,1981,(4):133.[3]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赵汝光,朱汖,张奋,等.关于光泵磁共振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物理实验,1986,(4):147.9.5核磁共振成像[1]邬学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上).物理,1995,24(10):619-624.[2]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汪红志,张学龙,武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PeterG.Morris.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MedicineandBiology.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165单元10计算机模拟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10.1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1]宫野.计算物理.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7,12.[2]JongHyunKim,JohnStringer.AppliedChaos.JohnWiley&Sons,Inc.NewYork,1992.[3]王东生,曹磊.混沌、分形及其应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6.[4]JoePritchard,TheChaosCookbook.aPracticalProgrammingGuide.Butterworth-HeinemannLTD,1992.[5]复旦大学《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编写组.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6]程极泰.混沌的理论与应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7]徐君毅
本文标题:参考文献-华南师范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4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