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化:111姓名:黄小玉学号:231.你如何看待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位?答:第一环境影响评价为确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了依据。在传统的发展中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往往缺乏经济的、社会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造成畸形发展,出现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这种发展方式至今还在国际上广泛流行着。要改变这种盲目发展的方式,除在社会制度上采取变革措施外,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环境特征和自净能力,按照环境特征和自净能力安排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既是一项综合工程技术,又涉及到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工作有很大难度。我国的公有制和实行的计划经济,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了优越条件,使我们可以在计划的指导下,由各方面协作配合来开展这项工作。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又为计划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证。第二,为合确定环境保护对策,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这是对环境管理科学的重要发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知道对一个建设项目的污染或破坏限制在一个什么程度上才能符合环境标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盘,又符合经济效盘的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反映出来。这样,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将建立在比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环境影响评价也是制定其它环境管理制度的依据。所有这些,都把环境管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国家计划、经济和环境管理部门把环境影响评价定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个建设项目,不仅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而且要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评价。如果一个开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有利的,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那么,这个开发建设项目就是不可取的。国家规定:一切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事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没有做好勘察设计等建设前期工作,一律不得列入年度建设计划,更准仓促开工。国家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规定,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主要是对规划选厂进行论证,预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经过论证,如果认为对环境影响不大,或者虽有一定影响,但经过采取防治措施可以弥补的,可以同意定厂址,经过论证,如果认为对环境影响很大,即使采取防治措施也难以补救的,就不能同意定厂址,应该另行选择。规划选厂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初步的、粗线条式的。但是,它却关系到布局是否合理这样一个大问题,因此是关键性的一道关口。这道关口把对了,就在布局上决定了建设项目的合理性;把错了,即使事后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也往往无补于事。因此,认真做好规划选厂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如火电厂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煤灰对环境的影响,造纸厂主要是废水对环境的影响,矿山开发主要是对水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影响。这种抓重点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么省去繁文缉节,缩短时间和节省费用,而且可以保证评价的质量。因此,是一种实用的方法。b、重视环境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预侧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建设项目,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往往带有长期性和永久性的特点。一旦建成,就很难加以改变。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只着眼于眼前,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长远。只有对建设项目的长期环境影响有恰当的评价,才可能有正确的环境决策。环境预测评价并不是不可捉摸的。它是在建设项目提供数据和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评价的结论也是可信的。注意环境经济分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两种主要倾向:一种是只顾生产,不顾环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生产,一种是过分强调环境保护的要求,标准定得过高,超出了当前国家财力的可能。这两种倾向都是我们所不赞成的。我们的政策是: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生产,把环境保护与生产发展统一起来。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中,各地都注意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成本效盘分析,或者运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环境经济效盘分析。分析结果如果证明投资过大,而环境经济效盘不高,那就要适当地放宽环境保护措施的要求。不过,绝大多数建设项目的分析结果说明,环境保护要求是合理的,投资比例是恰当的,环境和经济效益都是明显的。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是适当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积极措施,也是强化环境规划管理的有效手段。全面推行这一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2,举例说明环境问题与国家政策的关系?答,环境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构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只有妥善解决环境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中华民族的根基,才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一、我国在环境资源问题的国际压力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论越来越多,其中有积极的评论也有消极的评论。在消极的评论中以“中国威胁论”为代表,具体包括:意识形态威胁论、军事威胁论、人口威胁论、经济威胁论和环境资源威胁论。环境资源威胁论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产生的新的威胁论的内容。(一)环境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讲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我们应当认识到,过去的全球安全概念应予扩大(军事、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传统的威胁依然存在;新的安全问题正在产生,并将对国际秩序构成挑战。必须制定包括全球环境挑战在内的新的世界安全议程。”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托普费尔也强调指出:“环境保护是国家和国际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退化对当今国际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环境退化和资源短缺在世界许多地方促成暴力冲突。在未来几十年,日益加剧的环境压力,可能改变全球政治体系的基础。”他讲的这几句话含义极为深刻,他认为环境问题不仅是影响国际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有可能会改变全球政治体系。(二)中国污染物总量很大,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们国家批准了57项国际环境公约,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签订的双边条约还有20多项。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签署了公约就应当履行公约,认真履行这几十项国际法环境公约对中国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另外,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如消耗臭氧层物质、二氧化硫、汞等的年排放总量都是世界第一,生物多样性破坏也比较严重,二氧化碳排放现在是世界第二,预测到2010年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三)我国和周边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摩擦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和周边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摩擦表现在许多方面:一是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酸雨污染、汞污染、黄海污染、沙尘暴影响等;二是与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跨界河流开发问题等;三是与蒙古的野生动物越境保护问题;四是与东南亚国家野生动物贸易、木材砍伐和热带雨林等问题。(四)中国资源消费过快增长,对世界资源市场形成很大冲击客观地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消费平均增长率7.8%,高于全球1.4%。大量消耗资源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国内的资源严重不足,经济发展对资源进口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有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50%的原油依靠进口。大量消耗资源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引发了国际资源市场价格的暴涨。2003年以来,含铁品位66%的精矿由300元/吨,上涨到超过1000元/吨,铁矿石的国际价格也增长了两倍以上。2008年石油价格一度突破了147美元一桶的大关。资源的国际贸易量大幅度增加之后,同时也带动了国际海洋运输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资源价格和运输价格的大幅度增长肯定会对国内和国际的经济秩序形成冲击。(五)贸易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分量正在加重贸易保护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障碍,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容忍的。但是技术壁垒例外,是世贸组织协定允许的,且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贸易保护的常用手段。通常,技术壁垒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不利。环境保护是技术壁垒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许多国家以环保护为名,为贸易保护设置更加严格的绿色壁垒;另一方面许多公众,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需求日益高涨,形成各国抬高贸易门槛的社会基础。近年来,欧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以环境保护为名的技术壁垒法才生效,是关于在电器、电子产品中严格限制使用铅、汞等6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指令;第二个指令已于2005年8月13日生效,是关于已报废电子、电器回收拆解的指令,该指令规定生产厂家要负责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拆解和安全处置。这两个指令被认为是世界贸易中最严格的两个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据贸易部门测算了一下,这两个指令的发布影响了我国2000多家企业的十大类、20万个品种的出口,年损失贸易额高达317亿美元。2008年欧盟又开始执行第三个绿色指令,是关于强制回收电池的指令。该指令的发布肯定会对我国电池出口产生巨大冲击。二、环境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发展与安定的制约瓶颈我国50多年来的生态、环境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边治理边破坏,治理与破坏同步、破坏大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环境污染的种趋于复杂,环境污染的危害在加重,环境治理的难度在加大,环境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在增加,环境污染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环境形势十分严峻1.从水环境质量来看,全国有1/3的淡水资源不能作为饮用水,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2006年在全国七大江河水系408个监测断面中,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的占46%,28%的断面为四类至五类水质,超过五类水质的断面占26%。75%的湖泊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危害。2.从海水环境质量来看,2006年全国近岸海域288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有1/4的海水四类或劣四类,赤潮现象快速蔓延。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有的海域已成为生物绝迹的“荒漠化”地带。3.从大气污染现状看,我国有1/2的城市居民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1/5的城市居民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环境中、1/3国土受到酸雨污染,酸雨区的酸雨酸度有加重的趋势。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剧增,氮氧化物污染呈增多趋势,不少城市的大气污染由煤烟型向煤烟、交通燃油氧化型等共存的复合型污染转变。阴霾天气和光化学污染现象逐年增加。4.从固体废弃物的控制来看:全国城市垃圾年产生量1.5亿多吨,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工业危险废物的年产生量1100多万吨,处置率不到1/3(32%);特别是含致癌物质的铬渣累计堆存600万吨(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渗入地下,污染水体);每年各地还在排放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医疗垃圾。5.从声环境质量来看,全国有1/5的道路交通噪声超标;有近1/2的区域环境噪声超标。在有关环境问题的投诉中,有40%群众反映噪声污染问题,列各项环境投诉问题的第一位,噪声扰民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6.从耕地环境质量来看全国受污染已达0.1亿多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2000年以来,我国农药施用量持续增加,其中施用的农药杀虫剂占70%,高于发达国家的杀虫剂比例(40%)约30个百分点。受工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占被污染耕地面积的1/5。7.从生态形势来看,我国虽然在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生态形势并不乐观: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很大(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并伴生沙尘暴灾害,迫使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二是草场大面积退化,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程度不同地退化;天然草地以每年60万-7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三是虽然人工林面积增加较快,但是天然林锐减,生态功能弱化。我国现有占国土面积不到10%的天然林,已很难形成生态防护功能的大气候。与原始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是相当低下的。四是生物物种持续减少,15%-20%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外来物种入侵导致许多当地物种消失,仅农业林业损失就达574亿元/年。五是冰川融化幅度剧增。近40年来,我国冰川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总之,大量自然生态系统正在衰退,或是正在被
本文标题:环评的作用与地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6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