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
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任务和梦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中国的近代化探索(1840——1919)安丘二中孙维东学习目标1.考纲考点:(1)政治: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经济: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思想:近代前期中国的先进思想潮流。2.提高能力:了解中国近代化的含义;总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阶段特征;探究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等。3.升华情感:认识先辈为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梦想作出的努力,做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准备。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它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二.近代化的含义(概念)【做好知识准备,迎接思维挑战】一.重点基础知识回扣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启动(1840—1894)项目史实(历史事件)阶段特征经济(主导阶级、阶段成果、结果)政治思想文化知识探索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及阶段特征(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3)思想文化上:“师夷长技以夷”,开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体用之争”冲击了夷夏之辩,为西学传播创造了条件。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早期维新思想形成。史实(历史事件)结合洋务运动的史实,认识地主阶级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解决问题,形成认知(1)工业近代化的起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诱导了民族工业的产生。(2)技术近代化的起步(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3)军事近代化的起步(创建三支新式海军)。(4)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新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不同,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并开留学风气)。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目的:是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本质:“中体西用”,只变更器物,不触及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源。洋务运动无法实现中国近代化!失败?你懂得!阶段特征1.主导阶级:2.阶段成果:3.结果、教训: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薄弱,因此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国近代化的孕育、启动阶段。成就主要在经济领域,近代工业起步;并开始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不能带领中国实现近代化。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19)项目史实(历史事件)阶段特征经济(主导阶级、阶段成果、结果)政治思想文化1、经济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2、政治体制近代化: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极力推动民主政治建设。3、思想文化近代化:(1)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2)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发动了辛亥革命。(3)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4)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史实(历史事件)1.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整体发展,从层次上看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2.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经济、政治、思想、结果)解决问题,形成认知1.两个发展阶段:(2)中华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经济:(2)政治:(3)思想:(4)结果:2.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为例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不断地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阶段特征1.主导阶级:2.阶段成果:3.结果、教训: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成为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政治领域。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实现近代化1.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A.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开始学习、引进外国技术,创办近代工业C.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B小试牛刀3、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败D.日俄休战2、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他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在中国的“第三种可能性”典型事例是()A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清末新政D知识探索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性认识1、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2、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3、中国近代化探索对我们有何启示?材料2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1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候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3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往往西方那些看似“精巧绝伦”的政体,在现实实践中却极为脆弱、难以为继。——蒋银华肖芃《政体的模式与选择》1、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爱国性。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强烈的反侵略、反封建性质。(2)向西性。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3)层次性。经历了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4)曲折性。由于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制,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为中国近代化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出路。2、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1)根本原因:(2)经济:(4)思想:(5)政治:客观上,主观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三座大山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封建特权迷信等观念三座大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有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3、中国近代化探索对我们有何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2鸦片战争以后,危难中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在抗争和探索了近百年后,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一条全新的道路。——《人民日报》(2)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3)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成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近代化。(1)各阶层的救国探索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宝剑出鞘1、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2、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A.抗争B.探索C.屈辱D.复兴3、“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课堂小结中国近代化探索(上)孕育启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黄金时期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整体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制度和文化的探索失败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近代工业产生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地主阶级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在经济领域器物层次探索失败需要新的阶级和社会环境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8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