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暑的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分泌衰竭,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的疾病称为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体温升高、口渴大汗及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增快、烦躁等呼吸循环衰竭的征象,严重的可发生高热、抽搐甚至昏迷。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病因(1)高温的气候(一般室温>35℃),高温或通风不良的环境。(2)在烈日下暴晒。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高龄体弱者,对高温气候不适应者易发。【健康教育目标】1、认识中暑的基本原因和机制。2、正确认识降温的重要性。3、正确配合有效的降温措施和预防方法。【健康教育内容】1、专科护理降温、补充液体为中暑的首要治疗措施。(1)降温治疗①环境降温:对一般轻度中暑经过开窗通风,室浊控制在20~25℃。静卧休息,补充清凉饮料可于2~4h恢复。②体表降温:用井水、自来水或温水擦拭全身,头部、颈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可置冰袋。③体内中心降温:可用4~10℃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或用4~10℃10%葡萄糖盐水1000ml,也可以采用胃管内注入冰生理盐水降温。④药物降温:应用氯丙嗪25~50mg,加入250~500ml液体内,静滴1~2小时,同时监测血压,一般在2~3小时内降温。纳络酮0.8~1.2mg,0.5~1h重复应用1次,有明显降温、促醒、升压等效果。(2)重度中暑须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并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和有效的对症处理。2、饮食清醒病人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神志不清的病人,如果24小时未恢复,应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3、休息与睡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增加氧气消耗,加重器官缺氧,恢复期可适当床上活动。4、药物中暑病人常静脉滴注大量的冰液体,以达到降温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的目的。在输注冰液体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皮肤黏膜的弹性、周围血管的充盈度及末梢循环情况。5、心理护理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迅速将其置于20~25℃的环境中,保持病室安静,阴凉通风,尽力解除病人痛苦,缓解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6、卫生宣教在烈日下行走或工作时,应戴草帽,穿宽松透气浅色衣服;田间劳动者,尽量缩短或避开烈日下暴晒的时间;高温作业处,应设有隔热、通风、通讯、防暑降温等措施。高温季节应特别注意老人、慢性疾病病人及产妇,应保持室内通风。7、出院指导努力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合理调节夏季作息时间。高温作业人员每日应摄入含盐的清凉饮料,发现头晕、心悸、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及早就诊。
本文标题:中暑的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8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