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大纲(与人大第三版同步)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大纲人大第三版董克用第1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一、人力资源的含义P2(一)资源p2(二)人力资源p3二、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p5(一)人力资源的数量p6(1)人力资源数量的计量p6(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p7(二)人力资源的质量p7三、人力资源与相关概念(一)人力资源和人口资源、人才资源p8(二)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p8(1)资本和人力资本p9(2)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p10四、人力资源的性质p10(一)人力资源的性质p10(1)能动性(2)时效(3)增值性(4)社会性(5)可变性(6)可开发性五、人力资源的作用p13(一)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二)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管理及相关问题p15(一)管理的含义p16(二)管理活动中的效率和效果p17(三)管理的职能p18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p20(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p20(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p22吸纳、维持、开发、激励(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p23(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关系p26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p26(1)人力资源规划(2)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3)员工招聘(4)绩效管理(5)薪酬管理(6)培训与开发(7)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8)员工关系2、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p28(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作用p301、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p302、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p31(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2)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p34(一)人力资源管理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p34(二)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p35第三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p38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p39战略性、系统性、匹配性、动态性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普适性观点、权变性观点、配置性观点第2章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第一节管理者概述p84一、管理者及其分类p84管理者的层次图p85二、管理者的角色p86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p87大企业和小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变化p88三、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p85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p89一、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出现p89二、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承担的活动和任务p90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类型及投入产出情况p91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工作层次的变化p92三、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p92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四种角色p92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色p93四、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p94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优异能力模式p94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p96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p97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p97特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p97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p98六、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p98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分工p99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p100(1)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的工作p10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绩效的定量评价指标p10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绩效的定性评价指标p102(2)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企业整体绩效的贡献p102第四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第一节职位分析概述一、职位分析的含义p110二、与职位分析相关的概念p1111、行动2、任务3、职责4、岗位5、职位6、职位族7、职业8、职业生涯三、职位分析的目的与作用p112(一)职位分析的目的p112(二)职位分析的作用p113第二节职位分析的具体实施一、职位分析的时机p114二、职位分析的原则p1151、系统分析原则2、关注职位原则3、以当前工作为依据原则三、职位分析的步骤p116(一)准备阶段p116(二)调查阶段p117(三)分析阶段p118(四)完成阶段p118四、职位分析的方法p118(一)定性的方法p1191、访谈法2、非定量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关键事件技术5、工作日志法6、工作实践法(二)定量方法p1241、职位分析问卷法2、管理职位描述问卷3、通用标准问卷4、O*NET系统5、职能职位分析法6、弗莱希曼职位分析系统法7、职位分析计划表第三节职位说明书的编写一、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p1321、职位标识2、职位概要3、履行职责职位分析中常用的动词举例p1344、业绩标准5、工作关系6、使用设备7、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8、任职资格9、其他信息二、职位说明书范例p137第四节胜任素质模型一、胜任素质概述p139(一)胜任素质的定义p140(二)胜任素质低的构成要素p142名称、定义、维度、分级、标头、行为描述(三)胜任素质的核心特征p144客观性、强调深层次特征、因果关联性、分级可测评性、行为可测评性、关注突破点二、胜任素质模型概述p147(一)胜任素质模型的定义p147(二)胜任素质模型的分类p147三、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p148六个步骤:确定绩效标准、确定效标样本、获取样本数据、数据处理分析、建立初步的胜任素质模型、验证胜任素质模型四、行为事件访谈p150(一)行为事件访谈的起源p150(二)行为事件访谈的实施p151(三)行为事件访谈的优缺点p154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p161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p161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62(一)人力资源总体规划p162(二)人力资源业务规划p163人力资源业务规划的内容p163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p163(一)按照规划的独立性划分p163(二)按照规划的范围大小划分p164(三)按照规划的时间长短进行划分p164四、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作用p164五、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p1651、与员工招聘的关系2、与员工配置的关系3、与员工培训开发的关系4、与员工解聘辞退的关系5、与薪酬管理的关系6、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六、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p167(一)准备阶段p1671、外部环境的信息2、内部环境的信息3、现有人力资源的信息(二)预测阶段p168(三)实施阶段p169(四)评估阶段p169第二节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的预测和平衡一、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p169(一)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p1691、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2、产品和服务的需求3、职位的工作量4、生产效率的变化(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p1701、主观判断法2、德尔菲法3、趋势预测法4、回归预测法5、比率预测法二、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p174(一)人力资源供给的分析p1741、外部供给的分析2、内部供给的分析(1)现有人力资源的分析(2)人员流动的分析(3)人员质量的分析(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P1761、技能清单2、人员接替3、人力资源“水池”模型4、马尔科夫模型三、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p179(一)供给和需求总量平衡,结构不匹配p180(二)供给大于需求p180(三)供给小于需求p180第六章员工招聘第一节员工招聘一、招聘的含义p1896R基本目标:恰当的时间、恰当的范围、恰当的来源、恰当的信息、恰当的成本、恰当的人选二、招聘工作的意义p190(一)决定了企业能否吸纳到优秀的人力资源(二)影响着人员的流动(三)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四)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一条有效途径三、影响招聘活动的因素p191(一)外部影响因素p1911、国家的法律法规2、外部劳动力市场3、竞争对手(二)内部影响因素p1911、企业自身的形象2、企业的招聘预算3、企业的政策四、招聘的原则p192五、招聘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活动的关系p193六、招聘工作的程序p194(一)确定招聘需求p194(二)制定招聘计划p1951、招聘的规模2、招聘的范围3、招聘的时间4、招聘的预算(三)招募p197(四)甄选p197(五)录用p198六、招聘工作的职责分工p199招聘过程中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p199第二节招募的渠道与方法一、内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p2001、内部招募的来源2、内部招募的方法(工作公告;档案记录)3、内部招募的具体措施二、外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p2021、外部招募的来源(学校;竞争者和其他公司;失业者;老年群体;军人;自我雇佣者)2、外部招募的方法(广告招募;外出招募;借助职业中介机构招募;推荐招募)三、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对比p205第三节员工甄别1、员工甄别的含义p2052、员工甄别的原则p2063、员工甄选系统的标准p2064、员工甄选的程序p207员工甄选程序示意图p207五、员工甄选的工具p208(一)面试p2081、面试的类型p2082、面试的过程p209(二)评价中心p2111、无领导小组讨论p2122、文件筐测试p2143、案例分析p216(三)心理测试p2171、能力测试p2172、性格测试p219(四)工作样本p222(五)知识测试p223六、员工甄选工具的信度和效度p223(一)信度和效度的含义p223(二)信度的类型及其检验方法p224(三)效度的类型及其检验方法p224第八章培训与开发(P263)第一节培训与开发概述一、培训与开发的含义P264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而不只是某部分员工;内容应当与员工的工作相关;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业绩并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主体是企业。二、培训与开发的意义P266(1)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2)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3)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4)有助于培育企业文化(5)有助于增强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三、培训与开发的原则P267(1)服务企业战略和规划的原则(2)目标原则(3)差异化原则(内容上的;人员上的)(4)激励原则(5)讲究实效的原则(6)效益原则四、培训与开发的分类P269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新员工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按照培训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在职培训(ONJT)和脱产培训(OFFJT);按照培训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传授性的培训(新增)和改变性的培训(改错);按照培训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知识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和态度性培训。五、培训与开发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P270(1)培训与开发同职位分析的关系(2)培训与开发同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3)培训与开发同招聘录用的关系(4)培训与开发同绩效管理的关系(5)培训与开发同员工关系管理的关系六、培训与开发的新趋势(一)企业大学P270(二)学习型组织P271第二节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一、培训需求分析P2731、培训需求分析的思路:(1)组织分析(2)任务分析(3)人员分析2、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资料查阅法和访问法(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P277)二、培训设计P278-282(一)制定培训计划P2781、培训计划的类型:从时间跨度来看,培训计划可以分为中长期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和单向培训计划。2、培训计划的内容:(1)培训的目标,包括内容要素、标准要素、条件要素(2)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内容要素分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态度的转变(3)培训者:培训者的来源:外部渠道、内部渠道对培训者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品质、完备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有效地沟通(4)培训时间:培训时间的确定要考虑两个因素:培训需求、受训人员(5)培训的地点和设施(6)培训方式方法和费用(二)做好培训前的准备P282三、培训实施P282四、培训转化P283-285(一)培训转化理论P283同因素理论、推广理论、认知转化理论(二)培训转化的模型P284(三)培训转化的工作环境P2841、运用所学技能的机会2、转化氛围3、上级的支持4、同事的支持五、培训评估P286-288(一)培训评估的标准P286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理论将培训评估的标准分为四个层次:1、反映层2、学习层3、行为层4、结果层(二)培训评估的设计P2871、评估的方法2、评估的方式第三节培训与开发的主要方法一、在职培训P2891、学徒培训2、辅导培训3、工作实践体验二、脱产培训P2901、授课法2、讨论法3、案例分析
本文标题: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大纲(与人大第三版同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0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