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1、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影响和干预人口运动过程以及人口因素发展变化的法规、条例和措施的总和。2、绿色文明:以善待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崭新的文明。3、环境伦理:是指人对环境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4、人口容量: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大小。5、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6、大气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过程,使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达到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这种现象即为大气污染。7、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型煤、水煤浆)、转化(煤炭气化、液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除尘、脱硫、脱氮)等方面的内容。8、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烃、一氧化碳等,使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9、水体富营养化: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人水体,会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10、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11、阳伞效应: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的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相比,一般认为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12、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前者为湿沉降,后者即是干沉降。13、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BOD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越多。14、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COD越高,表示有机物质越多。15、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16、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17、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者明显高于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18、土壤的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19、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将污水通过土壤-生物系统,利用土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去除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20、噪声: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二、简单、论述题1、简述人与环境和谐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①人与环境的和谐,就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取得的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状态。和谐原理提供了判别环境问题的基本准则: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地多种多样,只要损伤或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就出现了环境问题。②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核心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③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五个方面。人与环境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二、简述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有哪些?答:①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动物栖息、储存水分、供给氧气等环境价值,美国计算的森林环境价值与木材价值之比是9:1。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大气中的平衡起调节作用。②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森林能阻滞酸雨、降尘,还可以衰减噪声,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可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以净化空气。③森林可以调节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④森林能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这是因为森林的呼吸蒸腾和蒸发水分,消耗了大量能量。森林蒸腾作用可促进水分小循环,改善小气候,增加降雨量。⑤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森林具有明显的层序性,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生境或小气候条件,为动植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每个小生境中生活着许多有代表性的生物,是陆地上最富有的生物区。三、简述人口爆炸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要点:第一,由于人口的增长,城乡不断扩大,工矿企业建设、交通建设等不断占用土地;第二,为解决人口增加而增加的粮食需求,一方面对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是耕地侵蚀严重,肥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其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荒漠化扩大;第三,由于人口增加,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上述原因促使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四、阐述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类型。答: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1)机械迁移: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2)物理化学迁移:指重金属以简单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这是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最重要迁移转化形式。其结果决定了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的生态危害程度。其物理化学迁移包括以下几种作用:A、沉淀作用:其结果,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从水质自净方面看是有利的,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B、吸附作用: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许多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最主要途径。C、络合作用:天然水体中的许多无机与有机配位体,它们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和螯喝物。使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新释放。重金属的次生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D、氧化还原作用:其结果是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3)生物迁移: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其过程比较复杂,所有的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使得重金属在某些机体中富集,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危害。五、简述环境调控的手段主要有哪些?要点:环境调控:就是采取适宜的措施调整人类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调控的手段主要有:(1)技术手段:包括污染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环境净化、环境建设和环境监测等;(2)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3)行政手段:主要包括制定环境战略、环境方针、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规划,颁布环境标准,确定环境管理体制,依法进行环境管理;(4)经济手段:主要包括采用收费、罚款、税收、押金、补偿、补贴、信贷和价格政策等经济措施,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向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方向发展;(5)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环境保护专门人才,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扩大和增强公众参与。六、简述河流污染及其特点。所谓河流污染:是指有毒有害物进入河流的数量,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河流水环境质量降低,影响到水体使用功能的现象。河流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河流的径流量和入河的污水量、污染物量决定着河流的稀释比。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的径流量越大,河流污染的程度越轻,反之就越重。由于河流的径流量具有随时间变动的特点,因此河流污染的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特性。(2)污染扩散快河流是流动的,河流上游受到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的水环境质量。从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生活习性(如某些鱼类的洄游)的影响来看,一段河流受到污染后,可以迅速影响到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3)污染影晌大河流特别是水质相对洁净的大江大河是目前人类主要的饮用水源,河流中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饮用水危害人类。(4)河流还可通过水生动植物食物链以及农田灌溉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健康。七、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及危害。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有引起光化学反应的紫外线;第二,有烃类特别是烯烃的存在;第三,有NOx参加。危害:是由于其中的O3和其他氧化剂直接与人体和动植物相接触,其极高的氧化性能刺激人体的黏膜系统,人体短期暴露其中能引起咳嗽、喉部干燥、胸痛、黏膜分泌增加、疲乏、恶心等症状;长期暴露其中,则会明显损伤肺功能。另外,光化学烟雾中的高浓度O3还会对植物系统造成损害。此外,光化学烟雾对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塑料和涂料等)也产生破坏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典型的事件就是洛杉矶烟雾事件。八、水体自净作用的含义及分类。含义: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水体自净作用的分类:按其净化机制可分为三类。(1)物理净化:天然水体的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2)化学净化:天然水体的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和浓度降低。(3)生物净化:天然水体中的生物活动过程,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尤其是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九、阐述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1、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和海水倒灌等;2、对动植物的影响:(1)对森林的影响:森林树种的变迁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速率,而导致某些物种消失,温度的上升还会增加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但有些物种则可能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2)、对生物物种的影响:很多动植物的迁徙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速率;温度的上升还会使全球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如常绿植被、冰川生态等)及候鸟、冷水鱼类的生存面临困境。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进而导致大气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降水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一般,这样的气温升高会导致潜在蒸发增加并减弱经向环流,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增加,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也会增多,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量将会减少。对于降水减少的地区,如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则会因为夏季雨量的减少而变得更加干旱,导致土地沙漠化。4、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气温变暖引起农业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全球范围农作物的产量和品种的地理分布将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可能必须相应改变土地使用方式及耕作方式),从而使许多农产品贸易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十、阐述酸沉降及其危害。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前者为湿沉降,后者即是干沉降。湿沉降习称酸雨,一般指PH<5.6
本文标题:环境科学复习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1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