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试卷
第1页(共8页)201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胆矾研碎C.干冰升华D.石蜡熔化2.(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金刚石C.钛合金D.天然气3.(2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表:物质汽水自来水肥皂水炉具清洁剂pH3~46~710~1112~1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汽水B.自来水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4.(2分)下列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中,叙述错误的是()A.食盐﹣﹣用作调味品B.小苏打﹣﹣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C.纯碱﹣﹣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D.碳酸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5.(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D.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酸雨6.(2分)图甲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中x=8第2页(共8页)B.锌的原子序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7.(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B.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成蒸馏水C.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8.(2分)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有些人为保持身材,只吃水果和蔬菜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硫松C.将难以降解的塑料深埋在土壤中,可减少白色污染D.香烟烟气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危害人体健康,建议吸烟的人戒烟9.(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10.(2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只有氧原子和氢原子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D.该反应读成:氨气加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加水11.(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C.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是利用了第3页(共8页)乳化作用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2.(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方法A鉴别氯化钾和硝酸铵取样,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B鉴别纯棉纤维和羊毛线分别抽丝灼烧,闻气味C除去铜粉中的铁粉用磁铁吸引D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加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3.(8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②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写出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①SO42﹣中的“2”表示②SO3中的“3”表示14.(6分)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2)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1.6g。(3)图中点A所对应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第4页(共8页)15.(8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今年,我市在公共场所投放了一批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因其符合“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所以颇受市民的喜爱。自行车的支架般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的原因是。(2)废弃的自行车应该回收利用,这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做的意义是(写出一条即可)。(3)选择合适的药品,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8分)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问题(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氧。(2)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3)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4)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其使用说明中有一条注意事项:“为保证其肥效,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请解释该注意事项蕴含的化学原理。17.(10分)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C是碳的两种氧化物,B是红棕色的粉末,D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如图(“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②由C→E的转化在自然界中可通过实现。第5页(共8页)(3)如果F为稀硫酸反应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物质名称),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18.(6分)图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做“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的水。B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A、B两个实验中的水可用少量细沙代替的是。(2)C是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壁有水滴出现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元素;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元素。(3)D是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正确操作中试剂X是,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19.(10分)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棉花的作用是,停止加热时,发现水槽中的水有倒吸现象,原因。(2)B装置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实验室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氧气,主要的操作步骤有:a.收集气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放入锥形瓶中;d.从长颈漏斗加入。上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序号)第6页(共8页)(3)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20.(10分)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A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甲同学观察到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然后向B试管中继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3)为了验证C试管中有碳酸钠生成,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所示,请你帮助填写完整。【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①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②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二①②四、计算題(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21.(3分)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酸锌是由种元素组成的。(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这支口服液中含锌元素的质量为。第7页(共8页)22.(7分)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向20g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充分反应后生成0.3g的氢气。求: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8页(共8页)201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A;2.B;3.A;4.D;5.C;6.B;7.C;8.D;9.B;10.C;11.A;12.D;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3.Al;H;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14.增大;小于;不饱和;15.钢的硬度比纯铁大;节约金属资源;把打磨过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NO3=Cu(NO3)2+2Ag;16.氧分子释放能量运动速度减慢,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与空气中水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将木棍脱水变黑;硫酸铵与碱性肥料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17.3CO+Fe2O32Fe+3CO2;光合作用;硫酸亚铁;置换反应;C+CO22CO;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18.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A;氢;碳;浓硫酸;散热;19.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锥形瓶内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了;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bcda;E;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0.产生蓝色沉淀;能;产生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四、计算題(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21.4;455;6.5mg;22.;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0/2/1815:34:53;用户:初中化学;邮箱:13304256688;学号:32740374
本文标题:201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2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