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某公司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课件
1Documentnumber第七篇劳动法规中的员工管理2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情况一、劳动法、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形成劳动法律关系要素为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为双方当事人内容为权利义务客体为劳动者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即劳动力确定这些权利义务签订合同3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还会形成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所以,HR的各项工作内容,如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都可以归结为劳动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操作中,不能违反劳动法。4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二、劳动法规的发展世界上第一部劳动法:1802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英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共13章107条。基本宗旨:保护劳动者权益核心:调整劳动关系重点:确定劳动标准国务院、部委行政法规劳动法子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集体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地方行政法规企业内部劳动规则5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三、员工的8项权利1、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权利4、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如组织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6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四、员工的4项义务1、应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2、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3、执行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的义务4、遵守职业道德的义务7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五、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8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六、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合法(主体、内容合法)2、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9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七、集体合同订立的原则1、合法(主体、内容合法)2、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3、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利益原则4、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原则10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八、劳动合同履行/集体合同履行的原则1、亲自履行1、全面履行2、诚实履行2、相互监督3、全面履行3、协作履行11Documentnumber第一部分劳动关系管理基本情况九、劳动合同的法理性质(属于法定要式合同)1、诺成的2、有偿的3、双务的4、书面的12Documentnumber第二部分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劳动合同的基本格式载明主体双方的自然情况1、双方当事人的主体名称;2、用人单位:法人名称3、劳动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联络电话、其他情况。注意问题:主体资格离职证明就业年龄三证一卡高科技人才强制性职业资格证13Documentnumber第二部分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8条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保险福利6、劳动纪律7、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8、经济补偿和赔偿(违约责任)14Documentnumber第二部分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劳动合同期限:三种(1)固定合同期限(2)无固定合同期限(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15Documentnumber第二部分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1、试用期2、培训协议3、竞业避止协议4、知识产权协议5、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6、其他事项16Documentnumber第三部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劳动合同的订立订立程序1、要约与承诺2、相互协商3、双方签约法人授权书代理行为、要式行为授权、书面形式授权代理人姓名、代理事项、权限范围、有效期限、被代理人签名盖章17Documentnumber第三部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合同变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达成修改或补充的法律行为。条件:1、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应变更相应的内容;2、订立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应变更相应内容。客观情况包括:发生自然灾害或企业事故,企业调整生产任务,企业分立、合并、迁移厂址,劳动者个人情况发生变化要求调整工作岗位或职务等。注意:合同变更仅限于内容的变更;主体变更应另行签订劳动合同18Documentnumber第三部分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合同续订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到期,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有效期限进行商谈,经平等协商一致而续延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注意:在合同到期前30日书面通知对方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10年的,若续延,劳动者提出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用人单位应签无固定期限合同。19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签订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合议解除24条: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书面提前通知对方。发补偿金。20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一)25条:随时提出,不承担经济补偿。(过失性解除)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4、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21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二)26条:提前30日书面形式通知,承担经济补偿责任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协议的22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三)27条:经济性裁员,承担经济补偿责任1、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程序: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并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救济:6个月内恢复生产需招用人员的,应从裁减人员中优先招用。23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32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一)随时1、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合同,无须承担赔偿责任。2、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3、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24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二)以辞职的形式解除,须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解除,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单位下列损失: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所支付的费用;2、用人单位支付的培训费用;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第三方招用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25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不得解除合同的条件(29条)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注意:可以解除和不得解除同时出现,后者法律效力大于前者。但可以依25条解除合同。26Documentnumber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合同的终止权利义务失效。分为两种:自然终止:合同到期、退休、完成一定任务。因故终止:约定、主体一方消亡、不可抗力、仲裁、判决等。27Documentnumber第五部分补偿金和核算情况发多长时间标准1.协议解除本单位工作年限2.劳动法26条2款发1个月/每满1年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不满1年按1年计算最多不超过12个月3.经济性裁员发1个月/每满1年就高不就低原则4.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无上限企业平均工资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5.患病或非因工负伤28Documentnumber第六部分医疗期实际工作年限本单位年限医疗期长度累计病休时间5年以下3个月6个月十年以下5年以上6个月12个月5年以下6个月12个月5-10年9个月15个月十年以上10-15年12个月18个月15-20年18个月24个月20以上24个月30个月29Documentnumber第七部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三原则: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程序: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的,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服仲裁决定的,则申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为60日;仲裁时效为60日,经批准延长不得超过30日。30Documentnumber第八部分员工沟通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接受者。员工沟通完整程序:形成概念;选择与确定信息传输语言、方法、时机;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信息说明、解释;信息利用;反馈。下向沟通;上向沟通沟通方法:劝告;安抚;鼓励沟通;共情、倾听
本文标题:某公司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554 .html